<p> 5月初,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有過一次四川綿陽長虹(600839.SH)之旅。隨后的短短一個月中,這次旅行被業界演繹成數個不同的版本。</p> <p> 其中最為夸張的版本是:業內人士引述長虹集團發言人稱,TCL已經從長虹進行小批量采購并試點生產等離子電視屏;也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長虹等離子項目事關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因此TCL的采購是行政命令。</p> <p> 兩家之言</p> <p> 5月26日,TCL集團公告了年初定向增發所得9億元現金的三方監管協議--這或許已經給出了最合適的回答。在協議中,TCL集團將投入4.5億元,用于"大尺寸高清晰液晶電視模組一體化制造項目";投入4.26億元用于"中小尺寸液晶電視模組一體化制造項目"。</p> <p> 這意味著,TCL集團已將所有募集的資金都用于液晶電視的生產制造上,目前,只有松下和長虹還堅守在等離子陣營。</p> <p> 關于TCL是否擁有等離子生產線,TCL集團公關部人士表示,在電視機產業從CRT向平板電視轉型過程中,國內彩電企業嘗試過多種屏幕,包括等離子、液晶、背投,隨著液晶向大屏幕發展,很快液晶屏幕出現了豐富的大尺寸屏幕,國內彩電企業紛紛投降了液晶的陣營,而形成今天的格局。至于董事長李東生去長虹,只是企業間交流,并不涉及有關采購。等離子和液晶的發光方式不同,生產工藝也不一樣,如果重新組建生產線并非一蹴而就。</p> <p> 5月27日,長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海中亦向本報否認了有關TCL方面的小批量采購長虹等離子屏幕的說法,劉海中表示,其本人未在公眾場合發布過TCL與長虹相關的內容。</p> <p> 由于國內液晶面板的制造技術受制于國外廠商,因此,大屏幕液晶電視的發展,國內家電廠商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落后于國外家電巨頭,這是業界一個不爭的事實。</p> <p> 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電視面板事業總處副處長洪茂盛表示,目前液晶面板供貨緊張,這主要由于去年底金融海嘯影響,倒是液晶面板上游廠商對市場預期比較保守,出貨量小,而造成液晶面板集體缺貨,但是他同時表示,這是暫時的。</p> <p> 關于對長虹建設等離子生產線的看法,他認為,各自對市場的定位不同,他并不認為等離子會對液晶電視產生影響。</p> <p> 長虹之盼</p> <p> 隨著4月22日長虹力推自主研發的大屏幕等離子電視以來,五一期間市場上的確刮起一陣等離子電視的購買熱潮。長虹方面稱,"五一"三天假期里,歐寶麗等離子電視50英寸機型在成都市區總共售出640臺,銷售金額占到長虹50英寸產品線總體銷售金額的80%左右,在長虹平板電視整體銷售中,占比達到30%。而在整個四川市場,歐寶麗等離子電視三天銷量超過5000臺。</p> <p> 在今年的科博會上,長虹依然帶著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創"、"世界之最"的等離子產品盛裝亮相。長虹在一開始發展等離子生產線的時候,就把發展等離子產業鏈冠之以:自主創新、民族品牌。</p> <p> 業界普遍認為,長虹在等離子方面的巨資投入,仍然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豪賭,跟松下一樣,長虹力推等離子屏幕電視,以抗爭于自己并不占據市場優勢的大屏幕液晶電視。</p> <p> 知情者表示,長虹方面對TCL集團的此次行程,寄予了厚望,因為一旦其他家電廠商愿意購買長虹自主生產制造的等離子屏幕,此舉意味著,在等離子與液晶兩種不同技術的對抗中,長虹又多了一個盟友。</p> <p> 業界亦持同樣看法,即在液晶電視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今日,等離子電視若想重振河山,僅憑四川長虹的一己之力,幾乎無法達到,因此必須完善等離子屏幕的上下游產業鏈,即長虹供應屏幕,其他廠商前來采購,最終形成規模效益,只有這樣,長虹的等離子項目才能獲得成功。</p> <p> 長虹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多媒體產業公司董事長林茂祥表示,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是保障產業競爭力、良性發展的重要支撐。一臺平板電視,上游提供的面板和模組占總成本的70%,而給下游企業的增值空間只有30%。我們知道核心的上游屏資源主要集中在日、韓企業手中,中國彩電業由此陷入無核心技術的被動局面。</p> <p> 林茂祥表示,四川長虹之所以大力發展等離子項目,是因為長虹認識到:"如果無法掌握上游屏資源,中國電視整機企業就會逐步淪落為沒有話語權的廉價的組裝車間。"</p> <p> 基于對平板電視競爭格局以及未來市場的判斷,國家已經將平板電視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列為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甚至將其作為"2006年至2020年信息產業中長期發展綱要"里最重要的發展項目之一。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間,給平板電視列了5億的專項資金,信息產業部也在電子發展基金中把平板列為重點支持項目。</p> <p> 在這種背景下,林茂祥認為,長虹進入等離子屏產業,不僅將實現公司平板電視產業向上游戰略轉移,掌握關鍵器件的核心技術,獲得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主動權,進而大幅提升公司在未來高清電視領域的核心競爭能力,而且將打破日、韓等國對于等離子屏的壟斷格局,使整個中國平板電視產業生存環境趨于良性,使行業內上下游各廠商都能得到自身的利益。</p> <p> 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五月初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的長虹之旅,未經證實的消息是,長虹不邀請了TCL,亦邀請了國內如海爾、海信之類的各大巨頭。如果各家國內廠商加入等離子陣營,他們將如何生存?加入等離子的前途如何?這些都將是中國電視廠商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