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LGD廣州工廠產能降為一半,已開始撤資程序!
來源:顯示最前沿 編輯:ZZZ 2024-06-12 10:33:55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據外媒報道,近期LG Display廣州工廠CAPA產能減半,已開始走撤資程序!
![](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4/6/12/dav01_236858_1718159673334_1069290296.jpg)
LCD主導全球電視市場的時代即將結束。考慮到收益性和未來需求,主要顯示面板企業正在重新調整他們的業務結構,轉向OLED面板。
在韓國國內企業中,唯一在中國擁有LCD生產設施的LG Display也在推進出售,實際上韓國的LCD產業已經關閉了大門。
隨著技術創新,相關企業不可避免地會加大對OLED的投入,但行業內也存在著對面板價格上漲的極大擔憂,比如成本問題。
一些觀察人士預測,中國企業的低成本LCD面板可能會重新獲得市場份額。
據顯示行業6月12日消息,LG Display已將其廣州LCD工廠的CAPA產能減半,并已開始撤資程序。
在韓國,三星顯示于2022年退出LCD業務,同年,LG Display也關閉了其在韓國的LCD電視面板生產線。
由于持續虧損,日本夏普還計劃關閉其位于大阪的子公司Sakai Display Protector(SDP)工廠,該工廠運營至9月。
事實上,韓國和日本的所有LCD生產設施都已消失在歷史中。顯示廠商正在加快向新興的OLED業務轉型的步伐。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7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OLED電視出貨量為17.2萬臺,與去年同期11.8萬臺相比激增45.5%,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季度最大的銷量。
這與2009年第一季度的整體電視出貨量形成鮮明對比,2009年第一季度的整體電視出貨量僅為4642萬臺,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銷售額方面,70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OLED電視從去年第一季度的3.8億美元增至今年的5.4億美元,OLED電視整體市場占比正在大幅擴大。
順應這一趨勢,韓國國內顯示行業計劃通過擴大OLED相關投資來增加產量。
顯示器OLED面板出貨量預計將從去年的83萬臺增長到今年的184萬臺,增長約120%。從2024年到2027年,預計將增長到330萬輛,年增長率高達21%。
一位業內人士預測,隨著OLED電視需求的持續增加,出貨量有望增加,引領相關市場的電視和顯示器企業也有望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另一方面,快速過渡到OLED面板也會產生副作用,正是與性能成正比的價格飆升。
OLED電視比普通LCD電視具有更好的畫質和色彩,但隨著屏幕變大,價格呈指數級增長,因此OLED產品的價格至少是LCD產品的兩倍到幾十倍。
特別是以IT OLED面板市場為例,第一季度IT OLED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189%,供應量大幅增加,但價格區間幾乎是LCD的兩倍,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
事實上,就即將發布的蘋果全新第6代iPad系列產品而言,與上一代相比,價格大幅上漲。
iPad Pro上漲了約320,000韓元,較低型號的iPad Air也上漲了約120,000韓元。特別是最高端產品iPad Pro 13英寸機型,出廠價接近200萬韓元。
從具體的出廠價來看,新款iPad Pro的11英寸機型起售價為1,499,000韓元,而13英寸機型起售價價為1,999,000韓元。
2021年6月發布的第5代iPad Pro 的出廠價為1,177,000~1,936,000韓元,基于11英寸機型的價格上漲高達 27.4%(322,000韓元)。
至于iPad Pro漲價的原因,這款產品中首次搭載的OLED面板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Apple為兩款iPad Pro機型配備了基于疊層串聯結構的OLED面板的11英寸和13英寸Ultra Retina XDR顯示屏。
似乎反映了一種趨勢,受到消費低迷的影響,韓國平板電腦市場的增長率呈現出放緩的趨勢。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出現兩位數的下降。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韓國IDC的數據,去年韓國國內平板電腦市場的出貨量為372萬臺,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5.9%。同期,全球平板電腦市場的出貨量下降幅度更大,下降了20.5%。
KISTI韓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盡管OLED面板本身的市場前景和需求是積極的,但由于零部件價格反映導致的消費趨勢變化可能成為一個變量。
他還表示,盡管如此,隨著技術的進步,過渡性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如果同時進行適當的成本改進和量產基礎的準備,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