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ry卓華會議室音視頻解決方案
來源:卓華 編輯:站臺丶 2023-07-14 14:45:52 加入收藏
目 錄
第1章 場景介紹
1.1 場景概述
會議室場景是集大屏顯示系統、拼接控制系統、音頻擴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攝像跟蹤系統、會議錄播系統、無紙化會議系統、智能中控系統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會議室,對音視頻高質量化和系統的高集成化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
從20世紀90年代起,智能的遠程視頻會議系統被引進中國市場后,政府及企業迅速推廣和普及了視頻會議系統,隨著網絡傳輸技術的飛躍發展,超高清的視頻會議編解碼技術和解決方案越來越成熟,使用高清系統的價格成本也已經逐漸降低,逐漸接近傳統的視頻會議設備且被中小企業所接受。目前,大量的政府機構和企業早期設置的會議系統更新換代和新建系統都選擇了高清的技術標準。總體來看,室內會議室的音視頻解決方案的普及已經具備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1.2 術語解釋
視頻會議終端:視頻會議系統的核心硬件設備,是用來將音視頻數據編碼、打包,然后通過網絡傳輸給遠端,并接收遠端傳來的數據,進行拆包、解碼,以實現多方會議的應用設備。
視頻會議雙流:指在開會時發送兩路視頻流到遠端,其中一路是會場的場景,另外一路是PC界面,雙流技術是針對視頻中數據應用的要求而專門開發出的先進技術,他通過一個呼叫帶寬實現視頻、音頻和數據的同步傳送,讓與會者在觀看發言人圖像、聽到發言人聲音的同時觀看到發言人計算機的活動圖形。
HDCP技術:由好萊塢與半導體界巨人intel合作開發,保護未經壓縮的數字音視頻內容,適用于高速的數字視頻接口(Displayport、HDMI、DVI),內容加擾實現保護。HDCP設計為內容消費鏈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從內容源設備到顯示設備,HDCP不允許完全內容拷貝行為。
音頻平衡輸入:采用平衡接頭,接線方式三芯,由于接地是懸浮獨立,所以在長距離傳輸時不易受到外界雜波信號的干擾,高信噪比,主要應用于專業音響系統,常見的接頭有XLR、大三芯、小二芯、鳳凰頭。
音頻非平衡輸入:采用非平衡接頭,接入方式兩芯,適用于線路電平音頻信號傳輸和對抗干擾要求不十分高的場合,連接方法簡單,主要應用于民用音響系統,常見的接頭有RCA、大二芯等。
聲壓級:人耳所聽到的聲音大小強弱的主觀感受,稱音量、響度,客觀評價尺度是聲音的振幅大小,源自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壓強,即聲壓P,單位帕。
ModbusRTU:一種主從通信模式的通訊協議,Modbus有一個主機,可以進行通信的主動要求,其他從機只能對主機進行響應而不能主動發送數據到通信總線中。這種方法規定了通信過程中的通信次序等關系,避免了多個設備同時工作的情況下通信沖突的產生。Modbus協議不規定一個字節如何傳輸,而是規定如何進行一次數據幀的傳輸。
ASR:自動語音識別技術,是一種將人的語音轉換為文本的技術,將人類的語音中的詞匯內容轉換為計算機可讀的輸入,例如按鍵、二進制編碼或者字符序列。
1.3 系統設計原則
1.3.1 系統的先進性
本設計方案充分考慮未來技術更迭升級及業務發展的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具備良好的升級維護性。一方面反映系統所具有的的先進水平,另一方面又使系統具有強大的可拓展潛力,以便該系統在盡可能的時間內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系統采用先進的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方案與產品,確保工程達到技術、裝備一流的優質工程。
1.3.2 系統的可靠性
全部采用針對性兼容銜接設計,在保證系統兼容性同時提供可靠安全保障。所有的智能化系統工程均采用國際、國內知名公司的品牌產品,重要部件采用冗余、容錯設計,確保系統高可靠性。
系統設備涉及的使用電壓、電源、線纜選擇、穿管布線、接地等均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安全標準。
1.3.3 系統的實用性
以客戶的要求和圖紙為基準,結合公司的專業技術意見進行設計,系統設計滿足智能化的管理以及穩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1.3.4 系統的安全性
對于信息安全的防范,其本身的安全性不可忽視,因此系統設計時,必須采取多種手段防止系統被各種形式于途徑的非法破壞。
1.3.5 系統的規范性
在系統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參考各方面的標準與規范,嚴格遵從各項技術規定,做好系統的標準化設計與施工。
1.3.6 系統的可擴展性
系統設計在滿足現階段應用需要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分期投資建設或系統擴容,技術發展及應用需求發展而引起系統產品更新換代等各種可能性,滿足擴充、升級和更新的要求。
1.3.7 系統的易用性
智能化系統必須考慮便利使用要求,系統及功能的配置以能夠為管理人員提供方便、實用、舒適為基準,其使用應簡便易學,便于日后的維護及管理。
1.4 產品設計、生產、安裝、驗收標準
本設計方案設備選型、系統設計、設備運輸及安裝、驗收、售后服務等嚴格遵循國際及國家相關標準,遵循下列標準:
SJ/T10463-93《電子測量儀器包裝、標志、貯存要求》 |
SJ/T 11281-2007《LED顯示屏測試方法》 |
SJ/T 11141-2012《LED顯示屏通用規范》 |
JG/T16-92《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
GJB2146-1994《發光二極管固體顯示器總規范》 |
GBJ79-85《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 |
GBJ65-88《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 |
GBJ301-88《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控制與檢驗評定手冊》 |
GBF5025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GB9813-88《微型數字電子計算機通用技術條件》GJB 1649-1993《電子產品防靜電放電控制大綱》 |
GB6593-86電子測量儀器質量檢驗規則 |
GB6587.6-86電子測量儀器運輸試驗 |
GB6587.4-86電子測量儀器振動試驗 |
GB6388-86《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 |
GB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
GB4943-95《信息技術設備(包括電氣事務設備)的安全》 |
GB 4943.1-2011《信息技術設備的安全》 |
GB2423.3-89《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Ca恒定濕熱試驗方法》 |
GB2423.2-89《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B:高溫試驗方法》 |
GB2423.1-89《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A:低溫試驗方法 》 |
GB191-90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
GB11463-89《電子測量儀器可靠性試驗》 |
GB/T12571-1990《單色顯示管測試方法》 |
GB 7248-1987《電光源的安全要求》 |
CCITT《藍皮書K11建議“過電壓和過電流防護的原則”》 |
CCITT《通信電路和通信設備的防雷手冊》 |
符合最新版中國電磁兼容性(EMC)標準要求 |
《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01 |
《建筑鋼結構焊接規程》 GBJ81-91《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2002 |
《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5-2001 |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戶外廣告設施鋼結構技術規程》CECS148-2003《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 |
《計算機軟件開發規范》GB 8566-88 |
《計算機軟件質量保證計劃規范》GB/T 120504—90 |
《計算機軟件質量保證計劃規范》GB 9386—88 |
《電力子操作工作站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 |
《國際串行通訊標準》EIARS-232-C |
《工業操作工作站系統安裝環境條件》ZBN18-001 |
《UTP電纜芯線定義》EIA/TIA-T568B |
《電磁兼容》GB/T17626 |
《遠動設備及系統工作條件環境條件和電源》GB/T 15153-94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GB17859-1999 |
國際電信聯盟有關標準ITU-T |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標準IEEE |
國際電工學會標準IEC |
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ISO |
《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通用符號》GB/T10001.1—200 |
通信行業標準《電信專業房屋設計規范》 |
《計算機信息系統防雷保安器》GB173-1998 |
《顯示終端通用規范》SJ/T11141--2003 |
《建筑電氣設計技術規程》JDJ16-83 |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 |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2-82 |
《電氣裝置件暗裝用、調整板和接線盒》GB1245-87 |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96-2006 |
《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 |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 |
《工業企業照明設計規范》GB50034-95 |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CECS72:97 |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DBJ08-47-95 |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則 總則》GB2421 |
《電網電源供電的家用和類似一般用途的電子及有關設備的安全要求》GB8898-88 |
《計算機聲地安全要求》GB9366-88 |
《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J65-88 |
《建筑及建筑群中布線工程設計規范》CECS72-79 |
《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GBJ79-85 |
《民用建筑線纜標準》EZA-T4A-568 |
《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范》SDJ8-98 |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及驗收規范》ST/T30003-93 |
《鋼結構設計規范》GBJ17-88 |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11-88 |
《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301-88 |
1.4.1 系統結構示意圖
本系統主要包括了大屏顯示系統、拼接控制系統、音頻擴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攝像跟蹤系統、會議錄播系統、無紙化會議系統、智能中控系統等集成設備。
1.5 系統顯示功能
視頻信號顯示
接入純硬件圖像控制器的所有監控視頻信號(兼容支持PAL /NTSC /SECAM制式)均可同時實時顯示于大屏幕上。可以實現拼接顯示、任意大小顯示、任意位置開窗、任意縮放、漫游、疊加、全屏等顯示功能,并可實現視頻信號的分組切換、巡檢、預案顯示等功能。
計算機及工作站DVI/RGB信號顯示
接入純硬件圖像控制器的所有計算機和工作站DVI/RGB信號均可自動適應分辨率,全部DVI/RGB信號可以同時顯示于大屏幕上,均可實現實時、無延遲顯示。可以實現拼接顯示、任意大小顯示、任意縮放、漫游等顯示功能。
超高分辨率應用系統圖形顯示
純硬件圖像控制器支持實現靜態超高分辨率圖像及實時動態GIS、GPS、SCADA、SIG超高分辨率圖形信號在全屏范圍內任意大小、直至全屏的實時顯示,以及與計算機RGB、視頻信號的疊加顯示。且整屏的圖像無論大小,清晰度不會喪失。
多種信號混合顯示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通過LED控制器和純硬件圖像控制器可實現靈活多變的信號處理顯示功能,具有計算機RGB信號、視頻信號及網絡信號同時混合顯示的功能。全部信號均能夠以開窗口方式任意位置、任意縮放、拖動、拼接、漫游、疊加顯示,并達到完全動態實時。
大數據可視化顯示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以用戶業務數據為基礎,數據處理為紐帶,采用多組態、個性化定制圖元(包含二維、三維、動畫、餅圖、柱圖、曲線、視頻、文字、圖片等)可視化,利用可視化技術、數據挖掘等先進技術和算法,提煉并展示大量的業務數據信息,實時分析、動態顯示、準確預判,直觀形象的展現用戶業務系統運行情況及特點。
第2章 子系統介紹
2.1 顯示系統
2.1.1 系統概述
隨著現代工作方式的改變,各種圖形、圖像內容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及人機交互的需要,金融、通訊、交通、安全、能源、軍事等越來越多的領域需要建立能夠實時整合多路信號輸入及提升人機交互體驗的顯示系統。
會議顯示系統決定了會議效果的質量,也直接影響了開會的效率,智能的會議顯示系統規劃設計除了可提供參加會議人員舒適的開會環境外,更重要的是逼真的反映會場的人物和景物,使與會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達到視覺與語言交換的良好效果,由顯示系統中傳送的圖像包括人物、景物、圖標、文字等清晰可辨。
2.1.2 系統組成
顯示系統主要由信號源、信號傳輸處理系統、顯示系統等設備組成。
信號源:攝像機、視頻會議終端、PC、手機等提供視頻信號的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系統:矩陣、視頻處理器、視頻拼接器、LED控制系統等,負責視頻信號的控制、切換和交互。
矩陣:將多路視頻信號從任意一個輸入通道切換到任意一個輸出通道顯示。
視頻處理器:將來自前段信號源的圖像信號轉化為LED顯示屏所能接受的信號。
視頻拼接器:將一個完整的圖像信號劃分成N塊后分配給N個視頻顯示單元的設備。
LED控制系統:將視頻信號經過處理、傳輸,最終顯示到LED大屏的一套獨立的控制鏈路。主要包含了發送卡、接收卡等設備。
二合一設備:視頻處理功能與發送卡功能合二為一的設備。
分布式處理系統:將視頻信號網絡化,經過編解碼處理、傳輸,最終再顯示屏或坐席解碼顯示。
顯示設備:液晶顯示屏、LED顯示屏
液晶顯示屏,可以拼接成大尺寸的顯示墻,滿足不同量級的高質量的會議場景顯示需求,單塊使用可以作為返看放置在主席臺正前方,供主席臺領導進行返看或題詞使用。
其色域范圍更廣,可以更大程度的還原大自然的色彩,畫面亮度更亮、更均勻,超窄邊設計,影像穩定不閃爍,使用壽命長,多種尺寸可選擇,豐富的多媒體接口等特色功能,高清的分辨率,逼真的色彩還原性,較高的對比度,可清晰的分辨畫面的細微之處,真實的認知和溝通會議內容,相較于投影儀或電視有更好的視覺體驗。
LED顯示屏是一種新型的信息顯示媒體,由一個個小的LED模塊組成,用來顯示文字、圖像、視頻等各種信息的設備。具有色彩鮮艷、動態范圍廣、亮度高、壽命長、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有著其他顯示屏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室內、室外均可使用,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常用于對顯示面積大,視角廣,畫質要求高的大中小會議場景。
其中,又以COB封裝LED顯示屏效果更優,COB是一種多燈珠集成化無支架封裝技術,直接將發光芯片封裝在PCB板上,省卻了繁瑣的表貼工藝,沒有了支架的焊接腳,每一個像素的 LED芯片和焊接導線都被環氧樹脂膠體緊密嚴實地包封在膠體內,沒有任何裸露在外的元素,為LED芯片提供了保護,可以解決外界因素對像素點造成損害的問題,長期使用過程中像素失效率極低,因此COB封裝技術為微間距LED顯示屏提供了超高的穩定性,無需修燈。
2.1.3 COB封裝技術選型
2.1.3.1 先進的全倒裝COB封裝技術
COB是一種多燈珠集成化無支架封裝技術,直接將發光芯片封裝在PCB板上,省卻了繁瑣的表貼工藝,沒有了支架的焊接腳,每一個像素的 LED芯片和焊接導線都被環氧樹脂膠體緊密嚴實地包封在膠體內,沒有任何裸露在外的元素,為LED芯片提供了保護,可以解決外界因素對像素點造成損害的問題,長期使用過程中像素失效率極低,因此COB封裝技術為微間距LED顯示屏提供了超高的穩定性,無需修燈。倒裝COB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流密度,提升燈珠的穩定和光效,倒裝結構能夠很好的滿足這樣的需求。
2.1.3.2 共陰驅動,節能高效
Voury卓華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采用先進的共陰驅動技術。
常規的LED顯示屏采用共陽(正極)供電方式,電流從PCB板流向燈珠,采用共陽燈珠和相應驅動IC、RGB燈珠統一供電。“共陰”指的是共陰(負極)供電方式,采用共陰燈珠和特制共陰驅動IC方案,R、GB分開供電,電流經過燈珠再到IC負極。采用共陰以后,我們可根據二極管對電壓的不同要求直接供給不同的電壓,從而無需在配置分壓電阻,減少這部分能耗,而顯示亮度和顯示效果卻不受影響,節能提高25%~40%。
2.1.3.3 真正無縫拼接,顯示更完整
液晶拼接墻因為液晶面板尺寸的限制,會在屏幕中間出現均勻的黑縫,影響整體一致性。
LED屏幕可以任意方向、任意尺寸、任意造型拼接,畫面均勻一致,受眾范圍更廣,真正無縫拼接屏。特別是用在監控背景墻或演出舞臺背景屏幕的情況下,無縫屏幕的優點更加明顯,圖像畫面任意分割,可以接收多路輸入信號,同時顯示在屏幕上,且畫面無分隔,沒有黑線,不存在遺漏信息的情況。
2.1.3.4 超寬視角,任意角度完美顯示
COB封裝采用的類面發光,因此視角更廣,使得Voury卓華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具備垂直及水平雙向170°超寬視角,任何角度觀看都是中心視角,任何角度確保顏色、亮度一致,具有更優秀的光學漫散色渾光效果,顯示覆蓋面積更大,確保任意角度觀看無死角、不偏色,圖像始終都能完美顯示。
2.1.3.5 NTSC廣播級色域,色溫智能可調
1、采用RGB三基色成像技術,色域超廣,色彩更豐富,達到廣播級標準;
2、經過逐點亮度、色度校正后,可使屏幕的亮度、色度保持高度一致,無需二次補償,色彩高保真;
3、采用國際領先的逐點校正技術,利用先進的綠色還原及膚色還原功能,完全適應人眼對顏色的感覺習慣,為用戶帶來真實感官體驗;
4、色溫可調范圍達1000K~10000K,滿足各種顯示應用領域對色溫的需求,尤其是演播室及綜藝節目等場所。
2.1.3.6 消除摩爾紋,有效抵抗藍光傷害
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采用高填充因子光學設計,發光均勻,近似“面光源”,有效消除摩爾紋。其啞光涂層技術,也是顯著提高對比度,降低炫光及刺目感,有效抵抗藍光傷害,不僅減輕人眼視覺疲勞,還能在相機或攝像機拍攝下拍出高清的視頻或照片,特別適合于需要長期觀看及對屏幕拍攝的應用場合(如報告廳、演播室等)。
|
|
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 |
普通拼接屏 |
2.1.3.7 自然散熱,無風扇,使用靜悄悄
COB封裝技術是芯片級封裝,由于COB封裝是顆粒晶體直接緊密接觸PCB板,所以可充分利用“基板面積”實現導熱和散熱。加之Voury卓華獨特的箱體內部部件布局和散熱結構,利用鑄鋁外殼被動散熱方式,無風扇設計,使顯示屏散熱快、溫升低,使得LED顯示屏正常使用達到熱平衡后,屏體結構金屬部分溫升不超過45K,絕緣材料溫升不超過70K。同時無風扇的設計使得顯示屏噪聲低至10dB;即使貼得再近也聽不到任何噪聲,設備運行靜悄悄,讓用戶徹底告別噪音煩惱。
2.1.3.8 超低壞點率,維護成本低
采用COB封裝工藝使得Voury 卓華COB 封裝LED 顯示屏壞點率及整屏失控率控制在百萬分之一以下,無風扇的設計不但降低了噪音而且減少故障點,保證了屏幕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會產生任何維護成本。使得屏體可滿足7×24 小時連續使用的嚴格要求,為用戶帶來更舒適的使用體驗,更輕松的售后保養、工程技術維護與支持。
2.1.3.9 高可靠性,永不黑屏
u 電源、信號冗余備份功能
COB封裝微間距LED 顯示屏單元支持冗余電源供電,在某一路供電電源出現故障的情況下,自動切換至另一電源供電,可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從而保證供電的安全性;同時COB封裝微間距LED 顯示屏單元采用信號熱備份輸入方式,各單元控制模塊會自動檢測兩路輸入信號完整性,在主輸入信號完整性良好的情況下,系統默認將主輸入作為輸入源,當主輸入信號不完整或信號故障則系統自動切換至備輸入信號,切換時間<0.5 秒。基于電源、信號冗余備份的設計,使得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能夠滿足高安全應用需求
|
|
電源冗余備份示意圖 |
信號冗余備份示意圖 |
u 信號回傳機制
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單元模塊具備完整的信號回傳機制,單元模塊當前運行的所有狀態均可回傳至上位機,包括箱體當前的運行溫度、參數設置、電源工作狀態、信號線工作狀態等等。上位機軟件在采集到回傳信息后,通過軟件以圖片或信息的形式呈現給用戶,同時Voury卓華微間距LED顯示屏單元本身自帶工作狀態顯示屏,用戶可實時監控屏體的運行狀態;如果屏體異常,軟件自動報警,以提示用戶采取措施,另外,所有回傳信息均會生成日志,并自動保存,以便用戶需要時查看。
u 低溫焊接工藝
COB封裝的晶體焊接不采用表貼SMT的回流焊工藝,而是可以使用包括熱壓焊、超聲焊、金絲焊等在內的“低溫焊接工藝”。這使得脆弱的半導體LED晶體顆粒,不用禁受240度以上的高溫考驗。而高溫過程是小間距LED壞點、死燈,尤其是批量死燈的關鍵所在。當表貼工藝出現死燈,需要修復的時候,還會發生“二次高溫回流焊”。COB工藝則徹底杜絕了這一點。這也是COB工藝壞點率及整屏失控率僅為1ppm的關鍵所在。
2.1.3.10 多重防護,使用壽命長
COB封裝微間距LED 顯示屏亮度控制等級≥256,亮度鑒別等級≥20,對地漏電流≤3.5mA/㎡,可承受50Hz、1500V(交流電有效值)的試驗電壓1分鐘不發生絕緣擊穿,采用UL94 V-0阻燃標準,具備良好的阻燃特性。
除此之外,COB封裝微間距LED顯示屏防護等級能夠達到IP65,抗震等級達8級,并且擁有異常狀態保護功能,這保證了顯示單元10萬小時以上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以及12萬小時以上的超長使用壽命。
|
|||
平均無故障時間 |
超長使用壽命 |
IP65 |
8 級抗震 |
2.1.3.11 智能化亮度調節,自適應環境
Voury卓華COB封裝微間距LED 顯示屏采用獨有的智能亮度調節技術,亮度0-1000cd/ ㎡無級可調(支持手動/自動/軟件方式調節),可根據周圍環境明暗變化,自動調節亮度,這些特性使得該顯示屏在任何亮度環境下,畫面依然舒適柔和,長時間觀看不疲勞,無論是在白天或是黑夜,晴天或是陰天,也無論是在相對封閉的控制室、會議室、或是光線明亮的展覽場館、大堂等,Voury卓華COB封裝微間距LED 顯示屏均能以最恰當的顯示亮度給觀眾帶來最舒適的觀感體驗。
|
|
有燈光 |
無燈光 |
2.1.3.12 低亮高灰,萬億色彩完美展示
Voury卓華COB封裝LED顯示屏采用高端驅動芯片,使得顯示屏可達16bit高灰度,可構成顯示281萬億種顏色,屏幕畫面更真實,色彩更絢麗,還原度更高,遵從原始圖像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產品還具備低亮高灰的特性,在降低亮度情況下,保證灰度損失最小;使得Voury卓華COB封裝LED顯示屏在任何情況下始終能夠完美細致的呈現任何畫面。
|
|
VM微間距LED顯示屏 |
普通拼接屏 |
2.1.3.13 低灰度防閃爍
低灰度控制技術是LED顯示圖像質量的關鍵。我公司為了提高低灰級圖像的效果,運用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16bit灰度編碼變換技術,并且變換系數從1至3.2連續可調;
②應用實時圖像處理技術,對低灰度圖像進行特定的對比度增強處理;
③高速刷新,刷新頻率不低于3840Hz;
④采用調頻方式進行灰度調整,從而克服常用的脈寬調制法帶來的低灰度閃爍現象。
以上措施,確保低灰度畫面層次清晰、色彩鮮艷、對比度好、信噪比高,而且穩定、不閃爍。
2.1.3.14 亮度-灰度非線性校正技術
通常情況下,LED的發光強度隨驅動電流的增大,即亮度—灰度曲線呈線性變化的特征。但人的視覺對色彩灰度等級的敏感程度在亮度不同的情況下是有差別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低亮度條件下人對灰度變化的感受比較敏感,在高亮度情況下對灰度變化的感受較為遲鈍。為了擬合人的視覺對灰度變化的感覺,一般需要對亮度—灰度曲線進行非線性校正,但這種校正往往要以犧牲灰度等級為代價,而我公司以自己獨有的技術對亮度—灰度曲線進行γ校正。使校正后的灰度等級仍保持單色65536級。
2.1.3.15 運動補償技術
處理器接收到各種視頻標準的圖像后,首先進行解隔行掃描。
視頻圖像是由許多水平掃描線組成的,NTSC視頻可見的掃描線數目約為486線;PAL視頻則為576線。將一個隔行掃描信號轉化成非隔行掃描信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取第一組掃描線,將它翻番后顯示出來,忽略第二個掃描場。
更好的方法是將第一個掃描場保存在存儲器中,在第二個掃描場到達之后,將它與第二個掃描場合并在一起,然后顯示完整的畫面。每個掃描場代表一個一秒快鏡的1/60或1/50。如果某個物體處于快速運動狀態,則它在奇數掃描場和偶數掃描場中的位置是不同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使用實時數字處理,在合并這兩個掃描場之前,對其進行插值處理,避免出現圖像抖動,這種處理被稱之為運動補償。這一過程意味著模擬視頻信號被數字化,所以處理過程會影響最終的成像結果。
2.1.3.16 屏幕亮度均勻一致
相對于背光源的液晶顯示器和背投拼接墻,LED顯示屏亮度均勻性表現極佳,在確保進行了單點校正后,整屏亮度均勻一致,不存在亮邊暗邊現象,更沒有花屏或局部馬賽克現象。
在純黑背景上,檢驗屏幕是否會有光斑。
由于人眼感知能力的問題,對色彩鮮艷的畫面,覺察到漏光或是大片色斑的可能性很小,但經專業攝像設備記錄后,顯示屏的各種均勻性問題被放大。尤其是在播放比較昏暗的視頻時,這一現象會更加明顯。
|
LED顯示屏成像均勻通透 |
2.1.3.17 圖像色溫一致
色溫是判定顯示屏色彩還原準確度的一個最重要參數。色溫一致性的優劣會直接影響顯示效果,色溫一致性差的顯示器,在降低灰階后人眼可以看出明顯的偏色。
|
|
正常的灰度表現 |
比較糟糕的低灰度表現 |
色溫一致性也是表現這種偏色程度的方式之一,不平直的色溫灰度曲線將會使圖像失去原有的面貌。
|
LED屏幕色溫一致性 |
我們通過圖形表示色溫一致性的優劣,如果這條線為一條直線,并且保持水平,證明該顯示器色溫一致性最優。該線向上偏,上偏幅度越大,色溫一致性越差,所顯示畫面越偏藍;該線向下偏,下偏幅度越大,色溫一致性越差,所顯示畫面越偏黃。
2.1.3.18 圖像增強與鈍化
在本行業諸多廠家紛紛炒做圖像邊緣增強技術的同時,我公司大膽地提出增強與鈍化相結合的處理方式,并且被所有的客戶所接受。根據多年的實驗與經驗,當圖像需疊加文字或其它需重點體現的內容時,適當地加上一些增強技術,會取得好的效果。然而對應于普通的視頻節目播放,不但不應使用增強技術,相反,還要對圖像的邊緣進行鈍化處理,以獲得一個柔和的過渡,整體的觀感。
圖像增強的方法是通過一定手段對原圖像附加一些信息或變換數據,有選擇地突出圖像中感興趣的特征或者抑制圖像中某些不需要的特征,使圖像與視覺響應特性相匹配。
|
|
增強處理前 |
增強處理后 |
在圖像增強過程中,圖像增強技術根據增強處理過程所在的空間不同,可分為基于空域的算法和基于頻域的算法兩大類。
基于空域的算法處理時直接對圖像灰度級做運算。
基于頻域的算法是在圖像的某種變換域內對圖像的變換系數值進行某種修正,是一種間接增強的算法。對原始圖像進行基于二維傅里葉變換的信號增強,采用低通濾波法,可去掉圖中的噪聲;采用高通濾波法,則可增強邊緣等高頻信號,使模糊的圖片變得清晰。
2.1.3.19 極致輕薄、節省空間
COB封裝微間距LED 顯示屏采用采用專用支架,制式產品,鋁制型材,穩固性好,拼接效果好,安裝簡單,美觀輕巧,精致美觀,重量輕,方便安裝和搬運,且大大節省顯示屏所占用的空間。
|
|
LED屏幕很薄 |
投影屏幕占用空間巨大 |
2.2 顯示擴聲系統
2.2.1 系統概述
擴聲子系統是室內會議室音視頻系統必不可少重要組成部分。擴聲子系統應該是高質量、高水平、滿足各項使用功能的系統。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音頻中的擴聲系統,以標準高,功能多,穩定性好,可靠性高為原則、采用先進的技術,選擇優良的設備,確保重要會議研討或各類交流的順和經行
擴聲子系統是對各種音頻信號進行處理、轉換、播放及擴音,根據中會議室的使用功能及廳堂建筑尺長,擴聲系統需滿足作為會議匯報、視頻會議、多媒體演示、培訓交流的需要。系統應能實現足夠高的聲壓級(聲音的響度),一致的聲像感,均勻的聲場覆蓋,良好的語言清晰度和可懂度,足夠寬的頻率響應,以及高的傳聲增益。
2.2.2 系統組成
擴聲子系統主要由音源、音頻處理器、功率放大器、揚聲器組成。
音源:話筒、視頻會議終端、DVD、PC等,提供音頻信號的設備。
音頻處理器:所有音頻混音、控制處理,包括均衡、壓縮、限幅、反饋抑制、降噪等。
功率放大器:驅動揚聲器,放大音量,提高音質。
揚聲器:把功放輸出的電信號能力不失真的轉變為空氣振動的聲能。
2.2.3 選型
音源:
a、確定會議形式,活動式會議桌或要求能夠與會議環境進行特別的互動,推薦選用無線話筒;
b、確定會議室裝修環境,已裝修完好,不利于線纜敷設,推薦選用無線話筒;
C、確定會議室有無安全保密性要求,如有,必須選用有線話筒;
d、確定會議室周圍環境有無無線信號干擾源,如有,必須選用有線話筒
鵝頸會議話筒與手拉手會議系統的選擇:
a、對音質要求較高的場合,或會議發言人數不多的大型會議室,選擇鵝頸會議話筒;
b、話筒數量較多(8 支以上)的會議室,或滿足多功能會議(如: 攝像跟蹤、限制發言主席專用等)使用需求,選擇手拉手會議系統。
音源播放設備的選擇:
a、需要播放音視頻類文件,可選擇藍光 DVD、高清硬盤播放盒等設備;
b、需要播放網絡流媒體音視頻文件,可選擇 PC 電腦。
音頻處理器:
規模接口的選擇:
a、輸入接口依據音頻源的數量可以選擇 4 路、8 路、16 路,依據音頻源的類型可選擇平衡輸入、立體聲輸入;
b、輸出接口依據揚聲器用途和數量,可以選擇4路、8路、16 路;
功能應用的選擇:
a、抑制話筒嘯叫,選擇支持反饋消除 (AFC)功能模塊;
b、消除視頻會議回聲,選擇支持回聲消除 (AEC)功能模塊;
c、消除會場雜音及噪聲,選擇支持噪聲消除 (ANC) 功能模塊;
d、會場需要通過 U 盤播放音頻源,或需要對會場音頻進行儲,選擇 USB 錄制播放功能;
e、召開會議時需要實現攝像跟蹤,選擇攝像跟蹤動能模塊;
f、麥克風需要 48V供電,音頻處理器輸水接口需支持 48V 供電功能;
根據用戶需求及會議室使用方式發確定控制方式,如 PAD、PC及墻面控制面板等。
揚聲器:
a、主要滿足會議類語言擴聲,選擇會議揚聲器(不要選擇演藝、娛樂或廣播類揚聲器);
b、根據會議室建筑屬性,如形狀不規則(圓形、弧形、八字形等),選擇吸頂揚聲器:反之,則選擇箱式揚聲器;
C、根據會議室功能屬性,如對會議室聲場均勻性要求高,可選擇箱式揚聲器與吸頂揚聲器相結合的方式;
d、針對200-300m左右大會議室,功率可選擇2只320W音柱揚聲器加4只80W音柱揚聲器。
參考設計標準:GBT 28049-2011《廳堂、體育場館擴聲系統設計規范》:
會議類一級標準:最大聲壓級(峰值)額定通帶內,大于或等于98dB;
會議類二級標準:最大聲壓級(峰值)額定通帶內,大于或等于95dB。
e、根據會議室裝修特性,選擇安裝方式,主要針對箱式揚聲器,如落地支架安裝、墻面壁裝。
功率放大器:
與揚聲器連接方式的選擇:
a、選擇立體聲連接:功放兩個通道推兩組揚聲器;
b、橋接:兩個通道的放大電路同時攤一組揚聲器,提高功率;
c、如果揚聲器選用有源音箱,則不需要配置功率放大器。
阻抗的匹配:
a、功放常規阻抗:2Ω、4Ω、8Ω、16Ω;
b、功率放大器的限抗必須與揚聲器阻抗一致。
功率的匹配
a、功率放對器額定輸出功率為揚聲器額定功率的 1-1.5倍。(會議類擴聲)
b、功率放大器額定輸出功率為揚聲器額定功率的 1,5-2倍。(音樂類擴聲)
2.3 智能控制系統
2.3.1 系統概述
智能控制系統是指對聲、光、電以及音視頻處理等各種設備進行集中控制的設備。用戶可通過手持平板、桌面式觸摸屏、嵌墻式觸摸屏等可對投影機、音頻處纏器、視頻矩陣、電動屏幕、電動窗簾、燈光等各種設備進行集中式的統一管控。用戶只需要按動控制按鈕,使可以直觀的操作整個系統,包括系統開關、各設備開關、燈光明暗度調節、信號切換、信號原的播放盒停止各種組合模式的進入和切換、音量調節等。
2.3.2 系統組成
大會議室智能控制系統解決方案主要由中控主機、有線/無線控制面板、顯示系統、擴聲系統、燈光系統、環境管理系統、電源管理系統及中控軟件編程組成,通過智能控制平臺實現的整體管控,提升會議室控制的準確件和針對性。
解決方案中涉及的視頻處理器、音頻處理器、智能巾控土機等相關硬什設備統一部署安裝到對應的設備機房,通過網絡和工作區域的移動控制終端進行協同完成管理和控制,從而減少對工作區域的影響,讓工作區域更加安靜、干凈和舒適。
中控主機:對聲、光、電及音視頻處理等各種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設備。
1)對視頻信號的控制主要通過控制拼接處理器、矩陣等,一般采用串口協議 (RS232)、TCP/UDP等;
2)對音頻信號的控制主要通過控制音頻處理器、拼接處理器(帶音頻子卡)等,一般采用串口協議(RS232)、TCP/UDP 等;
3)對燈光的控制主要通過控制調光模塊,一般采用串門協議(RS232/RS485)等;
4)對設備電源開關控制主要通過控制強繼電器,一般采用串口協議 (RS485)等;
有線控制面板:用控制線纜和中控主機連接通訊,操作控制面板的控制按鈕控制中控主部參機所連接的控制設備。
無線控制面板:用無線WIFI的方式和中控主機連接通訊,操作控制面板的控制按鈕控制中控主機所連接的控制設備。
顯示系統是通過視頻拼接處理器連接PC、視頻會議、攝像跟蹤等視頻信號,可實現音視頻信號切換、圖層縮放、疊加、漫游等功能操作;
擴聲系統是通過音頻處理器接入音源,如麥克風、電腦、錄音機等,再由音頻處理器輸出給功放,即可通過音頻處理器實現音頻信號切換、混音、噪聲消除和回聲消除,以及高質量的音頻錄制/播放功能。
燈光系統是通過智能中控控制調光器設備,完成對燈光開關、燈光亮度、色溫及模式的調節,可根據不同情景選擇合適的燈光效果。
環境管理系統是通過智能中控控制窗簾電機的正轉或反轉,實現對窗簾的開關控制:通過紅外學習功能控制空調的開關及溫度調節等,中央空調可通過增加中央空調管理模塊進行控制。
電源管理系統是通過智能中控主機的各類串口和繼電器完成電源設備的管理,如:時序電源、墻插、桌插、顯示屏電源、設備電源等。
會務管理系統通過與智能中控系統的配合使用,當在會議管理平臺軟件進行會議室預約后,當前會議室的預約時間到達前,智能中控系統將會自動打開會議室的顯示屏、燈光,自動調節會議室的溫度等;會議結束后,通過傳感器采集,確認會議室中無人員時,智能中控系統將會自動關閉會議室的顯示屏、燈光以及空調等設備。
視頻會議系統通過智能中控系統的集中式管理,可實現對視頻終端的撥號、掛斷、切源以及攝像機云臺操作的集中式管控。
中控軟件編程可根據系統的實際狀況,以及使用的實際要求,進行定制化的界面和系統應用的編寫。
2.4 智能控制系統
2.4.1 系統概述
視頻會議系統又稱電視會議、視訊會議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地方的個人或群體,通過傳輸線路及多媒體設備,將語音、圖像及文件資料互傳,實現即時且互動的溝通,是-種支持人們遠距離進行實時信息交流、開展協同工作的IT應用系統。極大的方便了協作成員之間真實、直觀的交流:同時,視頻會議還可利用多媒體支持協同辦公工作中各種信息的處理,如數據共享等,從而營建一個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間,使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親臨”世界任何角落。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戶可以共聚一處,通過圖形、聲音等多種方式交流信息,增加雙方對內容的理解能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條件的發展,視頻會議技術也日趨成熟。集音視頻、圖形、圖像、文字、數據共享、公文流轉等為一體的視頻會議,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到遠程醫療、遠程通信、遠程協作、遠程培訓等全新的工作模式,縮短了時區和地域的距離,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旅成本以及精簡業務流程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2.4.2 系統組成
視頻會議系統一般由會議管理平臺、多點控制單元 (MCU)、視頻會議終端、會議攝像機及顯示、擴聲系統組成等,通過網絡通訊實時傳輸聲音、圖像和數據,以滿足企事業單位日常會議、培訓指導,協同辦公的目的。
多媒體控制單元(Multi Control Unit):MCU 是視頻會議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多于兩點以上的會場召開視頻會議時,必須由MCU 對多個會場的信號進行匯接、分配和切換并對會議進行控制。MCU就像一臺交換機,是各個視頻會議終端設備的音頻、視頻、數據、信令等信號匯接和交換的處理點,并與其他的 MCU 相級聯。
會議管理平臺:會議管理平臺可提供用戶管理、會議管理、設備管理、資源管理、報表管理、運維管理等服務
公司網穿越服務器:提供邊界網關服務,提供全代理,內外網邊界穿越接入服務。一般當用戶的視頻會議平臺部署在內網,有互聯網設備接入時可推薦使用該設備。滿足內外網邊界穿越接入功能,有效保障內網私有云系統的安全性。
電視墻服務器:電視墻服務器負責將各會場的音頻圖像解碼輸出到視頻矩陣分配或直接輸出到顯示設備,實現多路圖像解碼上墻顯示。
錄播服務器:實現重要會議的會議或終端圖像的錄制存儲、直播
會控電腦:會議室專用視頻會議管理電腦,主要由戶會議發起、設備管理等操作。
視頻會議終端:提供包括會場圖象、語音的編解碼功能,提供網絡接口,提供用戶設備管理、基礎會議操作。
高清攝像機:采集會場圖像,作為視頻會議終端的視頻采集設備。
顯示系統:提供會場視頻信號的顯示,接收來自不同電子談備或系統的視頻顯示信號。
擴聲系統:是集音頻處理器、音箱、調音臺、功放等設備為會場提供整體音頻信號的擴聲系統。
2.5 會議攝像跟蹤系統
2.5.1 系統概述
會議攝像跟蹤系統采用國際先進技術精心設計而每,配合會議討論系統使用,在發言過程中實現對發言人的自動跟蹤攝像。
會議攝像跟蹤系統具有自動跟蹤攝像功能,即任何一位發言代表打開代表機后,攝像機會根據預設的位置自動拍攝發言人圖像,拍攝角度及范圍亦可事先設定。會議室內可安裝若干臺帶有高速云臺及變焦鏡頭的半球形一體化攝像機,以保證與會者都可被攝像機拍攝到正面圖像,由哪一臺攝像機進行蹤拍攝可預先設定。當一臺攝像機進行跟蹤拍攝時,調用其他攝像機即自動拍攝命場金景,實現高質量、流暢的攝像跟蹤視頻畫面,廣泛應用于會議室、報告廳等場所。
2.5.2 系統組成
1)音視頻采集設備:發言單元、會議攝像機;
2)攝像跟蹤設備:音頻處理器、中控主機、攝像跟蹤主機(三選一);
3)周邊配套設備:矩陣/拼接處理器、顯示系統等。
2.6 表決系統
2.6.1 系統概述
隨著國家民主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投票表決系統在會議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傳統的投票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會議快節奏、高效率、自動化的要求。電子表決系統便在這樣的環境應運而生,自推出市場以來,廣泛應用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會儀室,受到使用者的歡迎。
電子表決系統打破傳統的投票表決的方式,采用硬件與軟件的巧妙結合,代表只需在座位上便可以進行投票表決,由電腦進行統計并將結果顯示出來,不需排著長隊將選票投入票箱;不需花費大量的人力對選票進行收集統計。從而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目前電子表決系統主要分兩種形式:一種是有線電子表決,一種是無線電子表決。針對這兩種形式的表決器有手持、臺面、桌面嵌入式的安裝方式進行選擇。
2.6.2 系統組成
1)無線表決系統
無線表決系統由無線表決器/無線表決單元、信號發射器/紅外收發器、控制電腦及表決軟件組成。
無線表決器:從通訊方式上可分為紅外、射頻、2.4G、5G;
按表決模式可分為三鍵表決、五鍵表決和十鍵表決。
無線表決單元:會議發言單又帶有表決功能按鍵選擇。
射頻信號發射器:通過射頻傳輸信號,輻射范圍為半徑100米,供電為24-48V的直流電。
紅外收發器:和無線表決主機連接使用,避免竊聽和無線電干擾,無電磁輻射。
表決軟件:可將表決結果顯示到大屏幕,并可選擇是否將表決結果顯示到帶有LCD 顯示屏的代表單元上;直觀清晰的表決結果顯示模式(文本/柱狀圖/餅圖);可選擇記名投票和不記名投票,確保投票的保密性;表決結果不可以修改,但同一議案可進符多次表決。
2)有線表決系統
有線表決系統由表決主機、表決器/表決單元、延長線、控制電腦以及表決軟件組成。
表決主機:通過延長線與表決單元連接,主機具有兩路輸出,如果表決單元過多需增加擴展主機,主機需外供220V電源;
表決器:可分為三鍵表決、五鍵表決,采用手拉手連接方式,由主機供電;
表決單元:會議發言單元帶有表決按鍵,將表決系統和發言系統集成,可分為三鍵表決和五鍵表決,采用手拉手連接方式,由主機供電;
表決軟件:可將表決結果顯示到大屏幕,并可選擇是否將表決結果顯示到帶有LCD顯示屏的代表單元上,直觀清晰的表決結果顯示模式(文本/柱狀圖/餅圖)
2.7 同聲傳譯系統
2.7.1 系統概述
同聲傳譯系統是實現各種大中小型國際會議同步翻譯必不可少的會議系統設備。該設備可以實現多通道語言分配能力,保證發言者在發言的同時,內容被同聲翻譯成指定的目標語言,與會者可以隨意選擇自己能聽懂的語言頻道,及時了解發言內容。另外在中國市場上推出的同聲傳譯系統有4 通道、8 通道、16 通道、32 通道、64 通道,每個通道傳輸一種語言以滿足不同場合需求。
同聲傳譯系統按工作原理劃分可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有線同傳設備多用于一些固定的會議場所,有不便于移動、不便于租賃等缺點,在 2010 年之前已從市場上全面退出;但是會議話筒上集成同聲傳譯功能的設備越來越多,因為這樣可為用戶節省一大部分資金,同時也保證了設備的最大利用價值。無線同聲傳譯設備又分為調頻型和紅外型。由于調頻型因為信號源受干擾因素過多,音質不理想,所以目前市場上的調頻型同傳設備已不多見,將很快被完全淘汰。而紅外同聲傳譯系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會議設備,該信號是通過紅外傳輸,效果穩定,且保密性非常強,是同聲傳譯系統的優選設備。
2.7.2 系統組成
1)無線同聲傳譯系統
無線同聲傳譯系統由紅外發射主機、翻譯單元、信號輻射板、無線接收機/無線接收單元以及有線耳機組成;
紅外發射主機:連接紅外信號輻射板并與會議主機(內置同聲傳譯通道選擇)連接傳輸翻譯單元,有4/8/16/32通道可選;
無線接收機:與會者可選擇需要語種頻道,可分為4/8/16/32通道,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無線接收單元:無線會議發言單元內置通道選擇器與同聲傳譯系統連接,與會者選擇獄中通道可接收翻譯單元的翻譯語言。
翻譯單元:通過該設備可以保證演講者在演講的同時,聲音被同聲傳譯員翻譯成指定的目標語言,并通過另外的聲道傳送給與會代表,與會代表可隨意選擇自己能聽懂的語言頻道。
信號輻射板:發射功率有15瓦、25瓦、35瓦可選,不同的功率信號傳輸的距離也不等,在25米至75米之間。
2)有線同聲傳譯系統
有線同聲傳譯系統由有線同聲傳譯主機、翻譯單元、有線通道選擇器/有線接收單元(內置通道選擇器和有線耳機組成;
有線同聲傳譯主機:連接有線接收單元(內置通道選擇器)和翻譯單元,有 8、16、32 64 通道可選,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配置。
有線通道選擇器:通道選擇器與有線會議主機(內置同聲傳譯通道選擇)連接,選擇語種通道可接收翻譯單元的翻譯語言。
有線接收單元:有線會議發言單元內置通道選擇器與有線會議主機(內置同聲傳譯通道選擇) 連接,選擇語種通道可接收翻譯單元的翻譯語言
翻譯單元:通過該設備可以保證演講者在演講的同時,聲音被同聲傳譯員翻譯成指定的目標語言,并通過另外的聲道傳送給與會代表,與會代表可隨意選擇自己能聽懂的語言頻道。
2.8 無紙化辦公系統
“無紙化會議”最早是由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委員會于 2003 年提出,它用全電子模式運作非政府機構委員會,是努力提高委員會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方法的舉措之一。同年 5月5日,聯合國總部的一號會議廳正式啟動無紙化委員會”,每次為委員會會議節省紙張 4 至8萬份,2010年1月1日,聯合國對會議文件的使用、管理全面推行“無紙化”份。
聯會縱觀國際、國內較成熟的無紙化會議系統,從系統外觀來看,好似小型一體化電腦,集視頻顯示、計算機技術、智能觸控、通信技術、軟件技術、白板批注技術等多種功能于一身,能夠完成從資料查閱、文件批注到講稿導讀、會議記錄、會議室型號觸控切換等系列工作,無需分發大量的紙質文件,使與會者真正告別了紙質材料。
我國國家領導人在多次會議上強調,要以高度負責態度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抓緊研發和推廣低碳技術,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努力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踐行相關國家承諾。
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辦公廳新聞局負責人表示,本屆全國政協會議將大幅減少會議簡報、大會發言報告等紙質印刷品,主要通過委員辦公系統平臺及官方網站發布,僅此一項,可節省會議支出約200萬元。
造紙用紙必要砍樹,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更多實現“無紙化”會議系統,不光是在歷行節約、提高會議效率,更是“生態綠肺”的福音。
無紙化會議是一種全新的會議模式,它將多種信息化技術融入會議的各環節、貫穿會議全過程,為辦會和參會人員提供極為實用的工作平臺。
無紙化會議系統是以現代圖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于一體的集成,滿足現代化會議室各種智能化要求。硬件設備性能穩定,質量可靠,外形美觀大方,軟件程序符合要求,設計合理,運用方便、靈活、易于掌握,整個系統的安裝及走線設計和布局科學合理。
2.8.1 系統組成
無紙化會議系統主要由無紙化會議終端、無紙化會議控制主機、后臺管理系統軟件、網絡交換機、投影控制器和流媒體服務器等組成。
無紙化會議終端:集成同步文稿演示、電子白板、手寫批注、主持功能、共享到投影儀等無紙化會議功能。
無紙化會議控制主機:實現會議基本管理控制、系統信息備份存儲,遠程登錄訪問等后臺管理系統軟件:安裝在控制主機上,提供無紙化系統會前、會中、會后所有功能的后臺操作,系統含會議服務軟件、文件管理軟件。
全數字拓展主機:控制主機與會議終端的通信和控制
投影控制器:解碼功能,接收客戶端的投影請求顯示。
流媒體服務器:編碼功能,將會議室的外部信號源在客戶端上顯示。
第3章 工程環境要求
3.1 對供電系統的要求
系統所有設備在一端接地的標準單相 220V /50HZ的交流工作,其電壓允許變化范圍220V+20%至220V-15%。
電源系統按三相五線制設計,即系統的交流電源的零線與交流電源的保護地線不共用且應嚴格分開。
為保證會議室供電系統的安全可靠,以減少經電源途徑帶來的電氣串擾,應采用三套供電系統。一套供電系統作為會議室照明供,第二套供電系統作為整個終端設備,控制室設備的供電,并采用不間斷電源系統(UPS),第三套供電系統用于空調等設備的供電。
會議室周圍墻上隔 3至5米裝一個220V 的三芯電源插座,每個插座容量不低于2KW,地線接觸可靠。
供電系統線纜截面積應符合用電容量要求。選用主線線徑為4平方;輔線線徑為1.5平方;供電電纜主會場用線徑16平方、分會場用線徑為10平方的多股聚氯稀絕緣阻燃軟導線。
供電系統總容量應大于實際容量的 1至 1.5倍
接地是電源系統中比較重要的問題。控制室或機房,會議室所需的地線,宜在控制室或機房設置的接地匯流排上引接。如果是單獨設置接地體,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4 歐姆;設置單獨接地體有困難時,也可與其它接地系統合用接地體,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0.3 歐姆。必須強調的是,采用聯合接地的方式,保護地線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中的第五根線,與交流電源的零線必須嚴格分開,否則零線不平衡電源將會對圖像產生嚴重的干擾。
3.2 對照明系統的要求
燈光照度是視頻會議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視頻會議召開時間具有隨機性,故室內應使用人工冷光源而避免自然光。會場的門窗需用深色窗簾遮擋。光源對人眼視覺無不良影響 (無刺眼感覺)。選擇三基色燈 (色溫 3200K)較宜。
照度要求規定如下:應用于視像會議環境時,為了確保正確的圖像色調以及攝像機的白平衡,規定照射在與會者臉部上的光應是均勻的,會議室燈光照度可以參照辦公室照明標準:不低于 500Lux。
應用于多媒體培訓環境時,出于只需滿足常規閱讀、筆記的需求,推薦照度在10Lux~30Lux之間。
避免使用束光燈、聚光燈等強光源,否則可能會出現與會者刺眼,膚色攝像效果變冷等現象。
將所有的燈光電源控制線分組引進控制室機柜附近, 大致分為可以調光和不可以調光兩種類型,便于由中控系統對所有燈光進行無線集成控制。
燈光的方向比燈光的強度更為重要,為燈光安裝漫射透鏡,可以使光照充分漫射,使與會者臉上有均勻的光照。
為了便于夜間會議時工作人員進退場,應在控制室與進出門口之問裝一路照明燈光,由控制室和大門口進行雙聯控制。
上述燈光如有某些器材使用開關電源,選用產品的安全性能和電磁兼容性一定要經過國家的相關要求及認證,避免電磁輻射對視頻或音頻信號的干擾。
燈光照度是會議系統中保證視頻效果的基本必要條件。攝像機均有自動彩色均衡電路,能夠提供真正自然的色彩,從窗戶射入的光(色溫約 5800K)比日光燈(3500K)或三基色燈(3200K)偏高,如室內有這兩種光源(自然及人工光源),就會產生有藍色投射和紅色陰影區域的視頻圖像:另·方面是召開會議的時間是隨機的,上午、下午的自然源照度與色溫均不一樣。因此會議室應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窗戶都應用深色窗簾遮擋在使用人工光源時,應選擇冷光源,諸如“二基色燈”(R、G、D)效果最住。避免使用熱光源如高照度的碘鎢燈等。會議室的照度,對于攝像區,諸如人的臉部應為 500LUX。對于監視器及投影電視機,它們周圍的照度不能高于 80LUX,在 50~·80LUX 之間,否則將影響觀看效果。為了確保文件、圖標的字跡清晰,對文件圖表區域的照度應不大于700LUX,而主席區應控制在800LUX左右。
3.3 對溫濕度以及通風系統的要求
大屏幕拼接顯示系統維修通道內有良好的空調環境和空氣對流,同時保證多屏幕系統前后溫度不會因溫差過大產生結露現象,理想的環境溫差不大于3℃。拼接顯示單元的理想工作環境溫度為22℃±4℃,理想相對濕度30%至70%無冷凝,不可產生較大溫差、濕差突變,要保證溫度、濕度的變化有緩慢過程。
拼接墻前部、后部均應有良好的空調環境和空氣對流。
大屏幕拼接墻前部的空調(大廳中央空調或精密空調)其出風口位置應遠離大屏幕顯示墻3米以上。
3.4 對裝修的要求
為了保證聲絕緣及良好的語言清晰度,地板上應鋪地毯,天花板應裝消音板,四周墻壁不要選擇玻璃類裝飾,窗戶安裝雙層玻璃,并加裝厚窗簾。
為了防止顏色對人物攝像產生的“奪光”及“反光”效應,背景墻應用藍色,以使攝像機鏡頭光圈設置合適,各墻面不可采用復雜的裝飾圖案,以免攝像機移動或變焦時圖像產生模糊現象。
3.5 對消防系統的要求
消防噴頭要遠離顯示屏體1米左右,并且不得使用自動噴水噴淋頭,宜采用干粉滅火劑。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