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旗下Vidda發布激光投影,中國激光顯示產業在宣告三件事情
來源:科技有馬 編輯:lsy631994092 2022-06-09 09:21:46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今年上半年智能投影迎來新一波“大牌入場”運動。包括三星、夏普、海信等全球彩電巨頭都“紛紛進場”智能投影圈。這也加速了行業的技術升級,進入5月份以來,極米、當貝等智能投影品牌在全力推出智能4K投影。從燈泡到LED,如今激光光源成為了智能投影的最新最火的技術方向。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用智能投影(不含帶屏激光電視)市場銷量達到491萬臺,同比增長29%;市場銷額達到132億元,同比增長32%。預計2022年中國家用智能投影市場銷量將突破600萬臺,2024年將超過800萬臺。激光技術已經成為了智能投影行業的一個新興技術方向,并且發展速度遠高于電視行業整體。近日,年輕潮牌Vidda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4K全色激光投影產品Vidda C1,更是讓激光智能投影市場激起千層浪。
老馬看完Vidda C1發布會后寫了篇稿子,其中有一句話“本次Vidda攜全色激光技術進入家用智能投影行業,就像一位得道高人,把自己修煉出來的‘元嬰’,放入滾滾紅塵中歷練”,得到了不少朋友的點贊。而老馬口中的這位得道高人,指的就是全球激光顯示的領導品牌---海信。
水到渠成 一項技術孵化一個產業
2014年,海信發布全球第一臺100吋超短焦激光電視。史上第一次,中國企業在“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爭奪上,跑在了日韓企業的前面。
然而,就像5G、新能源汽車剛一出現時所遭到的質疑一樣,激光電視作為新物種,在亮相之初也因為顛覆性的技術和形態,引發過行業爭議。
這就好比在“地心說”、“日心說”深入人心時,有人告訴你,地球和太陽只是宇宙里的滄海一粟,并不是宇宙中心,自然難以接受。
在隨后的8年時間里,海信深耕激光電視領域。直到最近其旗下Vidda發布激光投影,海信完成了激光顯示終端的三重布局,高端家用有激光電視、中端普及有激光投影、商用場景有激光商顯,尺寸涵蓋75-150寸,甚至可以通過拼接無限擴展,還實現了電視形態的探索,推出了卷曲屏激光電視;技術從單色激光光源到全色(三色)激光光源,把激光顯示在大屏乃至超大屏的魅力體現的淋漓盡致,也給了消費者極為豐富的選擇。
在這期間,傳統電視、內容平臺、終端設備等品牌紛紛入場激光顯示,發揮合力將一項技術加速發展成為一個產業。據透露,激光電視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國產化已經全面開展,預計3年內國產化比例將提升到80%。
通過市場反饋我們可以看到,海信激光電視“押”中了電視大屏消費的潮流,也“命”中了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舒適觀看體驗的市場需求。
有人說,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激光顯示企業很幸運,站上了全球顯示產業轉型的“風口”,但是老馬知道,海信是度過了從2007年到2014年連續7年只投入無產出的煎熬期,這就不是簡單可以將其歸因于幸運了。
提升畫質劍指“虛標” 指引行業健康發展
市場在升溫,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長一段時間里,激光投影行業出現了產品發展滯后于市場需求的局面。
老馬試圖分析一下:之前我們對投影產品的要求并不高,到很多地方開會接上投影會發現不僅不智能,可能連FULLHD都不是,流明也不忍直視。在投影產品進入智能時代之后,使用場景也更多的從商用轉移到家用。高質海量的內容,讓用戶逐漸對于投影產品的分辨率、亮度、畫質都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之前無論什么技術,畫質上和液晶電視都還差距較大。燈泡光源亮度高但壽命短,幾乎已經被淘汰;LED光源,成本、壽命、能耗、顯示效果等方面較為均衡,但無奈亮度拉不上去,抗環境光能力較差;單色激光光源,高亮度、抗環境光強、高顯色壽命長、節能,但是要通過熒光輪,會犧牲亮度,硬提升亮度,又會犧牲色彩和色準。
老馬就一直在想,海信在激光電視上已經幾乎普及了全色激光(三色激光),咋不來投影行業技術扶貧一下?說曹操,曹植來了!海信旗下科技潮牌Vidda發布的全色激光光源Vidda C1,讓我們看到了智能投影的畫質新高度。從光源光譜的角度分析,投影儀三種光源中激光的單色性是最好的,在相同輸出光通量的情況下,激光的光譜分布最為理想,全色激光沒有熒光輪,RGB直接組合出最廣的色彩空間,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色準。
從Vidda入局就選擇了高起點,可見海信刻在骨子里“驕傲”傳承。因為海信激光電視的亮度單位,從一開始就堅持使用電視的“尼特標準”,這對于激光光源產品來說數據完全不占優勢。可正是這種“驕傲”,以及堅持用電視的標準打造激光電視,不妥協也不含糊的態度,才能獲得眾多消費者以及行業的認可。
當海信用全色激光技術下探至投影品類時,首先關注的,依然是用戶利益——“亮度虛標”。此次Vidda投影發布會上,C1在亮度上劍指虛標,其實是在給“行業打樣”,要做一款“剛正、清白”式標桿性產品,哪怕在明面上吃虧,也要“身體力行”。
一個行業從萌芽到爆發的重要標志,就是行業標準越來越明細、行業行為越來越規范。此時的激光顯示就走到了這一關口,正印證了“激光顯示是下一代顯示產業的主流”的行業論斷。
“車頭動力足” 中國激光產業全球領先
Vidda C1的發布,只是激光顯示巨頭海信又“劈開”的一條賽道,敢昂首挺胸的沖入這個市場,一方面是上一段寫的“以正視聽,規范亂象”,另一方面則是充分的技術自信。作為激光顯示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者,海信擁有國家級研發中心、全球首個環境光實驗室,如今可以做到光學引擎100%自主研發,整機制造精度達到微米級,目前共擁有761項專利。今年年初,海信又搶在全球巨頭之前首發了8K激光顯示技術方案,成就了激光顯示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可以說,海信是中國激光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其實,激光顯示是我國顯示行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方向,也是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技術創新和引領的技術類目,位列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重點專項。
在國家的號召之下,海信并不是一個人在奔跑,背后還站著一個新型顯示產業鏈上下游的隊友。早在2019年,激光技術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老先生就表示,“我國激光顯示企業已有27家,年產值超過150億元。近兩年來激光顯示高速發展,在專利數、供應鏈和品牌陣營上不斷增加或擴容,產業產值有望在此基礎上實現大幅增長。”
如許院士所愿,截止2021年底,全國激光顯示的終端廠商已經有了上百家,包括海信、長虹、光峰科技、華錄、中科極光、中航國畫等,一批本土民族企業積極導入,并圍繞激光顯示技術同時開拓各種顯示市場,當下已呈現百花齊放全面發展的態勢。尤其是在產品布局上,已經全面覆蓋到激光電視、激光商用會議、激光教育、激光工程投影、激光數字放映機以及激光微投等多個細分品類。
在2021年第三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許院士表示,“如今我國激光技術和產業已經邁入國際領先行列,在關鍵材料、元件、技術、整機及專利等方面已具備自主可控發展產業的條件,已初步形成專利池。從技術到產業,我們已經有能力結束進口顯示產線的歷史,圓中國人看中國電視的‘中國夢’。”
老馬也算見證了顯示產業近20年的發展,如果說是日本企業引領了液晶技術方向,那么韓國企業就引領OLED產業發展,現在該是中國企業用激光顯示與日韓抗衡甚至超越的時候了。
寫在最后:
其實,近10年的發展,中國的激光產業可以仰首宣布三件事情:
第一, 中國激光顯示率先完成從了尺寸到技術到場景的全面布局。
第二, 中國激光顯示正式步入“標準化”發展階段。
第三, 中國激光顯示眾人拾柴,市場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勢必席卷全球。
著眼當下,激光電視是近幾年彩電整體市場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唯一實現市場規模正增長的品類。放眼未來,激光電視、激光投影占據了客廳C位只是一個開始,激光顯示在家庭智能顯示、汽車電子顯示、VR顯示、影院顯示、大屏互動、工業物聯等方面前景無限。“隨著與5G、AI技術結合,隨著從2D顯示到3D顯示的必然到來,未來‘空間皆顯示’的場景將會徹底顛覆我們的認知。
我們希望,在海信等大企業的帶領之下,像海信激光電視、Vidda C1這樣的跨界產品可以如雨后春筍一樣層出不窮。激光顯示更為廣闊的應用場景可以不斷被拓展,更充分的市場價值將持續被挖掘,讓中國主導的顯示技術終可光耀世界。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