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科承辦“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太極多領域專家作客大講堂共話創新發展
來源: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小月亮 2021-08-03 08:54:17 加入收藏
7月31日至8月1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承辦的2021年“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在京舉辦。
大講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和“四個面向”重要論述精神,聚焦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現代化,全方位探討技術突破與創新應用、企業經營與資源管理、服務模式轉型等問題。大講堂特設有主旨報告、大數據分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信創生態分論壇、博士后分論壇、成果展示、產業對接等內容。豐富的議程、多樣的形式,啟發專家學者對數字技術領域戰略性、前瞻性思考,搭建起產學研用的交流平臺,促進協同創新和數字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助力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實施。
前沿智慧,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大咖論道,專家開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當前,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興起,各行各業都處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的浪潮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發展,需要科技界、產業界進一步加強系統協作,加強創新突破,加強應用引領,加強生態營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吳曼青在題為《數字時代的技術創新》的主旨報告中闡述了數據在賦能數字化時代、加速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從系統論的角度探討了科技創新的思路,并提出未來科技創新的發展,將取決于“連接的力量”“創新的方向”與“明晰的技術路線”三個重要要素,為數字時代技術創新工作帶來新的思考。
中國工程院鄧中翰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數字經濟時代,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大數據與大算力成為決定AI技術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未來,我們可以通過應用實踐為數字經濟轉型提供高效、安全、低碳的AI解決方向。
中國科學院黃維院士認為,當前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未來是“碳基材料+光電過程”的時代,將催生柔性電子和柔性電子產業,并為其開辟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深刻變革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并為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和智能制造時代的發展提供全新機遇。
中國工程院孫凝暉院士在報告中闡述了計算機的學科發展趨勢,“人-機-物”三元融合時代推動信息技術向計算機化、萬物互聯、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中國信息產業在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將帶來顛覆性創新機遇的產業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梅劍平副司長認為,未來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要穩步推進重大項目組織實施,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盡早取得突破;要加快國產開源技術與平臺的推廣應用,協同打造開源開放AI生態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江明濤副司長從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十三五”期間工作進展和成效以及“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和方向等方面,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了深刻解讀。
此外,包括電科太極、13所、20所、38所等成員單位在內的25位專家在分論壇作專題報告,分享研究成果、交換前沿觀點。
數字技術領域高層次專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博士后及企業界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
太極專家觀點
中電太極集團副董事長、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委員劉淮松
數字化創新成為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的新機遇,通過物、網、云、數、智、眾六聯推動行業數字化、數字服務化、服務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融合化五化轉型,數字化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在數字化服務產業創新探索方面,中電太極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從“一碼通”到“碼上辦”、數字基礎設施共建智慧城市生態體系、IT與OT技術融合賦能鄉村數字化建設三大實踐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中國電科大數據研究院副董事長、太極股份總裁助理韓國權
整體態勢方面,數字基建正呈現“場景牽引、組合創新、技術迭代、平臺聚力、數據驅動”等五大典型特征,在加快形成數字經濟生態圈、推進兩個強國戰略深入實施、助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領域趨勢方面,數字基建已成為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關鍵基礎設施,以特定場景為牽引為各垂直領域提供平臺化數字服務能力,進而持續提升社會經濟運行效率或降低相關成本。發展建議方面,建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共同謀深做實“政策+市場+創新+配套”組合拳。
中國電科信創工程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小鵬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有更多選擇,既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開放——就是解放釋放,不坐井觀天,解放思想,充分釋放科技和經濟的潛能。堅持“自主.開放”的信息技術創新發展之路,也是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堅持科技和經濟相融合,持續加大基礎研發投入,培養基礎研發創新氛圍和生態,加大國際交流與開放力度。保持戰略定力,“以我為主,不動如山”;相信很快我們就可以實力地位出發和美國平等對話。
人大金倉總裁杜勝
中國數據庫產業星星之火起源于國外巨頭的鼎盛時代,在人才匱乏、產品能力差、生態薄弱、客戶認可度低,做數據庫比造原子彈要困難的背景下艱難蟄伏,等待機會。2009年,在中國第一家國產數據庫企業人大金倉成立的第10年,國家電網給了國產數據庫高強度錘煉的實戰機會,國產數據庫被證明完全可以承擔關鍵核心業務的要求。信創產業的帶動下,以人大金倉為代表的國產數據庫開始進入更加廣泛的領域,順利支撐了金融、政務、運營商等20多個重點行業的關鍵應用,成功實現了大數據量、高并發等難題下的穩定替代乃至性能提升。營業收入、研發人員規模、服務能力、生態建設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成倍增長,國產數據庫發展駛入快車道。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