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會改變世界電影市場嗎?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天蠶土豆 2017-05-02 14:15:2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你還記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成千上萬的飛魚騰空而起的視覺震撼嗎?你還記得《斷背山》里千轉百回的刻骨深情嗎?李安就是這樣一位又會講故事,又會將新技術運用地恰如其分的導演。今年李安導演的新片《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再下戰帖,大膽采用超越現有拍攝格式的120幀/4K/3D格式拍攝,這個十一月將再一次挑戰你的感官極限。
這個挑戰包含著三重驚喜,新片所采用的新格式甚至都還沒有一個官方名稱,它在索尼的工作名稱是“Immersive Digital”(沉浸式數字化)。Immersive Digital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發明,而是一個多種技術的綜合體。其中有兩項技術已經呈現在觀眾面前過了,而還有一項現在才只是剛剛走出實驗室。已經為人所熟知的一個是3D技術,它每年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帶上了眼鏡看電影;另一個是4K分辨率,它讓銀幕畫面呈現4倍于以前的像素。這兩項技術第一次被放在一起,已經是可圈可點的嘗試了,但真正讓《比利·林恩》超越了極限的是第三項技術。李安拍攝這部電影用的是120幀每秒(fps)的幀率,5倍于一般電影的24fps。如果是4K的3D是稀有的,那么這兩者的結合再加上高幀率則是超越了現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影投影機的能力范疇。
由于人類眼睛的特殊生理結構,如果所看畫面之幀率高于每秒約10-12幀的時候,就會認為是連貫的,此現象稱之為視覺暫留。這也就是為什么電影膠片是一格一格拍攝出來,然后快速播放的?,F在通行的電影標準是24fps(Frame per Second,FPS,幀率),而很多動態感很強的游戲則采用30-60fps來提升畫面的流暢度和平滑度。隨著電影技術不斷更新,更高的幀率出現在電影拍攝中也不足為奇,如 48FPS 已被彼得·杰克遜的霍比特人電影系列采用。這一次《比利·林恩》全程使用索尼F65 4K攝像機以360度快門(360-degree shutter,即讓快門一直開著已到達更好地捕捉動作效果)拍攝,并以120fps呈現出最還原的色彩,最寫實的情感和最真實的表演。
在觀影體驗上,現有的3D電影用24幀/秒拍3D會加大本來就有的頻閃(就是看3D的時候會覺得暈的原因),而采用更高的幀率某種程度上修復了這個問題。另外,《比利·林恩》對于不同的主要場景運用了不同的技術處理,戰場場景會盡可能地呈現“真實”鏡頭,也就是用120幀/秒拍攝,預告片里可以看到,在演員跑動的過程中,鏡頭幾乎沒有一點搖晃的感覺。
事實上,索尼F65 4K攝像機一直都受到大導演們的青睞,例如在《Lucy》中一些鏡頭就是以4k100fps的標準來拍攝的。但是與很多電影人所堅信的“技術+動作/特效”模式不一樣,李安更看重的是故事內核。“這部電影的重點就是‘感受’,不僅僅是講述故事,而是想辦法讓觀眾體驗,給他們一種全新的經歷。”李安接受3D技術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炫技,他認為:“2D和3D最大的區別在于面部拍攝,而不是在于動作或大場面,我覺得2D更適合動作片,而3D更適合拍劇情片,因為3D可以營造更親密的感受。”
可見,無論是在高速動作、特效的把握上,還是在人物情感、表演的高還原度上,索尼F65 攝像機都是業界標桿。如果這部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令人滿意,那么電影界將掀起一場堪比《阿凡達》3D技術革新的新的革命,而索尼F65攝像機在新的拍攝中將會發揮出它的無限可能。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