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漸成新寵爭主流 競爭激烈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5-11-17 18:24:1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我們認為當前OLED以及獨立自發光特性和柔性可卷曲的材質,代表了彩電進步的方向”。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表示。OLED顯示結構更為簡單、耗材更少更環保,規模化量產后更有可能具備低成本普及的優勢。OLED顯示具有柔性可卷曲的特點,更方便運輸和安裝,突破尺寸的限制,未來甚至可以用OLED壁紙把整面墻變成一個超大顯示屏。
與2014年相比,2015年有機發光顯示(OLED)的熱度明顯升溫。今年以來,因容易實現柔性、透明顯示等特點而被稱為“夢幻般的顯示技術”的OLED,頻頻出現于各大巨頭的戰略規劃中。繼三星之后,蘋果、小米等公司紛紛考慮在其產品上配備OLED顯示屏。11月6日,韓國媒體報道,LGDisplay決定于11月底投資35.5億美元購置韓國坡州市工廠的8GOLED生產設備。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一直有OLED將會取代液晶顯示(LCD)的傳言。如今,這一“夢幻顯示”技術是否能夠躋身顯示產業主流更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而中國企業能否在OLED的國際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也是業界關心的重點所在。
未來五年成主流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OLED已成為終端廠商的“新寵”。繼三星電子在其Galaxy系列手機中大量使用OLED面板后,蘋果在今年4月開售的AppleWatch上也首次裝備了OLED顯示屏。最近還有報道稱,蘋果正考慮在2018年推出的iPhone中采用OLED屏幕。11月12日,從韓國傳來消息,LG正在與小米進行最后商談,二者的合作已經基本敲定,LG預計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向小米供應OLED面板。
此前,“OLED之父”鄧青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五年后OLED電視將成為主流,“并不是超過LCD電視,5年內占20%的市場份額也不錯”。
對此說法,維信諾研發中心總經理黃秀頎表示支持。他認為:“從產業層面來看,會更加樂觀。”
據市場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2015年OLED電視面板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2015年市場規模將增長10倍,達到77萬片;2021年將達到1650萬片,市場規模達到70億美元。到2022年時,OLED市場的規模將從2014年的87億美元猛增到283億美元。
目前,OLED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手機、電視以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式設備。“如果這三塊市場加一塊兒的話未來五年很可能在顯示市場占到20%。”黃秀頎說,“此外,依據LCD的發展經驗,電視市場的崛起對OLED的發展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談及OLED與LCD未來的競爭態勢,黃秀頎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態來看,2020年以前,會是LCD和OLED長期共存的局面。”
降低成本的訣竅
市場的不斷擴大與OLED技術的日益成熟有直接關系。色彩鮮艷、超薄程度已接近蜘蛛絲的顯示屏,可以像報紙一樣卷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卷軸,而正在播放的視頻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11月7日,在以“新型顯示:突破與前瞻”為主題的2015年維信諾技術創新研討會上,《中國科學報》看到了這神奇的一幕。
7月10日,維信諾宣布推出最新柔性顯示樣品,在國際已公開信息的AMOLED(有源驅動OLED)顯示屏中,首次實現3毫米彎曲半徑下的全屏卷曲,其厚度僅有20微米。在此次的技術創新研討會上,維信諾首次向公眾展示了這一顯示屏的技術細節,使參會者近距離了解到這款柔性顯示屏的獨特之處。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宣布在超高分辨率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真實RGB排布604PPI超高分辨率AMOLED顯示屏,實現了當今全球OLED顯示領域使用精密金屬掩膜板(FMM)蒸鍍技術的最高像素密度。
OLED依據驅動方式的不同,分為PMOLED(無源驅動OLED)和AMOLED,前者技術相對成熟,但在大尺寸化方面存在困難。因此,維信諾在其PMOLED產品出貨量位居全球市場首位之后,又從去年開始建設5.5代AMOLED生產線,因為它是當前業界比拼的重點。
良率和成本是目前AMOLED與LCD競爭的焦點。在此次的技術創新研討會上,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副研究員蘇文明、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王磊等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專家也從印刷OLED、金屬氧化物TFT在AMOLED中的應用等角度探討了未來降低OLED成本的可能。
在黃秀頎看來,提高良率的最終目的仍舊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對于產業而言,首要的一點就是在研發的過程中要始終考慮量產的問題。“原因很簡單,OLED技術的進步需要長期的積累和不斷試錯,只有這樣才能在量產時實現比較好的結果。”其次是要在各個節點進行成本控制,特別是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最后一點則是要努力實現包括設備、材料等在內的產業鏈各環節的國產化。“這是降低成本的核心所在。”
打好專利之戰
作為OLED領域的先行者,目前LG壟斷了OLED電視的絕大部分市場,三星在智能手機上使用的小型OLED顯示面板的市占率也達90%以上。
三星、LG在OLED量產方面起步早,在專利這塊已有儲備。中國企業近幾年在OLED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方面進展迅猛,也有了一定專利積累。未來中國顯示企業走上國際舞臺時,可以通過交叉授權的方式最大程度保護企業利益。盡管如此,專利之戰也難以避免。
對此,黃秀頎也認為:“這場專利大戰遲早會發生,因為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是毫無疑問的。核心點是要及早布局。”
他說,維信諾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包括兩大核心戰略,一是技術創新戰略,一是知識產權戰略。從2002開始,成立伊始的維信諾公司就開始參與OLED國際標準的制定。截至目前,維信諾已制定或修訂了4項OLED國際標準,主導制定了3項OLED國家標準和5項行業標準,已申請近1500余項OLED專利。在10月底由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顯示器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舉辦的WG8柔性標準討論會議上,由維信諾參與制定的《機械強度試驗方法》柔性國際標準通過立項。
黃秀頎認為,要想打好這場專利之戰,中國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努力追求專利數量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專利的質量,同時要做好人才儲備的工作。
對于這場戰爭的結果,黃秀頎持樂觀的態度:“OLED產業鏈很長、很復雜,沒有哪家能完全壟斷,所以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差異化生存,即企業通過差異化發展戰略,獲取不同的發展空間’。”
不過,他提醒道,我國企業努力的目標是要具備與競爭對手平等對話及合作的實力,“我們希望業內同仁共同努力,攜手推動我國OLED產業的快速發展”。
(來源:中國科學報)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