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警察應用趨勢解析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作者:海康威視 鄭華榮 編輯:航行150 2014-11-05 12:05: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一.電子警察產品和技術的演變
最初的電子警察單指路口闖紅燈違法檢測,近些年對電子警察的定義已擴展至所有針對車輛的違法取證系統。電子警察系統和設備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演變,下面我們簡單回顧下:
首先是產品形態,電子警察核心技術設備已由最初的膠片相機,經過X86服務器、嵌入式服務器的過渡,逐步統一到了一體化攝像機的應用模式。這是由通用產品到交通專用產品的演變,也是后置式服務器到前端一體化攝像機的升級。
其次是檢測模式,由原始的線圈檢測轉變到了視頻檢測模式。視頻檢測由于其在違法檢測項目的多樣性和后期維護的便捷性上的優勢,已得到了業主的廣泛認可。
由于產品和技術的完善、穩定,相信電子警察往后的發展會在具體應用模式上做出突破和革新。本文以全球領先的安防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海康威視的實際應用經驗為例,分析電子警察的應用趨勢。
二.電子警察行業大背景
要對電子警察的應用趨勢做出判斷,首先要對電子警察的行業背景有一定認識。
2013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公安部第《123號令》不但大幅提高了違法成本,記分項由38項增加至52項,同時也嚴格了對駕駛員的管理。如闖紅燈交通違法記分由3分提高到6分,不掛號牌或遮擋號牌的一次扣完12分。
各個違法項目扣分分值的提升,使得交警對違法取證的嚴謹性要求越來越高,否則一堆堆的行政復議將讓交警疲于奔命。
同時由于機動車保有量的提升,車與路、車與人的沖突、矛盾日益凸顯,常規的路口電子警察已難以滿足現有的交通管理業務需求。電子警察勢必會在路口闖紅燈之外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細化的違法取證系統。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電子警察應用有兩個大的趨勢:
1、違法取證更加嚴謹;
2、違法取證項目更加細化、多樣化;
下面就這兩大趨勢進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討。
三.兩大應用趨勢解析
l違法取證更嚴謹
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無錫所)發出的《闖紅燈自動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意見征求稿》中,我們注意到這么兩條更新內容:
1、違法圖片兩個位置辨識號牌;
2、駕駛人面部特征采集;
以上都是對闖紅燈違法行為取證嚴謹性做的標準更新,雖然最終是否會落實到新標準中還不得而知,但這已足夠反映出標準制定部門對這一應用趨勢的認可。
ü違法圖片兩個位置辨識號牌
標準征求意見稿描述:闖紅燈自動記錄系統應記錄機動車闖紅燈過程中三個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機動車闖紅燈違法過程……并且至少有兩個位置的信息能夠清晰辨識號牌號碼。
現行標準要求描述:闖紅燈自動記錄系統應記錄機動車闖紅燈過程中三個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機動車闖紅燈違法過程……并且至少有一個位置能夠清晰辨別號牌號碼。
以上是標準的變動,產品層面上也有相應的升級換代。業內一些主流廠商,如海康威視在原先傳統的200萬、500萬攝像機的基礎上,均先后推出了300萬、600萬的高清攝像機產品。這樣的一個產品更新,使得闖紅燈違法取證的第二張圖片更加清晰,可滿足清晰辨識車牌號碼的要求。即使車牌中一些復雜的省份漢字縮寫,也能清楚辨認筆畫。相信今后高清、超高清會是產品、應用發展的一種趨勢。
ü駕駛人面部特征采集
標準征求意見稿描述:具有駕駛人面部特征采集擴展功能的闖紅燈自動記錄系統,能通過系統違法記錄圖片清晰辨別駕駛人面部特征等信息。
雖然只是作為擴展功能列入標準征求意見稿,但是從功能設置上可以看出這一改動的目的:嚴謹違法取證證據鏈,規范違法處罰流程,遏制駕駛分非法買賣。在公安部發布的《關于根據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處理交通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中也有相對應的要求描述:
“通過辨認證據圖片、圖像或者當事人書面陳述和簽字確認、詢問當事人、收集證人證言、審查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等方式能夠確定機動車駕駛人的,應當固定證據,對駕駛人依法處罰。”
除開常見的闖紅燈違法取證系統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系統對取證圖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速路大車占道為例,以往高速路大車違法占用快車道,只是以簡單的卡口模式出現,這里就有一系列問題:
①以車牌顏色為標準判別車型,存在較多誤判;
②卡口場景較小不能體現車輛前后的場景信息,違法駕駛人會辯稱車輛處在緊急避讓的過程中,不是有意的長時間占道行為,屬于臨時借道行駛。
以上問題推動著新一代應用系統的發展,我們可喜的在一些項目上看到了對應的解決方案。如海康威視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不同于普通卡口的小場景,它采用300萬攝像機側裝取景,保證橫向覆蓋兩車道,縱向超過100米的視場范圍。同時,在這個場景下利用全畫面分析的技術,對所有運動目標進行軌跡跟蹤,判斷物體是否存在長時間占用快車道的行為。最終匹配上近距離抓拍的車輛卡口圖片,通過車型識別的算法對車輛車型進行進一步的識別:轎車、面包車、卡車、小貨車、大貨車等。
綜上,系統最終輸出的是一組大貨車(車型識別)長時間占道(全畫面跟蹤)的違法取證圖片,能在取證有效性上得到大大的提升。
l違法取證項目更加細化、多樣化
前面說的是違法取證的嚴謹性趨勢,這里要講的是另一個維度的發展方向:電子警察將在現有的路口闖紅燈違法檢測基礎上,延伸出一系列的、更加細化的違法行為取證系統。這是與現在機動車數量不斷激增,車與路、車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的社會背景下必將引起交通管理部門重視的一環。
首先是車與路之間的矛盾,機動車飽有量的增速遠高于其他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導致現在機動車亂停亂放成了一大社會難題。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針對一些重點路段的違法停車自動取證系統也越來越多的在各地交警部門得到應用。
其次是車與人的矛盾,很多媒體都報道過“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社會現象,但是這背后卻也存在著行人難過街、過不了街的困擾。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文規定:
“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
規定老早就有了,但是鮮有機動車遵照這一規定執行,這就是缺乏有效監管手段導致的問題。機動車不避讓行人違法檢測、取證的需求就這樣應運而生,隨著近兩年的產品開發和完善,類似系統已在一些沿海城市,如無錫、深圳,得到了實際應用。并且此套系統入選了《2014年公安科技成果使用目錄》。這也是對這一應用系統的另一種肯定。
但是全新的應用系統存在著缺乏執行標準和執法尺度難以把握的問題。可喜的是,在產品不斷成型、相關應用不斷推開的背景下,無錫所已有所行動,相關的系統標準的建立已經提上了日程。
實際生活中被大家廣為詬病的不按規定使用車燈、不按規定并道、行人闖紅燈等一系列問題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應用熱點。其中不按規定并道——“拉鏈式并道”,這一治堵新措施已被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列入2014年10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電子警察違法取證的種類會越來越多,車輛違法行為劃分也會越來越細。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