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智慧城市概念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2-08-09 14:34:36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智慧城市是人類對未來理想生活的一種美好愿景,人們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盡享便利的生活,并與環境和諧相處。智慧城市更是解決目前城市發展過程中遭遇到的:安全隱患、矛盾突出、資源不足、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制約城市發展問題的惟一途徑。
國務院參事牛文元指出,整個20世紀的100年,人類消耗了2650億噸的石油和天然氣、1420億噸煤炭、380億噸鋼、7.6億噸鋁、4.8億噸銅。到了新世紀,財富積累和增長大約是上世紀的3至4倍。從全球范圍來看,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了全球承載力的20%,人類在加速耗竭自然資源的存量。當人類的發展遭遇危機的時候,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綠色智慧,成為非常現實的要求。
9月15日召開的“建設智慧城市,創新社會管理”為主題的國際城市論壇2011年會上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報告》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十二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中國社會建設的頭等大事。這件大事,最重要的著力點,就是如何正確識別社會風險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我國城市整體上已進入一個典型的危機頻發期。
智慧城市的概念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順勢而出,是在目前鋼筋水泥的城市基礎上,建造一個由智慧信息產業支撐的數字的、網絡的、虛擬的、智慧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訊技術,主要是智慧信息通訊技術(簡稱IICT技術),包括以人工智能和模式識別技術,智能感知和自動語義識別及統計技術,大容量智能存儲技術,高倍壓縮傳輸高清格式視頻圖像技術,新型計算機圖形技術,多媒體圖像表現技術,3DGIS實景建模和虛擬現實技術,目標識別和自動跟蹤技術,結合已有的網絡信息化技術,有線與無線網絡組網和傳輸技術等,為政府決策辦公和應急指揮提供智能可視管理的基礎信息平臺,并服務于民生,應用于企業和社會團體。
通過對共有的基礎信息平臺上城市中的人、車、物、路、基礎設施、地下管網、氣象、環境和資源、能源供給和消耗、企業、經濟及金融地理信息、民生服務業信息等進行智能化感知,打通由于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信息孤島,讓同一個城市的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市民個人都能實現視頻信息資源共享和實時信息共用; 促進三網四屏(三網即互聯網、通訊網、廣電網;四屏即:手機屏、電視屏、車載屏、電腦屏)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城市級的在線統一運營。
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會帶來城市居民的全新體驗。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監控、智慧醫療、智能出行、移動電子商務等等。這些都是新的“現代服務業”。所以它既是投資,也將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據保守估計,智慧城市產業的發展,將至少拉動5萬個億的經濟增長值。
智慧城市需要先進技術的創新。從目前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來看,城市安全問題、城市交通問題、城市環保節能、城市醫療等諸多問題,都需要更高性能的、更方便的技術和設備。而且在引入高精尖技術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高科技的不確定性和其發展規律,及時淘汰不再先進的技術,適時引入最有效、最先進的高科技技術或企業。
智慧城市將會帶來新的服務經濟。城市中的水、電、氣,都將變成服務,出現新的服務供應商;政府的職能也會因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甚至是統一管理運營平臺的出現逐漸轉變成為公眾服務的角色。因此智慧城市真正要考驗的是政府的決策智慧,并在社會管理的過程中逐步轉化成服務型政府。
貝爾信構建的智慧城市體系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以VIDC為基礎,實現智能感知、互聯互通、協調共享和城市運營”,簡稱“智慧城市4+1體系”。
1.智能感知
運用視覺采集和識別、各類傳感器、無線定位系統、RFID、條碼識別等頂尖技術對城市要素進行智能感知、自動數據采集,涵蓋關于城市人口、車輛、設施、資源、能源、環境、經濟、民生等方方面面;將采集的數據可視化和規范化,讓管理者用從視覺上能清晰明了,并能用統一規整的語言進行統計,交流和存儲。
2. 互聯互通
城市信息的互聯互通。將采集到的城市各層級數據與電信運營商實現互聯互通,實現三網+四屏的融合,讓城市各層級數據能相互通訊和聯結。這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廣電等網絡運營商相互接駁,相互兼容,也就是信息在應用層面打通了信息孤島,在縱身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橫向之間貫通。
3. 協同共享
政府,企業和非商業組織團體和居民個人三者都能在盡可能透明和對稱的信息條件下實現步調協同,信息共享和視頻資源共用。它有二個落腳點:一是全面支持政府,市長日常的決策辦公,提升辦公效率;當有緊急事件出現時,可以啟動應急系統實行應急調度指揮;二是方便市民衣食住行,旅游,理財等等活動,增強市民的生活便捷性和幸福感。
4. 城市運營
城市級運營,實時更新城市基礎數據,發布公眾信息,在線值班運營,支持政府決策辦公和應急指揮,服務市民。這是給城市帶來增益的落地方式,也就是通過日常運營,實時更新基礎數據,有效維護和升級城市信息化水平。反觀所謂數字城市建設,老百姓誰知道其所在,誰享用其好?沒有!而貝爾信構建的智慧城市,是可以讓政府和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級運營的存在!
VIDC:城市級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是公云的概念。貝爾信提出基于視覺的VIDC,是混合云,是支撐智慧城市運營的物理方式 。它由貝爾信獨家實現的一站式“智慧城市基礎信息平臺”所組成。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