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節(jié)能補貼新政令LCD彩電加快退市
來源:數(shù)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2-05-25 04:50:04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lián)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jié)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
知情人士透露,從對家用空調的補貼額度來看,補貼的力度遠超預期,此次補貼范圍涉及定速空調一級能效和變頻空調一、二級能效,超高能效將獲高補貼,補貼額度甚至有可能接近1000元/臺。而在此前的“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中”,對高能效的空調,最高的補貼標準也不過850元/臺。
265億的補貼金額能讓萎靡的家電消費“雄起”多久仍待考。但對于企業(yè)來說,沒有什么比高企的庫存、清淡的業(yè)績、難堪的報表更糟糕的事情了。
補貼有助彩電成本下降
家電行業(yè)自去年9月至今整體呈負增長,美的裁員、志高虧損、賣場冷清,家電補貼新政可謂雪中送炭。
新政在市場普遍對家電補貼政策看淡的情況下出臺,推廣期為一年的補貼力度超市場預期。而此次節(jié)能家電補貼與2009年實施的節(jié)能惠民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此次增加了彩電、洗衣機和熱水器三大品類。東方證券報告認為,家電財政補貼占補貼總額73%,顯示出國家政策對于家電內需的傾向性扶植。
“此次的補貼力度類似于以舊換新的10%,按照265億元補貼額測算,可補貼產品接近3000億元,將拉動下半年的家電的銷售。”美的制冷家電集團中國營銷總部副總裁王金亮向南都表示。
廣東志高空調董事長鄭祖義亦向記者強調,這一政策的“標桿性”作用明顯,新政傳遞了一個信號,即國家將繼續(xù)鼓勵、支持企業(yè)研發(fā)推廣節(jié)能環(huán)保產品。
而此次節(jié)能家電補貼與2009年實施的節(jié)能惠民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此次增加了彩電、洗衣機和熱水器三大品類。在長虹廣州分公司總經理張林看來,補貼有助于彩電成本的明顯下降,“之前說要用LED產品全面替代LCD,但說了三年,LCD也沒淘汰,畢竟LCD比LED便宜。但隨著高能效的LED彩電享受節(jié)能補貼,成本將明顯下降,售價可能會與LCD彩電持平。LCD很快將退出市場。”
兩極分化,加快產品升級換代
根據(jù)國務院確定的“超高效產品設立較高補貼標準”的原則,高能效產品將獲高補貼,補貼額度甚至有可能接近1000元/臺,但一般節(jié)能的產品則不在利好政策的范圍之內。
節(jié)能家電產品補貼細則將在6月中旬出臺,但能效“領跑者”制度的實施不排除補貼產品額度會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即高能效產品獲高補貼,一般節(jié)能產品很難獲得補貼。
“目前相關的政策細則還未出臺,不管最后的補貼是到了商家手里還是消費者手里,高能效的產品絕對是下半年蘇寧推廣的重點。”蘇寧有關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高效能的家電會有明顯的降價,降價幅度將達到10%。”
“此次政策的出臺會導致兩極分化,也就是說,符合政策能效要求的產品會得到扶持,例如達到一級能效的空調,而四、五級能效的空調必將被逐步淘汰。這是國家對高效節(jié)能家電的扶持,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上述蘇寧人員表示。
以空調為例,2009年6月推出的“節(jié)能惠民”政策國家投入財政補貼超過70億元,拉動了近千億元的高能效空調銷售,在2011年5月底政策退出時,市場上一二級的高能效空調占比已經從5%上升到80%。而在冰箱行業(yè),目前市場上85%的冰箱產品都達到了國家一級能效標準。
政策依賴癥
“今年起,有些空調企業(yè)出現(xiàn)了較大的虧損,特別是一季度虧損幅度超出了市場預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說明在過去的兩年里,很多家電企業(yè)是依賴國家的財政補貼政策度過了內需縮量的艱難時刻。”家電專家劉步塵擔心,一旦國家政策收手,企業(yè)又走不出補貼的依賴習慣,違背了國家出此政策的初衷。
自2011年9月開始,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的內銷出現(xiàn)整體負增長,五一黃金周,主要家電產品的銷售出現(xiàn)10%以上的下滑。
曾受益于節(jié)能空調的補貼,志高在2010年獲得了高達8億元的政府補貼,不過在政策退出之后,志高的業(yè)績因為補貼收入大幅減少而致業(yè)績迅速下滑。
對于國家補貼的資金,鄭祖義表示,將“一分不留”地讓利于消費者。
王金亮則說,家電市場的消費有其剛性需求,“消費者在一定的時間內是需要對家電進行更新的,只要消費者有需求,自然也會有市場。政策更多的是對廠商的生產起到促進和導向作用。”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