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技術系統獲突破
來源:慧聰網 作者:ton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1-01-05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我國基于AVS標準的3D電視技術試驗系統取得了重大進展,首次實現3D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系統的集成。據了解,這是我國3D節目從拍攝到視頻輸出的第一次驗證。
3D電視近日消息不斷。日本東芝公司22日開始銷售“裸眼”3D液晶電視。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延續性發布了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將全面進入LED電視普及期,3D電視消費將逐步放量。3D節目產業鏈運行首次通過驗證,無疑從側面折射出政府對整個產業的支持。但片源、內容以及用戶接受度方面的困境仍在,發展之路仍然漫長。
3D電視技術系統獲突破
2010年,被不少人譽為“3D”元年,在這一年,3D以快于先前任何一種新技術應用的速度而推廣開。日前,工信部網站發布的消息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國基于AVS標準的3D電視技術試驗系統取得了重大進展,首次實現3D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系統的集成。據了解,該系統采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AVS音視頻編解碼標準,涵蓋了包括3D采編播設備、內容制作、終端顯示設備等在內的關鍵技術,首次集成了AVS3D電視節目制作系統和AVS3D電視播出系統,對完善我國3D電視技術及產業鏈、推動自主音視頻標準的應用具有積極作用。這是我國3D節目從拍攝到視頻輸出的第一次驗證。技術瓶頸的逐漸突破,無疑也有利于3D電視走下神壇,走入平常百姓家,大大縮短了3D電視的平民化進程。
中郵證券TMT小組何陽陽分析師分析稱,整體產業將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顯示器制造商受益匪淺以外,3D眼鏡制造商也會享受需求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業績猛增,如專做導電玻璃的深天馬A、集成組裝的歌爾聲學以及超聲電子與長信科技都會享受整個行業的增長。
3D電視消費漸放量
近期以來,3D電視市場動態很多。經過去年年底一部《阿凡達》對3D概念進行普及之后,2010年,3D技術在彩電領域的應用迅速推進,于是這一年也被很多業界人士稱為3D電視元年。備受關注的裸眼3D電視,之前被認為,雖已有成品但仍屬于技術導向型產品,至少在2—3年內還無法進入家庭消費領域。但日本東芝公司22日開始銷售“裸眼”3D液晶電視。觀眾不需佩戴特殊眼鏡,便可觀看立體圖像。這款電視據信是全球首款“裸眼”3D電視。
不可否認,這股3D電視潮最早由外資品牌掀起。早在今年1月份,具有電子產品潮流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消費電子展上,3D風潮就已經出現端倪,包括三星、索尼等廠商均把最顯眼的展位留給了3D電視。自4月份起,三星、LG、索尼、夏普等多家彩電企業紛紛推出各自的3D電視產品。國內彩電企業在經歷了LED轉型期陣痛后,又把視線投向了3D電視。此前結束的廣州亞運會首次在國內實現體育賽事的3D電視轉播,借助這股東風,國內彩電廠商紛紛布局,下半年,包括TCL、康佳、創維、長虹等國產彩電品牌紛紛推出自己的最新3D電視產品。
由中國電子商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0年第六屆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發展高層論壇”于12月22日在北京舉行。論壇會上,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延續性發布《2010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競爭狀況及2011年消費需求趨勢》報告。
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將全面進入LED電視普及期,3D電視消費將逐步放量。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調研數據顯示:3D電視的市場認知度已超過80%,元旦、春節將成為3D電視放量的黃金銷售期,預計2011年3D電視的銷售額比重將可達到30%以上。
隨著3D電視被炒熱,競爭大戰也一觸即發。在價格調整力度上,國產品牌似乎更給力,價格也更親民。一年前,3D技術還被視為提振昂貴新電視銷售急需的催化劑,以及抑制價格持續下跌的良藥。然而現在3D電視也已經走上了大幅降價以求促銷的老路。創維新推出的3D電視售價多在1萬-1.5萬元,比同尺寸規格2D產品價格僅多出不到50%,國產品牌新上市的3D電視價格最低僅比同尺寸2D電視價格高出30%。
片源與價格成掣肘
3D電視憑借其顛覆原有收看方式的特性被看作是平板市場的嶄新增長方式,而3D節目產業鏈運行首次通過驗證,無疑從側面折射出政府對整個3D產業的支持。政策方面的利好,對于3D電視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技術瓶頸的逐漸突破,3D降價潮的屢屢掀起,都有利于3D市場的發展。但片源、內容以及用戶接受度方面的困境仍在,發展之路仍然漫長。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6月發布的《2010年3D電視消費需求調研咨詢報告》顯示,消費者無法接受3D電視的主要影響因素中,價格昂貴和節目源匱乏占據前兩位,分別為37%和28.1%。抑制3D電視銷售的因素還包括:消費者不想戴3D眼鏡,很多人不知道是否能在3D電視上觀看普通2D內容(可以觀看),吸引人的3D內容不夠多。
與傳統平面媒體內容制作相比,3D內容對拍攝人員、拍攝技術、拍攝設備、存儲編輯設備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3D內容制作成本高昂、制作周期長,從而導致3D內容匱乏。
針對3D節目源的匱乏,三星首推2D轉3D技術,能夠實時將2D圖像轉化為3D效果,一定程度上豐富了3D節目源。雖然2D轉3D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這種3D效果明顯欠佳。不少品牌在購機時會附贈部分3D片源,但更多的仍需消費者自行購買,目前市面上一張正版3D光碟的價格都在一百元以上。目前不少企業也開始進行內容提供的嘗試,創維正計劃購買部分3D片源版權以及自行拍攝部分片源,TCL在亞運期間進行了3D內容提供的嘗試,但3D內容制作要求嚴格、成本高昂,制作周期長,都影響到內容的提供。此外,從全球市場到國內市場,3D電視標準的缺失,也不利于市場的普及推廣。這些都是內外資品牌在推動3D電視快速普及的路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