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機制是三網融合關鍵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ton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12-23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早在2010年初,國務院提出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整合發展,用一根線把電視、電話、電腦連接起來,實現三網融合、資源共享。以往,這三樣產品是分開的、各自獨立,各有各的線,各有各的網絡,由三家運營商分別在運營。三網融合后,不僅電視與電腦將融為一體——用電腦可看電視,用電視可上網;而且還可以實現用電腦打電話,甚至現在有些遙控器的廠商都研發出具有通話功能的遙控器,遙控器在操控電腦、電視之余,將可變身為無繩電話機。當然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三網融合之后,到時候消費者只要選擇一個運營商安裝一個網絡就可以看電視、上網、打電話了,這些功能只需要一根線就能統統解決。
三網融合已經是全球趨勢,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各種各樣的行動:美國通過《1996年電信法》為三網融合掃清了法律障礙;英國成立新的通信業管理機構Ofcom,融合了原有電信、電視、廣播、無線通信等多個管理機構的職能,極大地促進了網絡融合的產業發展;在法國,你只要每月繳納30歐元,就能享受到一家網絡服務公司提供的服務套餐,內容涉及電話、上網和電視等多領域,消費者只要面對一家服務運營商,憑借一張發票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日本也正在著手開發下一代網絡——NGN,它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消除網絡的界限,整體更新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實現各種服務的融合。
在我國,三網融合正在首批試點地區(城市)運行。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表示,我國三網融合的主要業務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利用IP技術以電視機和機頂盒為終端開展的多媒體業務;二是使用有線電視網絡開展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三是手機電視業務,即利用手機終端開展的電視類業務。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員侯自強認為:“過去講媒體,是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用戶是受眾。但互聯網時代不同了,網民絕不會只是被動接受,他要說、他要講他的觀點,所以互聯網從開始就具有雙向的一些性質。”
國富安公司信息安全專家認為,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廣播電視、電信以及互聯網各項業務越來越多的依賴這張網,國家信息化的建設,越來越依賴信息網絡,但如果安全問題不能保證,意味著未來信息網絡會是一個無序的網絡,你對他依賴越多,實際上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所以這里特別提出要保證網絡安全。
這并不難理解,試想:三網融合下,信息和網絡通道都更加多元和龐雜,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各種重要、敏感的信息更需要加倍的網絡安全保障和信息安全保障。三網融合將使原本封閉的通訊網絡、廣播電視網絡變得開放。這種開放性可能導致流行于互聯網的黑客、病毒、木馬等轉移到通訊網和廣電網,使融合網絡面臨來自安全方面的挑戰。
三網融合后,網絡端終將會由目前傳統電腦接入發展為各種電子信息終端接入模式,尤其將會增加大量移動終端的網絡接入,例如網絡電視、電子書、手機、MP4、GPS等等。
國富安公司網絡安全專家指出,80%的安全隱患今后會來自于終端,特別是在移動終端正逐漸成為個人信息處理中心這種大環境下。但是移動終端自身的防御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更多的攻擊。“全球最大的網絡運營商—COMCAST,也是最先做三網融合服務,它在安全方面就是采用PKI作為基礎安全保障和信息安全機制。通過PKI技術保證在這些信息傳輸的過程當中的機密性、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保證其網絡的信息安全。”國富安信息安全專家分析說。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總理提出了推進三網融合的階段性目標——2010年至2012年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2013年至2015年,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目前各試點城市運營情況良好,希望在2014年世界杯的期間能享受到三網融合帶來的新鮮體驗。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