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俠頻頻作案ATM智能監控遇強敵
來源:慧聰安防網 作者:wind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12-07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號稱“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ATM智能監控遇到勁敵了。繼美國爆出白人佩戴高仿真黑人面具搶劫誤導警方的案件后,國內部分城市也出現歹徒佩戴面具輕易騙過智能監控,瘋狂實施ATM詐騙案,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有關專家呼吁,銀行趕緊配備切實有效ATM監控設備,保障儲戶利益和銀行聲譽不受侵犯。
歹徒佩戴明星面具作案
“你看視頻監控上的這個人在ATM取錢,咋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其實他佩戴了高仿真面具,已經改變了原來的面貌,正在實施犯罪”。日前,浙江警方公布的一段歹徒實施ATM犯罪的監控錄像,引起廣泛關注。
原來,最近在廣東、福建、浙江境內發生了多起ATM詐騙案,警方通過受害人的銀行卡號查出取款人都是使用了易容技術的犯罪嫌疑人。警方判斷此二人肯定佩戴了高仿真面具。為了將這個犯罪團伙擒獲,于是在“面具俠”近期出沒的杭州多個ATM蹲守,終于將其人贓并獲。
據嫌犯李某交代,他們一伙3人聽說國外有罪犯佩戴面具搶劫成功騙過監控的新聞,尤其知道國內有ATM裝備了智能監控,為了防止給警方留下監控錄像,于是也在網絡上花1000多元購買了一些高仿真面具,在ATM機上加裝讀卡器和攝像頭等盜碼設備,竊取卡號和密碼,然后復制銀行卡取走資金,據犯罪嫌疑人交待,即使智能監控帶有人臉識別的“辨臉”功能,也不影響作案,因為錄像只會記錄他人在作案,反而自己會覺得更安全。
智能監控并不“智能”
近期許多安防企業大肆炒作智能監控,宣稱能夠做到對在ATM上的異物添加、非法滯留、非法張貼提示等進行事前報警,尤其有廠家聲稱推出“人臉識別”功能,即歹徒在ATM取款時,不能戴口罩、面具、帽子等遮蓋面部,留下錄像為警方破案提供材料。然而,智能視頻分析監控在實際應用中并起到嚇阻犯罪的預期效果,基本形同虛設,任由歹徒作案,如果有人佩戴了假面具,錄像不僅價值不大,而且可能會轉移干擾警方的視線,導致破案難度進一步增大。
特別提出的是,在美國發生了多起佩戴面具作案“蒙蔽”智能監控的案件。尤其是一名30歲的白人兇犯實施6起搶劫案時,戴著酷似黑人模樣的仿真面具,騙過了視頻監控,誤導警察抓錯一個市民。這從側面說明,視頻監控、智能監控極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才生誤判。
ATM安全首選立體安防
大量的事實證明,以智能監控為代表的視頻監控思路,過分強調單一的視頻畫面作為監控的唯一手段,思維簡單,模式陳舊,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安防需要,必須改變這種被動消極的監控思路,確立以多種傳感器為核心,視頻監控為后盾的立體防控體系,主動出擊,實時制止犯罪。
當前,ATM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尤其以在ATM加裝盜碼設備,竊取儲戶卡號和密碼,成為最普及的作案手段,約占7成以上。這類作案手法操作簡單易學,盜碼設備安裝隱蔽,不易識別,歹徒還跨區域取款,增加警方破案難度,社會危害性極大。
針對這類作案手法,如果采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反盜碼系統,利用激光測距等高精度傳感器協同工作,實時監測ATM插卡口的物理厚度,就能及時準確發現插卡口是否出現異常。
因此,隨著科技發展,不法分子實施ATM犯罪也呈現高科技、高智商的新特點,市民的取款環境日益復雜,依靠簡單粗放的平面視頻監控思路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以視頻監控為基礎的ATM安保目前漏洞百出,案件層出不窮就是非常深刻的教訓。面對困境,相關部門應該調整安防思路,運用新型技術手段積極應對挑戰,為儲戶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用卡環境。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