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前置后置的問題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ton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11-30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是近幾年的一個熱門話題,關注智能視頻分析的企業越來越多。筆者在近幾年的安防展會中,都能見到不少安防企業關于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的產品面世。然而,關于該將此技術是放在前端(攝像機)還是放在后端控制管理設備卻是眾說紛紜,爭議較大。那么,到底是智能模塊前端設置好還是后端設置較優秀了?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前端后端各有優劣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些兩者的基本概念。智能模塊前置是利用前端設備攝像機自身的DSP芯片進行核心算法的運行和相關計算,當監控范圍出現非正常現場(如人群徘徊、人群聚集等情況)進行報警,通知監控人員。而智能模塊后置則是采用純軟件方式的運算平臺(計算機)進行運算而檢測到異常情況。簡單說來,就是選擇運算的位置不同而已。
視頻智能化已經成為當前監控安防的三大趨勢之一
就目前市場來說,絕大多數的產品采用的是后端分析模式。后端模式可以方便排除故障,并可以有效的解決存儲容量的壓力。同時,采用后端方式,可以節省很大一批模擬攝像機轉數字攝像機的成本投入,而只需要對服務器進行智能化升級即可。對于當前國內9成以上的模擬攝像機市場,選擇后端明顯具有極高的成本優勢。此外,目前前端智能化攝像機技術并不穩定,更新換代頻繁,在此基礎上,選擇后端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當然,后端分析也并不是無往不利。由于目前帶寬受到制約,后端分析需要大量的占用帶寬傳遞數據,從而使得后端分析出現延時甚至數據的丟失,影響運算結果。而前端智能分析的則能夠很好的解決后端分析帶來的傳輸難題。
受困網絡傳輸也使得不少企業將目光放在前端加載智能模塊,其中的先鋒則為全球最大的網絡攝像機生產企業——安訊士。安訊士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智能分析攝像機的研發。在2009年的安訊士媒體見面會中,筆者曾見到安訊士展出的幾款加載智能分析模塊的攝像機展示。
在前不久前,安訊士也正式推出了“智能前置”的概念(詳見本網新聞“安訊士,視頻監控智能前置”)。然而,智能前置的致命問題是,前端攝像機的DSP芯片沒有足夠大的內存和處理能力使得運算能力低下,遠遠無法同PC的運算能力相比。運算能力低下造成的結果就是準確性下降,誤報增加。面對此問題不少企業在嵌入式系統運算能力的增強和智能視頻分析算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改進,使得智能模塊前置成為可能。
前置或后置?還有更多可能
前文有說過,后置模塊最大的問題是網絡帶寬的問題。那么隨著中國三網融合的開始,網絡帶寬必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目前中國安防監控市場絕大多數被模擬攝像機所占據,如果按照國家發布的三網融合時間,在模擬攝像機還占據主導市場的情況下,后端植入模塊將受到用戶接受和擁戴,畢竟高昂的網絡攝像機采購費用是筆不小的開支。
而在另一個方面,網絡攝像機的蔓延趨勢無可比擬,中國市場正以每年80%的速度遞增。安訊士強烈推崇模塊前置正是看中了這塊市場的發展潛力。按照此趨勢,再不久的將來,網絡攝像機的比例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然前提依舊是網絡攝像機高昂的成本能夠持續下滑。在這樣的情景下,隨著DSP芯片的技術發展,模塊前置的發展依然可觀。
除此以外,筆者在奇偶展銷柜了解到,奇偶提出了一款智能盒產品,在PC機與某一臺攝像機之間串聯該智能盒,即可實現智能視頻分析。該方案解決了多路視頻網絡信息堵塞的問題,同時也可根據需求對不同攝像機進行智能分析,節約了大量成本。可以看到,針對當前的市場現狀,眾多企業均在尋找不同的解決方式,不管是前置,還是后置,或是智能盒,智能監控技術的發展,正在各方努力之下穩步前行。而在短時間內,筆者相信隨著網絡的升級等因素,后端植入模塊將受到歡迎,但隨著全球網絡化,智能化的大趨勢發展,同時DSP運算能力的提升,相信在最終的選擇中將是前端獲勝。(中國數字音視網原創 作者:唐文泯 轉載請注明)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