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聯網國標草案年內完成
來源:新華網 作者:cofee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09-26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值此溫家寶總理來到江蘇無錫考察時提出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一周年之際,近日,記者在江蘇省無錫市采訪時了解到,經過一年的發展,我國的物聯網事業取得長足進展。研發的物聯網系統產品在六國峰會和特奧會的元首保衛、奧運火炬傳遞上海段、浦東及無錫碩放機場周界防入侵、上海2010世博會周界安防、太湖水質監測等重要場合得到成功應用,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智能交通物聯網的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多媒體傳感網產品也已應用到歐洲的民用直升機上。尤為可喜的是,在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也是物聯網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的標準制定上,我國物聯網國家標準化進展迅速,并成為國際標準化的主導力量之一。2010年8月底,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ISO/IEC JTC1國際傳感網標準工作組(WG7)會議上,正式確定中國專家擔任我國主導提出的第一項傳感網國際標準《智能傳感器網絡協同信息處理支撐服務和接口》的主編,并通過了由我國提交的第一版標準草案。同時確定我國多名專家擔任傳感網系統架構部分標準的主編和聯合編輯。這意味著中國在總體架構和核心技術層面開始主導傳感網國際標準的制定。
站在無錫高新技術開發區“感知中國”中心的大樓前,三塊牌子醒目地映入眼簾: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國家傳感網工程中心、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就是在當時的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考察時指出:“當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大規模發展時,我們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而走過一些彎路。在傳感網發展中,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
物聯網是以感知為核心的物物互聯,從技術角度又稱為傳感網。物聯網將成為繼計算機、互聯網和通信網絡之后的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據Forrester等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物物互聯業務將是現有人人互聯業務的30倍,成為一個全新的萬億級信息產業。物聯網連接的是物理空間,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構建未來智能型城市的基礎,并與國家安全、經濟安全息息相關。歐、美、日、韓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將物聯網納入國家戰略性計劃。
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自2009年下半年,已將物聯網定位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早在1999年我國開始物聯網研究,與國際同時起步。當時國際上是以理論研究為主,采用以網絡為核心的主線來發展。而以劉海濤為核心的研發團隊,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起步之初就從國家戰略需求和應用實際出發,堅持以感知為主線進行推進。
如今身兼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國家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等多個職務的劉海濤,其率領的近400人的研發團隊,在2003年該團隊成為中科院傳感網領域總體。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已成為一支集聚了研發、管理、工程、市場等方面優秀人才的骨干隊伍,也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國際領先的傳感網(物聯網)專業研發團隊,與國際上相比具有先發優勢、同等水平,部分領先。該團隊目前是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物聯網方向總體課題、標準測試驗證平臺課題、設備制造與產業化課題、若干應用示范課題、關鍵技術課題的牽頭承擔單位,是國家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經過攻關,其團隊已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部分技術世界領先;所提出的標準體系、系統架構和演進路線等頂層提案,被ISO/IEC JTC1國際標準認可,成為國際傳感網標準化的主導力量之一,使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了少有的國際競爭重要話語權。“他讓人與萬物溝通無障礙;在高科技領域,他發現了一片嶄新的藍海,讓世界聽到了來自中國物聯網的濤聲。”這是被評為2009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時他的獲獎理由。
“目前,發達國家正爭相布局物聯網,而最為關鍵的爭奪則是對物聯網核心技術專利主導權與國際標準的掌控。物聯網作為國家的新興戰略產業,必須及早謀劃、突破關鍵的核心技術,加速知識產權布局,盡快建立我國自主的物聯網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掌握物聯網發展的主動權,以避免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受制于人”。身為傳感網國家標準工作組組長,劉海濤和業界同仁認識一致。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