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展示第六感交互系統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cell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09-14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北京時間9月13日消息,2010舊金山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 Developer Forum, IDF)將于舊金山時間9月13日至15日正式舉行。在IDF開幕前一天的技術前瞻日上,英特爾展示了互動與體驗研究院在未來用戶技術體驗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愿景。
英特爾院士、互動與體驗研究院總監Genevieve Bell
英特爾院士、互動與體驗研究院總監Genevieve Bell在開場演講中表示,英特爾的目標是創造人們所熱愛的未來技術體驗。區別于以往的以解決問題為主的工程師文化,研究院的工作從了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愛好開始,找到最佳的用戶體驗,從而使未來技術能夠適應并改進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英特爾體驗技術實驗室(XTL)總工程師兼總監Horst Haussecker介紹了英特爾互動與體驗研究院下屬的體驗技術實驗室的情況。體驗技術實驗室的宗旨是“開發下一代用戶體驗的核心技術”。Horst介紹了英特爾技術研究的理念,以及一系列的技術專長和運用體驗技術改善英特爾平臺的工作流程。
英特爾今日展示了可感知物體的處境交互系統(Object-Aware Situated Interactive System, OASIS),與曾經在TED上展出的“第六感裝置”概念類似,該系統在展示現場引起高度關注。OASIS利用實時計算機視覺算法、3D攝像頭和微型投影相結合,能快速識別并跟蹤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和手勢。用戶可以利用日常家居物體表面上的投影顯示信息,不借助任何輸入設備與應用之間實現實時互動。
同時展出的項目包括可感知物體的處境交互系統 (Object-Aware Situated Interactive System, OASIS)、感知環境的汽車、面部識別、基于云的游戲光線追蹤、課堂助理、移動增強現實、電視的多應用框架。
英特爾互動與體驗研究院今天7月1日成立,專注于研究人機互動體驗和計算平臺。
以下為各項目詳細信息:
研究項目名稱:OASIS
可感知物體的交互系統
項目描述:OASIS(Object-Aware Situated Interactive System,可感知物體的處境交互系統)將實時計算機視覺算法、3D攝像頭和微型投影相結合,以便快速識別并跟蹤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和手勢。該演示利用日常家居物體表面上的投影顯示,為家庭應用創建互動“島”。它易于安裝在任何家居、房間中的幾乎所有水平和垂直的物體表面。該項目將為未來家庭帶來全新的功能,并將對家庭服務器的應用功能產生影響。
項目目標:該項目展示如何在家庭環境中使用3D物體識別和基于手勢的互動。該技術適用于各種使用模式,例如玩玩具等。
技術:目前英特爾使用的是3D攝像頭、PC和投影儀。英特爾認為,隨著這些設備在成本、功耗和性能上不斷改進,所有這些組件將可以被裝入一個手機大小的外殼里。未來強大而高能效的芯片將幫助實現全新聯網設備的設計,或者它就安裝在你家廚房頂柜下面,利用其他日用品表面顯示,通過日常的手勢就能實現互動。
感知環境的汽車
項目描述:過去10年來,車載設備和服務的數量迅速增長。現在,駕駛過程中打電話、激活巡航控制以及操作導航系統等都已成為可能。但這會引發安全問題,因為司機要花更多時間查看菜單、按按鈕,需要占用雙手和眼睛,并且注意力會從主要任務——駕駛上分散出去。使用車載環境感知系統對于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安全尤為重要。
項目目標:該演示展現了英特爾研究院基于英特爾嵌入式設備的面部識別算法,它們可訪問車載基礎設施,并通過嵌入式攝像頭和傳感器來辨識車內行為,以便為司機/乘客提供更好的安全和更方便的服務。
技術:該演示利用英特爾研究院開發的面部識別軟件、背景環境引擎、環境傳感器和個人偏好來加強駕駛安全性和方便性。
研究項目名稱:面部識別
面部識別系統
項目描述:通過機器學習、低功耗聯網和云并行計算,基于英特爾®凌動™系列處理器的移動設備可以實現諸如實時面部識別等技術的計算機視覺和認知算法。
項目目標:英特爾演示了利用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并智能地選擇將計算機視覺計算的部分任務安排到云中,從而提高性能并降低了功耗。
技術:演示的主要技術是基于移動設備的面部識別技術和客戶端/云處理技術。
研究項目名稱:基于云的游戲光線追蹤
項目描述:該演示介紹了如何通過基于英特爾架構的云服務器改進移動設備上的未來游戲體驗。英特爾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演示(名為Wolfenstein:光線跟蹤),它利用實時光線跟蹤進行渲染,從而增加新的游戲特效。該演示在服務器端的系列機器采用了英特爾為高性能計算應用而新開發的“Knight's Ferry”集成眾核(Intel® MIC)架構軟件開發平臺。四個Knight’s Ferry服務器作為未來的計算資源云,向移動設備發送圖片。在本演示中,這些服務器渲染圖像并傳輸至游戲玩家所使用的瘦客戶端(小型筆記本電腦)。
項目目標:通過為英特爾平臺開發實時光線跟蹤引擎,支持游戲等逼真的交互式3D應用。
技術:實時光線跟蹤是在眾核硬件上通過并行計算完成的。光線跟蹤是一種渲染圖形的方式,利用光的物理特性繪制一個場景,可自然地產生非常逼真的陰影、反射和其它燈光效果。光線跟蹤早先已被用于靜止圖像,以及那些需要預先制作好圖片的好萊塢電影中,但只在最近它才可以足夠快速地處理圖像,從而應用到游戲領域。第二項技術就是“Knight’s Ferry”——全新MIC平臺的研發代號。
研究項目名稱:課堂助理
項目描述:出現在課堂上的1對1計算為教師打開了一扇門,使其能夠為那些具有廣泛興趣和技能的學生們創建個性化學習方案。課堂助理技術利用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投影,協助并引導學生在1對1的環境中學習,幫助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獨立完成任務,同時讓教師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進度。
項目目標:該項目展示了如何在課堂中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它還說明性能支持工具的輔助教學功用。此外,它還展示了如何在凌動處理器和上網本上實現增強現實。
技術:這里用到的關鍵技術就是機器視覺。英特爾在類似上網本的教學用計算機上運行這種技術,利用一個攝像頭,可瞄準用戶和屏幕之間桌面。
研究項目名稱:移動增強現實
項目描述:該項目在英特爾凌動平臺上演示了移動增強現實世界瀏覽器(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World Browser)應用。這款英特爾瀏覽器豐富了用戶在基于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的設備上了解外界的方式。用戶只需點擊攝像頭快門,就可即時訪問龐大的網絡信息庫。英特爾的系統使用了計算密集型視覺搜索和高能效的傳感器,充分利用獨特的英特爾架構平臺功能,從而可實現在飛行中識別地標。
項目目標:該項目展示了利用物體識別來提供比GPS信息更高的精度,從而實現下一代增強現實技術。演示還展現了如何利用本地和云處理能力來提供最豐富的體驗。
技術:我們所演示的主要技術是移動級設備上的物體識別和客戶端/云處理。
研究項目名稱:電視的多應用框架
電視的多應用框架
項目描述:該演示展現了三個不同的英特爾®多應用框架用戶界面。每個用戶界面都有在電視上組織、訪問并瀏覽應用程序的不同方式,易于使用且有豐富的二維和三維用戶體驗;以及多種導航方式。
項目目標:通過支持一個核心技術的不同用戶界面,該演示展示了如何在電視上同時執行多個應用程序,并成功解決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序而造成的資源管理和硬件沖突等問題。
技術:該演示使用基于英特爾媒體處理器CE4100并與高清電視相連接的機頂盒。機頂盒采用了三個基于OpenGL的參考設計。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