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犯罪監控研究報告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史新華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03-12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研究背景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銀行卡產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銀聯卡國內持有量已突破20.7億張、并在境外83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受理。截止2009年末,境內發卡機構已達195家,境內銀聯卡聯網商戶達到157萬家,聯網POS機241萬臺,聯網ATM近20萬臺。銀行卡已成為我國居民個人使用最頻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成為商業銀行多項業務的重要載體和綜合平臺,銀行卡正在不斷滲透到各個方面,對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具有影響力.
但是,隨著我國銀行卡的快速發展,銀行卡面臨的風險也日益嚴峻。銀行卡犯罪手段花樣繁多,2009年上半年更顯集中爆發之勢。雖然目前銀行卡犯罪涉案金額在整個金融犯罪中的比例還比較小,但增長卻異常迅速,銀行卡的安全使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已經成為公共安全領域的牛皮癬,成為涉及銀行安全的核心問題。銀行卡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阻礙我國銀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嚴重障礙。在公安機關多次專項打擊過程中,屢屢發現涉及千萬級人民幣的重特大案件。為進一步了解銀行卡犯罪的構成,分析銀行卡犯罪的特征,研究現有體系的漏洞,評估犯罪帶來的危害,從而為風險防范的提供決策依據,我們聯合有關各方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調研。
研究方法
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銀監會、各商業銀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提取了近自2005~2009年全國發生的有關銀行卡犯罪的案件資料,調查涉及全國23個省市共23683起案件。對犯罪特征、涉案金額、演化趨勢等進行了分類整理。
研究表明
銀行卡犯罪的載體主要集中在ATM機和POS機,此類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手段,具有高科技犯罪、涉案金額大,流竄性強,增長速度快,破案難度高,社會影響壞等特征。
具體研究發現
銀行卡犯罪分類 涉案金額
針對ATM機的犯罪已經成為銀行卡罪案中的主要犯罪類型,數量多,涉案金額最大,同時值得警惕的是POS機上的犯罪雖然在數量上不是很多,但涉案金額都比較大。
針對ATM機的犯罪手法 針對POS機的作案手法
目前,針對ATM機的作案手法名目繁多,主要原因是ATM屬于無人值守設備,成為各種新型犯罪手法的試驗場,24小時服務的特點也是其容易被犯罪分子選擇為作案對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ATM機本身設計上的缺陷也是導致案發高企的原因之一。
針對POS機上的犯罪高發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管理上的漏洞,從目前已發案件來看,只要抓好POS機具的管理就可大量減少此類犯罪的發生。
各類犯罪趨勢圖 POS機安保投入與犯罪增幅對比圖
ATM機安保投入增長與犯罪增幅對比圖
從過去5年銀行卡案發類型來看,針對ATM機的犯罪增長趨勢最為驚人,POS機的犯罪增長速度也很迅速,同時銀行在安保方面的投入增長卻很緩慢,雖然從趨勢圖上不能斷定銀行安保投入的不足是導致犯罪增長的因素之一,但對比曲線確實需要引起有關各方的高度注意。
5年來銀行在POS機安保方面的投入基本為零,主管部門缺少基本的安全意識,POS機安保監管缺位也是導致案件高發的因素之一。
ATM機安保手段分類
針對ATM機的安保問題,從防范手段上看目前主要以視頻監控為主,在被調查的銀行中高達59%的銀行柜員機僅僅安裝了視頻監控,盲目依賴單純的視頻監控是導致監控系統漏洞頻出的重要原因,公安部多次發文要求針對柜員機建立包括傳感報警探測在內的綜合安全系統,但部分銀行主管部門在認識上仍然存在較大的誤區,防范意識淡薄,升級改進現有的簡單視頻監控系統,提高系統的預警防范能力是遏制犯罪增長的重要手段。
銀行自助設備及其安保系統資金投入對比圖
重業務性硬件投入,輕安全技術投入是大多數銀行的重要特征,銀行在ATM機安保方面的投入甚至不到ATM機具的1/10,安全的交易環境是ATM機存在的基本要件,失去安全保護的ATM機甚至不具備基本的使用價值。
社會影響
柜員機上出現的大量案件已經對銀行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其社會效益的損失遠遠大于銀行投放的形象廣告宣傳,同時對ATM機使用價值也產生了相當的負面影響。
結論
安全是基本的需求,也是ATM/POS機存在的基本要素,不安全的取款、用卡環境最終將制約銀行業的健康發展。ATM/POS機已經成為犯罪分子突破金融長城的一個重要缺口,如果這個缺口得不到修補和控制,將極有可能導致大面積的金融安全災難,
部分地區部分銀行的主管部門還存在著安保即保險的錯誤認識,安保投入比例受到人為限制。
目前出現的大量案件從側面說明目前大量使用的安保設備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在監控方案和設備選型上還存在著不認真不負責不專業的情況。
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有序的取款環境已經成為各家銀行必須面對的緊迫問題。
我們建議:一、強化安全意識宣傳,充分認識到銀行卡的安全漏洞可能帶來的系統性災難風險。二、從管理上要實現銀行卡實名制度,建立銀行卡犯罪黑名單預警機制;三、加大對收單機構和收單設施(ATM/POS機)的管理,特別是POS機具的管理,要落實到人,建立人機聯保體系。四、用安全性較高的IC卡取代磁條卡。五、盡快出臺適應當前銀行卡使用環境的法律制度,明確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具備的責任,同時避免監管領域出現“多頭管理”的弊端。
但當務之急還是要加大切實有效的安保投入,升級和完善現有安保系統,防堵ATM/POS機存在的安全漏洞,大力加強安保系統的預警能力及時有效地打擊和震懾犯罪。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銀監會、國家工商總局、各商業銀行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