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推出新型手勢觸控技術產品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Tarier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02-03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現有的許多感應介面(gestural interface)通常需要采用數個昂貴的相機,或需要在手指上穿戴追蹤標記。MIT推出的“無透鏡相機”(lensless cameras)的技術不需相機可用手勢去控制電腦。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日前展示了一項能將新式觸控屏幕轉變為大型“無透鏡相機”(lensless cameras)的技術。同時,也以此為基礎,開發了一個屏幕原型,使用者可利用手勢動作操控屏幕上的影像。
負責這項研究計劃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Matthew Hirsch博士表示,現有的許多體感介面(gestural interface)通常需要采用數個昂貴的相機,或需要在手指上穿戴追蹤標記。雖然也有些實驗性系統采用嵌入于屏幕的小型相機來抓取觸控屏幕上的手勢,例如微軟的SecondLight技術,但這會增加屏幕的厚度,而且需要昂貴的硬件才能在屏幕上顯像。
Hirsch博士指出,此研究的目標是希望能在薄型LCD屏幕上實現體感控制,而無需在手上穿戴任何的標記。
媒體實驗室開發的這套系統采用一般的LCD屏幕,但在屏幕后方放置了光學感測器陣列。此一液晶屏幕的作用像是一個透鏡,能讓黑白圖案的光線穿透到感測器中。
Hirsch博士解釋說,此系統的運作方式可以想像成LCD是放在感測器前的許多針孔。通過每個針孔的光線都會射進數個感測器中。由于每個針孔都是從不同位置抓取影像,所有影像結合起來就可提供屏幕前物件足夠的景深訊息。
但針孔的問題在于,允許通過的光線太少,需要長時間的曝光才有可能,但這并不符合實際的應用。因此,利用LCD屏幕,并將其切割許多方形陣列,讓光線通過,可更快的抓取到影像。
以此構想,媒體實驗室制作了一個原型,實際展示了可以利用手勢操控屏幕上的物件,并可在一般的觸控屏幕互動與手勢控制間無縫移動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