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監控管理平臺突顯“軟實力”的價值
來源:行業網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7-08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視頻監控是安防行業中發展最早、最快的部分,當然也是目前安防行業中最成熟的細分市場。但是即便如此,對比一下視頻監控市場和IT、通信、機電等其他相關市場,很容易看出不論是市場的規范性,還是成熟度等,都有相當的距離。這點集中體現在監控管理平臺上。實際上,監控管理平臺已經成為監控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要素。
監控管理平臺出現和發展的必然性
管理平臺是個偏軟性的概念,傳統監控以設備組網為主,人們很容易忽略管理平臺,實際上,無論在模擬監控時代還是以DVR為主的數字監控,管理平臺的價值都很弱化。
模擬監控系統的實現本身以機電硬件為主,軟件因素少,管理平臺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附屬產品完成進行硬件配置等初級工作,價值自然無從體現。到了DVR時代,軟件因素已經成為產品最重要的組成之一,由于產品的功能特性、人機友好性、系統可靠性可維護性等因素都取決于軟件,軟件價值也已經大大提升,但是由于DVR主要應用場所監控,應用模式以單機系統為主,基本沒有管理平臺軟件的概念。此時雖然軟件的價值已經開始為人們所認識,但更多的是以產品內在特性為主,在最終業主端更多還是體現為硬件產品,對軟件價值的認識也更多是局限在企業的產品研發,而不是最終用戶和市場。
隨著監控應用的規模逐步擴大,尤其是IP網絡監控出現后,監控系統的覆蓋范圍逐步由場所擴展至園區、由園區擴展至城域,同時很多行業出現了聯網監控的需求。隨著監控覆蓋范圍的擴展和監控管理業務的增強,如何管理這些監控設備?如何跨設備調度這些監控業務?如何使用圖像資源等都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從而出現了監控管理平臺的需求。于是監控市場催生了一些專業的監控管理平臺軟件廠商,如天視、互信互通等,都是專門的第三方監控管理平臺廠商。
目前監控管理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雖然監控管理平臺的概念已經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但是從現狀看,我國的監控管理平臺發展仍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這里面有技術、市場環境、人們觀念等各方面的因素。
技術架構
從技術方面看,由于在前端設備(DVR/DVS/編碼器/解碼器等)和管理平臺之間缺乏真正的管理協議和標準,當前的監控管理平臺多只能通過DVR廠商提供的SDK獲取對前端設備的管理能力,通過對分散的各種DVRSDK編程分別完成對前端設備的設備設置、圖像獲取、云臺控制能功能管理,目前的監控管理平臺更多的完成監控基礎業務的調度和控制功能,真正屬于設備管理范疇的內容很少。
這種技術模式本質上以DVR管理為中心,上層平臺通過DVR提供的SDK進行被動集成,管理的重心本質上是DVR,中心的管理平臺更多的是一個統一人機界面的工具,管理平臺的功能和效率嚴重受限于DVRSDK本身的能力。這種模式下,管理理念不是由中心到前端的正向傳導貫徹,而是由前端到中心的逆向遷就。所以,目前的監控管理平臺本質上是DVR/DVS集成軟件,只是具備一些監控設備和業務的初級管理功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軟件。
這種模式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監控管理平臺的低效、可復制性差、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等諸多問題。
由于所有的設備管理和業務管理都是通過SDK進行的,由于SDK的通信和交互本質上屬于上層軟件功能,需要經過很多的內部操作,消耗大量的CPU等系統,這種方式在所有的通信機制中其實是最為低效的一種,從而這種模式的管理和業務調度效率無法得到根本提升。
此外,由于當前DVR品牌眾多,不同廠商的SDK實現的方式和提供的功能各有不同,都需要監控管理平臺去做相應的適應性開發,這種適配工作成了當前監控管理平臺軟件開發的重要內容。實際上當前的專業監控管理平臺廠商實際上更多的是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適應各種品牌DVR的SDK包,完成很基礎的設備管理和基礎監控業務功能,根本無暇估計更高層面的增值開發工作,這也是為什么雖然近幾年,中國監控市場雖然出現了一些專業的監控管理平臺廠商,但是無論業務規模、產品穩定性、產品業務功能等都和國外同行卻始終有很大的差距。中國最大的專業監控管理平臺廠商的規模也不足百人,同時所做的工作也始終DVRSDK適配、基礎業務功能、人機接口等方面進行低層次徘徊。目前這種狀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監控產業的上升和發展。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