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到標準化:如今的虛擬制作行業現狀
來源:GaiaDaily 編輯:ZZZ 2024-11-11 11:53:44 加入收藏
在Vū的影棚為The Jeep Depot拍攝、Folklore Film Co.出品的紀錄片劇集《History Tells Our Story》。
隨著虛擬制作在經歷去年的演員工會大罷工后“觸底反彈”,這種技術的應用猛然增長。Vū Technologies發布的一份新報告(暫譯)《虛擬制作現狀》(The State of Virtual Production)揭示了人工智能與實時圖形領域的進步如何塑造著影視行業的未來。
反彈與創新:虛擬制作新紀元
報告顯示,虛擬制作行業在2024年正經歷著巨變,從2023年好萊塢工會大罷工的影響中強勢反彈。去年,行業面臨著制作開支大幅削減52%的情況,但自此之后,企業板塊和教育板塊激增了35%。但并非所有板塊的前景都呈上升態勢——Vū發現,較去年同期,娛樂板塊的制作支出還是有7%的下降。
圖源:Vū Technologies
導致這種復蘇的核心力量是實時計算機圖像與AI工作流的技術進步。這些創新已到達一個關鍵拐點,讓創作者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制作內容。Vū稱,尤其是混合AI工作流將內容創作效率提升了80%,革新了資深藝術家和新人從業者的創作流程。
虛擬制作市場的增長前景同樣令人驚嘆。全球虛擬制作市場預計至2023年將擴展到超過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1億元),比最初2020年的預期增長了32%。Vū表示,這種激增背后的驅動力,是行業孜孜不倦的創新,以及行業集成先進技術的能力,這些先進技術將內容創作大眾化,讓更廣大的創作者可以獲得高級的創作工具。
圖源:Vū Technologies
從實驗到標準化
虛擬制作正從一種實驗性的科學,發展為一個更為標準化且具有商業利益的行業,讓更廣大的用戶得以獲取和運用這種技術。根據這篇報告,更小型、更靈活的虛擬制作攝影棚正在成為常態,這是受到了天花板高度、可用電源和系統價格等限制因素的影響。
截至2022年末,全球估計有400個虛擬制作攝影棚。這個數字在2023年因罷工后市場迅速萎縮而進入停滯期,但Vū表示,對更小型攝影棚的需求在2024年會繼續增長。這種“微型”攝影棚預計將成為市場主導,到2025年,預計會出現數千個這種規模的攝影棚。
行業正在跨越組織理論家杰弗里·摩爾(Geoffrey Moore)所勾勒的“鴻溝”——從早期的技術應用者,轉為了需要完整、便利解決方案的主流用戶。對于能夠簡化這項技術的一站式虛擬制作系統的開發促成了這一轉變。
對新工具與新技術的快速應用,比如無標記跟蹤(markerless tracking)和3D高斯潑濺(3D Gaussian Splatting),正在促成更快、更高效的虛擬環境創建。這些技術進步正在為虛擬制作成為內容創作主流方式鋪平道路,“讓藝術家們以更快捷和更有創意的方式工作”。
挑戰與機遇:前路引航
在虛擬制作行業經歷快速增長的同時,它也面臨著不可忽視的挑戰。最初,高成本和操作復雜性是技術應用的主要阻礙。對先進LED系統的大額投資,以及高難度的學習過程,讓許多潛在用戶望而卻步。即使現在成本已經降低,速度仍然是如廣告等快節奏市場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另外一個重大挑戰是關于生成式AI的倫理道德與管理規范問題。大眾愈發擔憂對版權內容的使用,以及可能發生的AI“崩盤”。Vū的這份報告強調可能出現炒作周期的崩盤,類似過往技術的盛極而衰。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但這個行業還是能看到大量機遇。應用虛擬制作的企業攝影棚在效率和產出方面顯示出了極大增長。內部攝影棚的內容產出增長了56%,而制作周期縮短了72%。無需出外景實拍,以及后期制作流程的精簡,是造成這些受益的關鍵因素。
圖源:Vū Technologies
此外,生成式AI攝影棚的概念正在作為一種變革性機遇出現。這些攝影棚將AI與虛擬制作相集成,讓甚至沒有技術專長的人士也能使用這種技術。通過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實時視覺傳達,生成式AI攝影棚會進一步普及內容創作,讓創作者快速高效地將自己的想法化為現實。
高等教育成為了虛擬制作行業一個快速增長的板塊。如佛羅里達大學等高校正在將先進的虛擬制作技術融入他們的校園,將這些技術用于教育之外的各種應用中。這些創新提供了新的制作效率,增強了人才招募力,并為技術愛好者和學生降低了準入門檻。
“始終是業內人士在不斷讓技術更新換代,”Vū Technologies創始人蒂姆·摩爾(Tim Moore)在這份報告的視頻展示中說道,“激情有一種有意思的方式可以打敗邏輯。我指望著你們大伙兒改變虛擬制作未來幾年的發展,讓它一飛沖天。”
出處:Jennifer Wolfe | NAB AMPLIFY
翻譯:LorianneW | 蓋雅翻譯小組
相比“傳統”制作的流水線作業,虛擬制作是非線性的、更具協作性和迭代性的流程,結合計算機輔助和實時可視化工具,從而實現“所見即所得”。這項技術的誕生,徹底改變了電影、電視節目和其他媒體內容的制作方式,日漸完善的技術體系與工作流,提供了更強大的創意控制、成本效益和靈活性。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