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 Minus技術:音頻處理的隱形藝術(二)
來源:DSP同創音頻 編輯:ZZZ 2024-07-30 09:42:31 加入收藏
上一章節我們分享了Mixminus技術 在工作中的一些應用場景,本章節我們將深入剖析Mixminus技術在電聲系統中的核心原理與實際應用。
Mixminus技術,既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也是一門充滿創意的藝術。在本章節中,我們將為您揭開Mixminus技術的神秘面紗,讓您領略其背后的原理。一旦掌握了這些原理,您將能夠游刃有余地設計一個成功的電聲系統案例。
當Mixminus技術應用于本地擴聲系統時,它要求為廳堂中每個揚聲器和麥克風規劃一個獨立的音頻通道。在沒有擴聲系統的環境中,距離發言人較近的與會聽眾能夠清晰地聽到發言內容,而距離較遠的聽眾則可能聽不清。然而,在現今的會議場景中,隨著會議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與會者之間物理距離的不斷增加,本地擴聲系統已經成為了會議擴聲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根據會議室的大小以及參會人數的不同,對Mixminus技術的需求也隨之呈現出多樣化的變化。深入理解Mixminus技術的原理,將有助于我們更加精準地滿足這些多樣化的需求。
會議的核心目標是在任何房間大小的情況下,都能讓與會人員準確理解發言人所要表達的意思。而Mixminus系統的主要設計目的,就是防止會議或擴聲應用中出現聲反饋。在擴聲場景中,最靠近發言人的揚聲器所重放的音頻混合通道中,不應包含他自己的發言內容。這有效地增加了麥克風到其他揚聲器的距離,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聲反饋的可能性。即使所有揚聲器始終處于開啟狀態,它們也不會攜帶來自系統中每個麥克風的發言信號。每只揚聲器中應該只有那些依靠直達聲很難聽到的麥克風輸出的信號。
讓我們通過Mixminus技術的視角,來思考一下本地擴聲的實現方式。如上圖描繪的:一個長長的會議室桌子,被劃分為八個區域,每個區域都配備了一支麥克風和一只揚聲器。1區的揚聲器與1區的麥克風垂直距離約為2米。如果您在桌子上移動1號麥克風,那么1號麥克風與所有區域揚聲器之間的距離將會發生變化。如果所有區域揚聲器都接收到房間內所有麥克風信號的相同混合,那么您很可能會在1區中使用麥克風和揚聲器時產生反饋,因為它們距離非常接近。而如果1區的揚聲器只接收來自除1區麥克風外的所有麥克風的混音,那么所有參與者都能清晰地聽到彼此的聲音,而無需擔心反饋問題。
平方反比定律是Mixminus的基本原理
平方反比定律在物理學中是一個基本原理,它指出點源在各個方向上分發能量或場強度時,這些能量或場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關系。而Mixminus技術的核心原理,正是基于這一重要的物理定律。在聲學領域,平方反比定律有著顯著的應用體現:隨著聽者與聲源之間的距離增加,聲音的音量會逐漸降低,這是因為距離對聲壓級(SPL)產生了影響。具體而言,當距離聲源加倍時,SPL會減少6dB。這一定律意味著,在沒有本地擴聲系統的輔助下,聽眾的座位離發言人越遠,他們就越難以清晰地聽到發言人的演講內容。此外,隨著距離的增加,低頻聲音的損失也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聲音不僅整體響度會降低,而且低音部分的頻率也會顯得不足。如果不對這種低頻損失進行補償,后排的參會者將無法聽到自然、真實的發言人演講內容。
例如,如果你從距離說話的人米的地方移動到8米的地方,聲音水平將降低6dB。反之亦然。如果從距離說話人8米的地方移動到米,音量將增加6dB。
計算該值的數學方程式為:
S new =S ref + (20 * Log 10 (D ref /D new )
注釋:
D ref = 參考距離
D new = 新距離
S ref = 參考聲音電平
S new = 新聲音電平
雖然有許多數學公式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潛在的聲學增益、臨界距離、需要多少增益以及系統可以產生多少增益,但并非每個人都是數學家。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借助一些輔助工具,結合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樣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在本章節中,我們深入探討了Mixminus技術的原理。而下一節,我們將以實戰的方式,為大家分享Mixminus技術的操作方法。敬請期待!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