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普生光影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媒介展演“過河入林-從客廳到荒原”
來源:愛普生 編輯:站臺丶 2023-08-24 17:41:30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愛普生光影研究院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于今日順利舉辦,在本次藝術展中涉及到的投影設備,均來自愛普生光影研究院支持!愛普生光影研究院積極與藝術院校開展合作,旨在支持青年藝術者創作。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4944_968578215.jpg)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4949_570011809.jpg)
2023年,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以“過河入林-從客廳到荒原”為主題?;跀⑹鹿こ?,以畢業展作為教研平臺、空間作為第一媒介、展演映作為領域、媒介史作為題材、紀念日作為路徑、古希臘肅劇作為方法、人類圖景作為目標。以三部曲為結構,序曲和展演映三部分互為支撐,拱衛主題。通過場景、情景和圖景,呈現壯觀和壯舉。
展覽結構
序曲/場景: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第一部曲/展:涉過忘川
Passed over LETHE
第二部曲/演:歐米伽點
Point Omega
第三部曲/映:時間彎曲
Bend of Times
組織結構
策劃_MSG團隊
總監制/總敘事/總導演_牟森
指導老師_牟森 信閣 馬原馳
策展人_信閣
敘事設計_MSG團隊
空間設計_潘婕
總制作_趙炟
總統籌_陳思帆
總協調_梅悅子
敘事工作坊_牟森主持
作曲工作坊_李京鍵主持
動作工作坊_李奎主持
合唱工作坊_李啟浩主持
主辦單位_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承辦單位_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 敘事工程研究所
技術支持_愛普生光影研究院 意相生活團隊
搭建團隊_乘嶺裝飾
特別鳴謝_西藏介觀藝術中心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4949_18094448.jpg)
主題
過河入林-從客廳到荒原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From Drawing Room to the Waste Land
過河入林
借自歐納斯特·海明威長篇小說的書名,典出自美國內戰。南軍將領托馬斯·杰克遜被流彈擊中身亡,臨終前他先是命令隊伍繼續進攻,然后又說:“不,不,讓我們蹚水過河,到樹蔭下休息。”
從客廳到荒原
客廳指十九世紀的客廳戲劇,愛德華·邦德說過:“客廳即世界”?;脑瓌t是托馬斯·艾略特的名篇,意指二十世紀,是都市也是工業。
序曲/場景
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953年,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逝世70周年。題目借自尤金·奧尼爾的劇作《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通過場景,向客廳戲劇致敬。
視覺場景設定是媒介展演系課程的項目實踐,集展演映教學于一體。
場景設計_潘婕
2020級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
空間設計與敘事工程研究方向碩士畢業生
場景制作_潘婕 陳思帆
道具助理_歐陽銘珺 藍小語
表演統籌_崔樂吟
第一部曲/展
涉過忘川
Passed over LETHE
出自埃茲拉·龐德《詩章》第七十四章最后一句,忘川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遺忘之河。
展覽部分由2023屆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19位本科生和5位碩士畢業生的畢業創作組成。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4963_1756068264.jpg)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4996_1444824571.jpg)
指導老師_牟森 信閣 馬原馳
荒原場景裝置設計_潘婕 信閣 陳思帆
荒原場景裝置制作助理_李怡弦
燈光設計_潘婕 信閣
展覽藝術家
本科畢業生
2019級 跨媒體藝術學院 媒介展演系
柏心如 陳夢霏 陳水滴 陳心堯 韓佳玥 蔣欣怡 金怡然 李邁
李怡弦 馬凌峰 倪子易 孫梓怡 唐校 袁夢 張書燕 張雅林
周律呂 周思揚 周逸倫
全日制碩士畢業生
2020級 跨媒體藝術學院 影像與空間敘事理論創作研究方向
常遠 李琰 張立國
2020級 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 空間設計與敘事工程研究方向
潘婕
非全日制碩士畢業生
2019級 跨媒體藝術學院 影像與空間敘事理論創作研究方向
王玨
第二部曲/演
歐米伽點
Point Omega
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提出的人類命運終點。
演出板塊向舞蹈劇場致敬。演出時長為三十三分鐘,時長和空間就是劇本。人類。人和類。圖景,壯觀和壯舉。為這次畢業演出,我們進行了四個工作坊課程。人類行為工作坊-動作構成,李奎主持。人類狀況工作坊-聲部構成,李啟浩主持。人類命運工作坊-動機構成,李京鍵主持。人類圖景工作坊-敘事構成,牟森主持。演出由教學團隊集體創作完成,演員由媒介展演系大三和大二本科生擔綱。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5116_2038201126.jpg)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5140_599077955.jpg)
總敘事/總導演_牟森
音樂設計_李京鍵/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師
動作導演_李奎/舞臺劇演員
合唱指導_李啟浩/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
敘事設計/導演助理_張立國
視覺設計_MSG團隊
造型設計_牟森 崔樂吟
影像設計_林紅柳
技術總監/燈光設計_趙炟
舞臺監督_張立國
多媒體執行_吳泓華
動作工作坊組長_王磊
合唱工作坊組長_錢欣怡
演出攝制_郭子涵 林紅柳 呂浩連 馬原馳 張馳
演出藝術家
2020級 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大三)
蔡曼婷 崔樂吟 鄧聞喜 蔣子涵 藍小語 劉睿文 李想 李一驍
歐陽銘珺 錢欣怡 唐舒楊 王磊 王睿佳 裔疏桐 郁梓汝 張詩雯 張照琳
2021級 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大二)
敖微 翟欣欣 賴靖怡 林佳鈺 林兆琦 劉依暢 龍定杰 羅妍 馬雨佟 梅淑琦 宋佳慧 孫怡然 汪洋 王異同 邢鑒文 楊奕雯 袁菁檑 張寒露 章佳穎 周敏婕
第三部曲/映
時間彎曲
Bend of Times
Bend是物理學概念,空間彎曲、時間彎曲,皮娜·鮑什則將自己的舞蹈劇場創作稱為Bend。
映像板塊是教學團隊和大三大二本科生的影像作品。向人類的紀念日和紀念節點致敬,是媒介展演系畢業展和跨媒介巨構的特點和慣例。影像由三十三個紀念節點組成,向這些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致敬。
影像設計_MSG團隊
影像指導_馬原馳
影像創作團隊
2020級 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本科生(大三)
蔡曼婷 崔樂吟 鄧聞喜 郭子涵 蔣子涵 藍小語 劉睿文 李想 李一驍 呂浩連 歐陽銘珺 錢欣怡 唐舒楊 王磊 王睿佳 裔疏桐 郁梓汝 張馳 張詩雯 張照琳
影像后期_張照琳
影像平面_歐陽可心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5298_2033240755.jpg)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5301_1738419886.jpg)
前言 牟森
畢業展作為教研平臺
畢業創作和畢業論文是中國美術學院學生的規定動作。每年一次。多年以來,我和教學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日常教學和畢業創作融為一體?如何將畢業創作和就業有機相聯?如何避免畢業創作只是一次臨時應付行為?如何使畢業展成為解決問題的平臺?
媒介展演系的教學面向展演映三個領域,每年的畢業展都有展和映,有時也有演。畢業展項目對應的是跨媒介巨構品類。每年的畢業展時間雷打不動,空間卻并不確定。
今年是2019級同學畢業,跨媒體藝術學院本科十九人+碩士生五人,一共二十四人參加2023屆畢業展。教學團隊和同學們很早就開始這項工作。2022年,媒介展演系畢業展也是這么多人次,在浙江美術館一層空間,以“重現的鏡子”為題,向一百年前勃發的現代主義致敬。展示面積二百多平米。
2023年,4月12日,團隊臨時接到通知,去看今年的畢業展場地:湘湖世界旅游博覽館負一層8號廳。沒有使用過的毛坯狀態。面積935平方米多,挑高將近二十米。
第一感受是興奮。處理和激活不同性質的異樣空間,恰好是媒介展演系空間教學板塊跨媒介巨構品類的基本盤。2019年的畢業展,媒介展演系的空間是象山藝術公社的劇場。接近的面積和挑高,也是未完工的毛坯狀態。我們做了根據尤金·奧尼爾《大神布朗》改編的跨媒介巨構《呼喊與細語》,展演一體。只是,那一次,有半年的時間。面對那樣的非常規展示空間,媒介展演系畢業生和在讀生,所有年級,本碩一起,全員參與。而今次,時間不到兩個月。
如果只有二十四位本碩同學的畢業作品,放進這樣一個展場,結果不可想象。教學團隊迅速做出決定,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空間機會,調整正在進行的課程,全系、全員參與,展演映三種形態,構建新的跨媒介巨構。
我一直喜歡丹尼爾·里伯斯金在匡溪藝術學院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在讀期間,學生只干一件事:畢業創作。畢業展定時定期,每年的畢業生和受眾不確定。但畢業展有受眾、有傳播過程,是媒體,也是平臺。作為學業結束的結果恰是學生終生就業的開端。
空間作為第一媒介
跨媒介巨構是媒介展演系核心課程敘事工程空間面向的創作品類,第一條原則就是空間作為第一媒介??臻g本身作為第一創作介質,是主體,是靈魂。
在一個特定空間,做一個特定的時間性結構,并且用一個特定性主題將空間和時間構建在一起。特定空間、跨媒介、超鏈接、超規模、主題式。在特定空間中,由多個相對獨立的藝術家作品緊密相聯地構建特定的時間性結構,賦予其特定的主題。
湘湖世界旅游博覽館負一層8號廳作為空間,讓人興奮也充滿挑戰。四月中下旬,教學團隊和策展團隊加班加點,測繪和建模,分析和構建,給出了空間的數列和序列。
敘事結構有口訣:命名即主題、主題即結構、結構即意義。五一期間,團隊無休。根據空間結構和畢業生的畢業作品媒介形態,做出了三級命名主題結構。
跨媒介巨構有三大構成:敘事結構、空間結構和媒介結構。敘事結構依據空間結構而定,又賦予空間結構意義??臻g結構為敘事結構和媒介結構提供依據和支撐,又同時是最基本的媒介表達。媒介結構有各種限定,卻因應變而充滿自由。
展演映作為領域
媒介展演系的教學和課程設定面向展演映,以敘事工程為紐帶,以產學研和產業鏈為教學手段。序曲/場景: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是視覺設定課程的項目實踐,集展演映教學于一體。第一部曲/展:涉過忘川是2023屆本科和碩士畢業生的畢業創作。第二部曲/演:歐米伽點是媒介展演系大三和大二本科生的表演作品。第三部曲/映:時間彎曲是教學團隊和大三大二本科生的影像創作。整體空間創作和整體視覺傳達由教學團隊和策展團隊擔綱。這些是媒介展演系2023年畢業季的主體。今次畢業季的影片記錄由教學團隊和大三大二本科生和碩士一年級擔綱。
媒介史作為題材
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演出部分不用文本,向舞蹈劇場致敬。演出時長為三十三分鐘,這個時長和空間就是劇本。演出工作坊課程特聘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師李京鍵、舞臺劇演員李奎和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畢業生李啟浩。李京鍵用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彼得魯斯卡》、《春之祭》和一段巴赫的合唱來結構整個演出。他說:“斯特拉文斯基所做的,就是回到巴赫,用破壞的方式。”其中一段合唱與《火鳥》最后一段同步,李京鍵和李啟浩將管樂部分發展出兩個聲部,做到了“歌如器樂”。李奎和張立國從皮娜·鮑什的舞蹈劇場作品中提取動作種子,從美術史中選擇經典雕塑和繪畫結構場面。從媒介史中提取和轉換形式語言,這是我們一貫的教學方式。
紀念日作為路徑
人類歷史源遠流長,彼此文明休戚相關。每年每月每日,都有很多紀念節點。向人類的紀念日和紀念節點致敬,是媒介展演系畢業展和跨媒介巨構的特點和慣例,今次也不例外。2023年畢業展,我們找到思想、文學、藝術、科學和技術的若干紀念節點,用不同媒介創作向這些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致敬。
古希臘肅劇作為方法
古希臘肅劇有很多模式,我們這次作為方法直接踐行。三部曲:序曲和展演映三部曲互為支撐,拱衛主題。這也是但丁《神曲》的構造。合唱和賦格:除了是歌唱,合唱更是一種敘事方法。多聲部。復調。副歌對主歌的追趕和贊頌。還有圖景。Spectacle。這是亞里士多德概括的肅劇六要素之一。通過場景、情景和圖景,呈現壯觀和壯舉。
人類圖景作為目標
人類。人和類。圖景,壯觀和壯舉。為這次畢業演出,我們進行了四個工作坊課程。人類行為工作坊-動作構成,李奎主持。人類狀況工作坊-聲部構成,李啟浩主持。人類命運工作坊-動機構成,李京鍵主持。人類圖景工作坊-敘事構成,牟森主持。
今次畢業展演的命名主題結構為跨媒介巨構:過河入林-從客廳到荒原。序曲/場景: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第一部曲/展:涉過忘川。第二部曲/演:歐米伽點。第三部曲/映:時間彎曲。
過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借自歐納斯特·海明威長篇小說的書名,典出自美國內戰。南軍將領托馬斯·杰克遜被流彈擊中身亡,臨終前他先是命令隊伍繼續進攻,然后又說:“不,不,讓我們蹚水過河,到樹蔭下休息。”
從客廳到荒原/From Drawing Room to the Waste Land??蛷d指十九世紀的客廳戲劇,愛德華·邦德說過:“客廳即世界”。荒原則是托馬斯·艾略特的名篇,意指二十世紀,是都市也是工業。
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借自尤金·奧尼爾的劇作,通過場景,向客廳戲劇致敬。
涉過忘川/Passed over LETHE。出自埃茲拉·龐德《詩章》第七十四章最后一句,忘川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遺忘之河。
歐米伽點/Point Omega。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提出的人類命運終點。
時間彎曲/Bend of Times。Bend是物理學概念,空間彎曲、時間彎曲,皮娜·鮑什則將自己的舞蹈劇場創作稱為Bend。
組織結構
平面組
主視覺設計_梅悅子
平面設計組_歐陽可心 錢依琳
紀錄片組
攝制組_馬原馳 郭子涵 林紅柳 呂浩連 張馳
宣發組
宣傳總監_梅悅子
宣傳片_馬原馳 林紅柳 歐陽可心 張馳 郭子涵 呂浩連
圖片攝影_林紅柳 歐陽可心 錢依琳 冀宇凡
新媒體運營_梅悅子 歐陽可心 錢依琳 梅淑琦 馬雨佟
鳴謝
中國美術學院師生
世界旅游博覽館場地方及場館工作人員
跨媒體藝術學院辦公室:
張佳樂 韓媛 朱沈鈺 張晨 杜潤凡 秦文捷
徐應龍 劉楊 孫曉宇 李康旭
感謝媒介展演系全體學生
及為我們展覽付出幫助的所有朋友
誠摯感謝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5315_1770806623.jpg)
![圖片](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3/8/24/dav01_232119_1692870135339_1253034570.jpg)
“愛普生光影研究院“是以“讓更多人用光影藝術傳遞文化價值”為愿景打造的共創知識平臺,與國內的頂尖高校和各領域的專家合作,開設線上線下的培訓課程、案例研討,進行技術交流,為廣大藝術創造者和從業人員賦能。助力中國新媒體產業飛速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關注,同時為新媒體藝術提供更多的創作和傳播機會。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