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X全域顯示系統方案 | 助力湖南長沙隆平水稻博物館
來源:LEOX建業顯仕 編輯:站臺丶 2023-08-15 16:40:46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歡迎您乘坐稻博時光機
本次列車終點站——隆平水稻博物館
佳禾生南國,稻博在長沙
湖南隆平水稻博物館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那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太陽曬起來,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個稻穗下乘涼……”
——袁隆平

中國有很多博物館,但以水稻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性博物館,
目前國內只有一家--【隆平水稻博物館】。
隆平水稻博物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東路,地鐵6號線直達,占地面積約30畝,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是一座地方專題類博物館。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男,漢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 ,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據悉,整個博物館的靈感來自水稻,其外觀由多個形似“稻粒”的建筑組合而成,建筑排列成綻放的稻花形狀。博物館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整個展館俯瞰為5粒金黃的稻谷,寓意華夏大地五谷豐登;平視為散開的五瓣盛開的芙蓉花,印證毛澤東所說:芙蓉國里盡朝暉。


隆平水稻博物館以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為主題,以傳播農耕文明和中國雜交水稻科技成就為宗旨,是國家級農耕文明重要展示窗口,傳播中國稻作文化,促進中外文化和農業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搭建起國際稻文化交流互動的橋梁。

兩個夢想,一稻一人生
隆平水稻博物館的建筑外觀十分宏大,現代感十足,館內有水稻歷史與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與雜交水稻3個基本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將通過視頻、照片、實物等,立體詮釋我國悠久的稻作文化和農耕文明。
走進博物館,中間是圓形的大廳,幾個展廳則分布在大廳周圍,其中最值得參觀的展覽有兩個,一個是主題為“稻米香萬年”的中國水稻歷史文化陳列,另一個則是主題為“夢想成真”的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陳列。

漫步展廳中,顯示屏上一幀幀閃過的畫面,專屬于老一輩人的模糊印記,如今在科技的革新中,展現出新的生機。徐徐道來留存已久的影像,是中國稻博的發展,是袁隆平院士耗費一生的心血,是留給世代子孫的珍寶。

1979年起,中國在亞洲、非洲、美洲、南太平洋近70國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累計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萬名專業人才。

如今,中國雜交水稻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與“雜交水稻覆蓋全國夢”,正在慢慢實現。

袁隆平的一生—— 視聽影院空間
以時間為軸,以空間為面,重溫寄于歲月脈絡中的稻博印記,在視聽感官的雙重體驗下,回顧歷史發展的長河,50多年來,袁隆平院士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該展覽獲得了由國家文物局、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舉辦的2023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服務為本 打造城市名片
LEOX建業顯仕 的技術人員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能力,充分體現在產品之中,從圖紙、安裝、調試到成品展示在大眾視野,他們始終堅守著一顆為用戶提供更優質、便捷服務的初心,助力首個以水稻為主題的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美好亮相。




數字博物館時代的來臨,讓大眾能夠以更便捷、更直觀的方式汲取來自歷史、藝術和文化中的精神養分,也讓博物館在歷史傳承、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更好地扮演自身角色。
LEOX建業顯仕 憑借在全域顯示領域數十年的積累與沉淀,通過投影和全域顯示的系統方案,由最初相對單一、被動的內容輸出方式,逐漸向數字化、科技化的方向轉型,持續優化產品布局,提升方案整合能力,為重塑歷史與現代文明的博物館提供更優質的方案與服務。
歡迎大家前來【隆平水稻博物館】參觀打卡
與我們一起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