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mini LED、micro LED和QLED挑戰!OLED能否全面崛起?
來源:PJ網 編輯:lsy631994092 2022-04-13 13:56:48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在次世代顯示技術上,2021年終于實現了第一個“細分市場替代”效應!即中小尺寸面板,OLED產品銷售首次超過液晶產品:
據行業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中小尺寸顯示面板類別中的OLED營收達到368.7億美元,占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市場總金額的50%以上,首次超過了TFT LCD的總額252.2億美元。其中,IT和折疊類OLED的加速成長,成為關鍵支撐點。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市場OLED已然成為主導技術。業內人士認為,這必然將加速平板顯示技術“次世代”替代的進程。
OLED以全能姿態,加速崛起
在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市場,OLED對液晶的超越,只是OLED顯示產品進一步崛起的起點。包括IT用顯示面板、TV用顯示面板等大中型顯示市場,OLED的成長速度也正在“呈現爆發態勢”。
目前,IT類顯示面板形成了mini LED LCD技術與OLED技術兩大“前進線”并存格局。但是,從本質角度看,mini LED光源改善效果的LCD技術依然是“上一代技術的修修補補”。對于便攜式IT設備,其顯示系統的超薄性能同樣受制于背光源的限制;同時也不具有OLED可能設計成“柔性折疊屏幕”的優勢。但是,mini LED產品繼承于LCD和LED技術體系,具有上游供應鏈擴張更迅速的特點,同時其產品的成熟、可靠性也顯著占有優勢。這有利于其早期市場份額的成長。
2022年第一季度,調研機構DSCC預計,高級筆記本市場將同比增長126%,達到1850萬臺,Mini-LED和OLED各占50%。——盡顯兩大技術競爭態勢。
但是,OLED對IT市場的渴望是非常“直接”的!年初,三星半導體和顯示官方宣布,三星推出了可用于IT產品的大尺寸OLED屏幕,擁有13.3"、13.5"、14"、14.5"、15.6"、16"等多種不同尺寸大小。另有消息稱,三星顯示SDC、LGD、以及BOE正計劃或者已經開啟RGB OLED 8.5/8.6代線的投資。這些產線主要目標不是TV,也不是手機,而是IT。業內認為,隨著這些新線的量產,IT類OLED面板成本降低、供給充分,將極大地拓展其IT行業應用。后者也是mini LED IT顯示尚未普及,就已經有聲音擔憂“產能過程”的原因。
在TV市場上,2021年實現了全球600萬臺OLED產品的銷售;2022年這一數字將創紀錄的躍升到1000萬臺。其中,主要的上游面板供給者依然是LGD,同時三星首次加入這一市場,全年預計將提供超過60萬塊TV用OLED屏幕。但是,對于進一步的TV OLED面板擴產,行業內預期并不一致!
一方面是目前OLED在手機、IT面板需求上的擴張更具有確定性和更低技術難度,分攤了行業企業更多資源和精力;另一方面,LGD和三星在OLED TV面板上技術差異明顯,即TV用OLED面板技術路線尚未最終確認,這妨礙了更多的大規模投資的進入。這些因素導致,2022年千萬臺目標之后,OLED電視能否保持繼續高速增長,深受上游投資和產能提升計劃的壓制,市場普及節奏存在更大不確定性。
除了常規的手機和穿戴、IT、TV產品外,OLED在“VR”顯示上的上游投資也很迅速。其主要是硅基OLED顯示產品。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AR/VR硅基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為6400萬美元,預計至2025年全球AR/VR硅基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將達到14.7億美元,2021年至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119%。
“在液晶顯示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OLED的身影。且OLED作為其替代者,均表現出比較突出的競爭優勢!”行業專家認為,OLED的這種全能性,是顯示技術門類中對LCD最為“具有一致性替代”可能的。目前,OLED顯示的崛起也已經從手機市場為主,向“所有產品線”全面崛起升級。
與mini LED之爭,OLED優勢在哪里
“mini LED技術推廣和應用具有急迫性!”業內人士指出,中小尺寸OLED銷售額首次超過LCD市場,意味著這一領域留給mini LED-LCD的時間不多了:
但是,手機屏幕采用mini LED背光后成本會大幅增加。這與目前OLED手機屏主打中高端,LCD屏主導中低端市場的格局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有分析認為,OLED手機屏幕過于成熟,mini LED加入競爭已經很難獲得“競爭優勢”。且,高端手機有折疊化發展趨勢。后者則是柔性OLED的專屬市場。
相對而言,在IT和TV產品上,mini LED LCD的優勢依然明顯:IT產品上,OLED的產能擴張和建設處于“計劃或者開工”狀態,而mini LED已經加速落地。且成本正在快速下降——集邦咨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報告稱,2021年Mini LED背光顯示器的生產成本高于傳統的LCD與OLED屏幕,但隨著技術成熟及制程良率提升,預估Mini LED背光顯示器成本將以每年15%-20%的幅度下降,到2022年將有機會低于OLED顯示器,具備市場競爭力。
不過,這種“成本競爭力”不能改變無背光的OLED更薄和可折疊的優勢。而且隨著8.5/8.6代IT專用OLED線的建設,3-5年后,IT市場OLED和MINI LED的成本競爭力存在變數。然而,這不改變短期內IT市場新興顯示中,mini LED會暫時成為“主角”的事實。
與IT市場類似,TV市場在2020-2022年OLED TV銷量大幅擴張之后,基本將消耗盡以LGD廣州線為代表的新增面板產能。如果此后短期內沒有OLED大尺寸TV面板線的加速擴張,供給有限的OLED無法和mini LED TV產品硬碰銷量:
2021年全球市場OLED TV 600萬臺,與mini LED TV 230萬臺的對比(同比2020年幾乎成長10倍),并不能代表未來三五年二者的銷售比例。實際上,行業普遍認為mini LED TV雖然起步比OLED TV晚,但是擴張會更快。2025年渴望達到1800萬臺。即2024-2025年超過OLED電視規模,是有希望的。
綜上所述,OLED和MINI LED的競爭維度,不僅僅是技術特性——這方面,OLED的確獨具優勢,如柔性化、透明顯示、更薄、反應速度、對比度,大尺寸TV上的觀看距離友好性等——也不僅僅是成本上的;更包括“產業鏈支撐能力”方面的差異:這一點上,TV和IT市場,mini LED至少能享受相當長一段時間“產業鏈更成熟,供給能力更強大”的優勢。反而,需要全新建設面板線,且在蒸鍍大尺寸化和印刷技術上尚有瓶頸的OLED就要弱勢一些。
也因如此,目前很多廠商并非在mini LED和OLED之間選邊站,而是進行綜合布局,為市場提供差異化的選擇。特別是眾多采購不到充足OLED中大尺寸面板的品牌,將mini LED作為主攻方向之一,進而實現了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同時,OLED終端產品的布局,也獲得了“最具廣泛性”的支持。布局OLED的IT和TV品牌,與布局LCD的世界大牌幾乎已經重疊。
當然,另一種觀點是mini LED的終點是micro LED直接顯示:即不需要LCD液晶層的配合。后者或將是未來OLED產品的“挑戰者”。不過,micro LED在巨量轉移的效率、穩定性、可靠性和成本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同時,OLED是否會被QLED取代,也是另一個“可能性”。即,OLED的全面性優勢和巨大投資價值是明顯的,但是卻不是“絕對”的。短期面臨mini LED的挑戰,長期面臨micro LED和QLED的更迭可能。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