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慌下半場,警惕產能過剩?
來源:慧聰電子網 編輯:lsy631994092 2021-08-26 09:08:12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20年下半年以來,缺芯成為籠罩全球的大烏云,不僅導致169個行業,行行缺芯,生產、制造受限;同時芯片全產業鏈價格一路高走,加之全球疫情影響,不少半導體廠商幾度生產受阻,當下缺芯局勢仍未表現明確的緩解。缺芯慌的形成,也加快全球半導體廠商的發展進程,當下半導體逐漸成為各國市場競爭的戰略性指標。不少半導體制造商正在擴大2021年及以后的資本支出,以幫助緩解短缺。此外,世界各地的許多政府正在提議資助其本土的半導體制造。與此同時,晶圓廠資本支出大增、芯片商創紀錄庫存、下游需求疲軟,市場上開始出現雜音,全球芯片慌下半場,是否應警惕產能過剩?
晶圓廠資本支出大增
面對全球芯片荒,臺積電等臺灣廠商、中芯國際、英特爾、三星等國外廠商紛紛提高資本支出計劃擴產,“芯片產能過剩”的說法開始在業界出現,晶圓代工是否會從產能供不應求走向產能過剩?市場眾說紛紜。
據悉,臺積電砸1,000億美元在未來3年進行擴產,今年資本支出300億美元創新高,聯電、力積電、南亞科等半導體廠商也有投資擴產計劃;英特爾宣告要重返晶圓代工事業,中國政府扶植中芯國際等晶圓廠也在加緊擴產中。
針對芯片慌導致的集體擴產現象,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公開警告,世界各國政府建立國內芯片供應鏈的努力可能會推高成本,但仍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長久以來,各國專注發揮各自優勢及深耕不同細分市場,已形成高度專業化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從擴產時程和投資成本上看,擴產并非一蹴而就,晶圓廠投資高且新增產能有限,遠水難救近火,難以緩解目前的芯片緊缺問題。擴產到量產至少要花費1到2年以上的時間。并且兩三年市場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一旦新冠結束和線上需求開始下降,全球芯片需求增長料放緩。
而在供應端,半導體企業不易縮減產能,關廠成本很高,或將出現產能過剩。這也是大廠不太愿意新建多少成熟制程產能的原因之一。
業界指出,龍頭廠商臺積電擴產大手筆,得益于其在晶圓代工市占率超過5成、擁有眾多國際大廠客戶,對客戶未來成長動能有相當的把握度,因此采取大幅擴產的規劃,而聯電、力積電為了降低風險,擴產市場需求的成熟制程則采取與客戶簽約預收訂金,顯示業界對擴產相當謹慎。未來是否會產能過剩,可能因廠商而異。
但對此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態則表示,并不擔心建廠完成,市場供需發生改變,我認為5G、物聯網與車用市場應用面廣,尤其對55納米及以下制程需求殷切。
此前,工程院院士吳漢明親自大量擴產或將造成產能過剩一說法進行反駁。吳漢明院士指出,中國芯片產能過剩的說法純屬忽悠人。目前芯片的產能非但沒有過剩,反而面臨嚴重短缺。所謂“芯片荒”,指的便是芯片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增長。從行業內停產、減產等種種跡象表明,芯片的產能仍需大大提升。
臺積電、ST等9大廠商庫存創新高
據日經報道,截至6月底,全球9家領先芯片制造商的總庫存創下了64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原因為半導體廠商迅速采取行動提高產量,以緩解長期短缺的問題,短缺現象已經擾亂汽車行業及其他領域的供應鏈。
隨著芯片制造商擴大原材料庫存以推動生產,半導體巨頭企業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美光科技、SK海力士、西部數據、德州儀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的總庫存目前處于歷史高位。從提供可比數據的7家企業來看,自2019年3月以來,企業原材料在總庫存中的份額一直在穩步上升,截至3月底已超過24%。
芯片短缺形勢仍然嚴峻,半導體制造廠商加快擴產速度,頭部廠商正在創下庫存歷史新高。
芯片制造商擔心這一情況可能會導致供應過剩。英飛凌首席營銷官Helmut Gassel表示,“我們有一份大約代表兩年收入的訂單,預計會有一些雙重排序,這一如既往地無法量化。”目前,存儲芯片已經出現放緩跡象,美光科技和SK海力士在內的三大主要生產商報告庫存穩步下降。包括英飛凌在內的不少企業已發出警告,需警惕庫存過高風險。
下游需求疲軟
新冠疫情之下,帶動家庭辦公、在線學習、娛樂等需求,使得對于PC、平板、游戲機等產品的需求激增,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影響下,廠商出于供應鏈安全考慮,紛紛加大關鍵元器件的備貨量,并持續維持高庫存水位。這些產品需求的增長,自然加大于半導體芯片需求。
眾所周知,一個終端設備需要的芯片非常多,缺一不可。當各類芯片都出現緊缺時,市場芯片爭奪戰開始上演,頭部的廠商可能會傾向于壟斷某些緊缺資源,壓制競爭對手,進而影響其他企業出貨。加之去年汽車廠商對于市場的錯誤預判,當下半市場需求上來后,車用芯片訂單已被產能更多的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所占據,致使車用芯片難以拿到產能,不少汽車企業因芯片短缺停產,減產。近日,豐田宣布9月將減產40%后,大眾也考慮減產 。
缺芯潮一開始,擠出汽車芯片滿足消費電子市場,在滿足消費者過后,發現過剩。當下產品正迎來淡季,若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終端大廠及通路商必然會開始主動降低庫存水位。市場降溫,在繁榮時期積累的過剩產能給制造商帶來了負擔。
從目前的形勢上,缺芯漲價仍是市場主流,供需還未出現明顯反轉。但在持續的疫情及其他不定的變數下,目前的情況是否預示近期半導體產能過剩,值得業界關注。芯片短缺是由于全球性造成的短期中斷,或是基于電子設備的需求增加使得芯片需求上漲,還有待觀察。
來源:慧聰電子網綜合整理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