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國家教育政策大盤點
來源:校長派 編輯:lsy631994092 2021-08-23 09:05:24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1月7日,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切實推動實際問題解決,強化擔當意識。要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2月4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點擊標題查看)發布,對七條工作主線、40項重點任務做了闡述說明。
1-7月,重要教育政策密集出臺,多數都涉及教育改革重大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持續熱議。
1-7月,這些重要教育政策出臺
政策信息據教育部網站、國務院網站發布內容整理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一年。出臺的政策是要為今后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定方向、定框架,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立柱架梁,打造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和基礎。
頻頻出臺的政策,重點凸顯了四個方面的教育重大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
政策凸顯四個方面的教育重大問題
● “組合性政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7月出臺的47個重要文件中,有12個文件指向規范學校教育教學行為,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其中,圍繞陳寶生部長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報告中重點提到的“要抓好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管理”的“五項管理”,陸續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學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五項管理的“組合文件”,對學校教育教學行為編織“規矩網”,劃定“警戒線”。
“五項管理”既是對黨中央、國務院重要部署舉措的貫徹落實,也是對當前突出問題的鐵腕整治、重拳出擊。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體能下降、近視率居高不下、心理問題增加等,這些問題不僅妨礙學生健康成長與個性發展,也給家長帶來沉重的教育負擔,加劇教育內卷,衍生更多問題。
6月1日,教育部頒布《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針對學生欺凌、校園性侵害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搭建了學校管理的制度框架,規定了具體職責,明確了行為紅線,體現堅持眼睛向內抓治理的堅定決心。
學生視力保護方面:《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學前、小學、中學等不同學段近視防控指引》;心理健康方面:《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營養與健康方面:《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等文件出臺,全力“護航”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8月3日,國務院印發《全面健身計劃(2021-2025年)》。文件也提到“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等滿足學生健康需求的內容。
上述重要文件的政策流線,可以看出“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主題和明確意志。
● “雙減”出臺,是為了教育的增質、增效
2021年7月28日,“雙減”政策(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重磅落地。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凸顯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兩大關鍵詞:“質量”和“規范”。規范強調依法治教,消除各種教育亂象,維護教育秩序和保護受教育權;質量則是在規范基礎上,推進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要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需要校內校外治理聯動,標本兼治。當然,“減負”是為了“提質”,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上健全制度化環境,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改變地方政府的政績導向。
關于“雙減”的更多信息,大家可以看看本公號近期發布的幾篇文章(點擊標題查看):
《奇葩!教室改書店,老師當店員》
《教培大廠席卷教育信息化:集成商會被集體“跳過”嗎?》
《誰會是下一個教培?》
它們從不同側面,回應了“雙減”之后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思考和應對。
●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4月12-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對我國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總體規劃,明確我國職業教育已經進入到立足新時代、謀劃新發展、追求高質量的關鍵時期。
本次職業教育大會舉起一面旗幟,就是建設技能型社會,通過呼應技能型社會建設來發展職業教育。這意味著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技能型社會對應的就是技能教育。因此,要“跳出學校”辦職業教育。
5月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相關內容表明,我國整體加強了對義務教育等階段民辦教育的管控,但卻明顯釋放出對職業教育的利好信號,如實施職業教育的公辦學校可以吸引企業的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舉辦或者參與實施職業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等。
“十四五”時期,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將更加突出,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 《評價指南》給教育評價立起“剛性規矩”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
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簡稱《評價指南》),從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設立評價指標體系,每個層面各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各有12項關鍵指標和具體考察要點。
《評價指南》最大的亮點之一,在于它不僅對學校、學生、教師進行評價,還把縣級黨委政府納入評價對象,目的是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履行舉辦義務教育職責,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評價指南》給各地的義務教育評價立起了剛性規矩,明確提出:
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不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狀元、升學率;強化中小學校在課后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和社會競賽活動,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等。
針對性要求和舉措,既對不規范的教學行為列出“負面清單”,也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政策流線
指向一個清晰的育人目標:
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立體生長
除了“學生身心健康”“雙減”“職業教育”“教育評價”四個方面,1-7月政策還凸顯了“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關于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意見》等)、“教育信息化”(《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學線上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教育新基建”(《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等主題。鑒于篇幅,在此不作細致分析。
仔細梳理政策流線,可以發現它們清晰指向了一個育人目標: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立體生長。
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關系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是深入推進立德樹人的重大舉措,也是2021年責任督學重要內容,要在年底前實現所有中小學校全覆蓋。
“雙減”出臺,直指教育的高質量。一方面嚴格治理校外培訓機構,規范培訓市場供給,另一方面,嚴格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好教育教學安排和管理服務。
“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出臺,是從國家層面明確職業教育定位,揭示了職業教育的獨特作用,使職業教育跳出分級陷阱,明確“職業教育”同樣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通道。
“教育評價”相關政策出臺,是向各級政府、學校重申:只有立好教育評價指揮棒,才能更好地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建設健康的教育生態。
來源:新校長傳媒
轉自:校長派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