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0+藥店、1張網,云天勵飛用AI開啟疫情防控3.0階段
來源:云天勵飛 編輯:lsy631994092 2021-07-06 11:52:54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日,多家媒體紛紛為深圳戰“疫”的科技力量點贊。其中,云天勵飛為深圳打造的疫情防控平臺更是成為關注焦點,這個平臺究竟有何亮點,能夠吸引如此大量的關注?
《深圳特區報》6月14日頭版報道了云天勵飛疫情防控平臺
證券時報、i深圳、學習強國、龍崗融媒等媒體和平臺紛紛報道云天勵飛疫情防控平臺
從人海戰術轉為智慧防控
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亂了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早期缺乏經驗和成熟的應對策略時,各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要采用“人海戰術 ”,這是疫情防控的1.0階段 。
這時大量基層工作人員需要加班加點,整理眾多居民申報的個人行程、測溫數據等信息,整理后還需要錄入電腦,用電子郵箱等傳統手段上報匯總。
“人海戰術”在新冠疫情早期的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依靠大量人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式,無法滿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求,疫情防控的手段急需向智慧化發展。
智慧化的第一步是實現數字化 ,在出入口處設置無感測溫設備、網格員通過APP錄入防疫相關信息等手段,都是疫情防控工作走向數字化的表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初步引入科技手段,這一階段可以稱為疫情防控的2.0階段 。
引入科技手段后,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的確得到了提升,但是也隨之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出入口處的無感測溫設備僅可在單點發揮作用,但測溫數據卻沒有形成匯聚,無法與其他因素關聯,從而挖掘出更大的價值。
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疫情形式的分析、趨勢的研判變得日益重要,因此疫情防控的手段還需要進一步升級。
云天勵飛為深圳打造的疫情防控平臺,開啟了疫情防控的3.0階段。
該平臺接通了全市6300多家零售藥店 以及部分農貿市場 、交通樞紐 、社區 的測溫數據,形成“測溫一張網 ”,并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研發了基于個體和宏觀態勢的大數據監測分析模型,與近20個疫情相關的數據系統 打通,形成了集數據采集、哨點監測、研判預警、閉環流轉、輔助流調等多種能力于一體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數據監測與分析系統,為超大型城市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徑 。
首次在超大型城市 形成“測溫一張網”
現在,在深圳的6300多家藥店,都能看到云天勵飛的智能測溫面板機,所有進入藥店的人員均需要通過面板機測量體溫。
通過面板機測量體溫的行為看似“平平無奇”,但背后卻大有乾坤——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將城市關鍵點位的測溫數據按統一標準匯聚到統一平臺上,形成全市測溫數據“一張網”。
雖然出入測量體溫已經成為疫情防控的“常規動作”,但這個“常規動作”卻存在不少“漏洞”。
一是測溫設備不同、安裝方式不同,測溫效果難以保證 。各場景采用的測溫設備五花八門,不同設備的測溫效果不盡相同,而且測量位置也不統一。比如,有的測溫槍僅測量人員手腕的溫度,有的則測量額頭溫度;有的無感測溫設備安裝在戶外,有的則安裝在室內……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測溫數據的精準度。
二是測溫數據的價值沒有得到挖掘 。雖然測溫設備遍布城市各場景,但這些測溫數據僅用于排查個體體溫異常狀況,但卻沒有匯聚到統一的平臺上,形成測溫大數據,無法對區域疫情狀況進行分析研判,也無法與其他防疫相關數據建立聯系。
三是沒有形成業務的閉環 。測溫設備測量人員體溫后,僅顯示溫度正常與否,但對體溫異常的情況卻沒有具體的處理流程與機制,這讓測溫工作逐漸流于形式,對實際的防疫工作幫助有限。
解決這些“漏洞”的方法,就是構建全市“測溫一張網”,匯聚全市測溫數據,為大數據分析構建基礎。但面對五花八門的設備、協議,還有成千上萬的測溫點位,這張“網”該從何織起呢?
在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后,云天勵飛首先鎖定了“四高”場所 :以藥店、診所等為代表的高風險人員場所 ;以農貿市場、冷庫為代表的高風險場所 ;以機場、車站等為代表的高流動性公共場所 ;以學校、養老機構為代表的人員高密度聚集性場所 。
而其中,藥店又是“四高”場所中的重點防控場所 。從過往疫情反復的案例來看,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有去藥店購買發燒、止咳等藥品的行為。由此可見,藥店是疫情防控工作升級的重要抓手。
因此,云天勵飛首先選擇在全深圳市的藥店部署統一的無感測溫設備 ,按照統一的采集方式 、統一的傳輸協議 、統一的數據加密手段 ,匯聚藥店這個重要“哨點”單位的測溫數據,初步形成了深圳市“測溫一張網 ”。
在此基礎上,平臺還試點接入了部分社區、醫院、交通樞紐等第三方已建測溫設備數據。未來,平臺還將逐步覆蓋更多場所,最終形成覆蓋全市測溫點位的“一張網”,實現測溫數據實時匯聚、區域測溫數據可視化、測溫趨勢可研判 。
首次構建“微觀-中觀-宏觀”疫情防控閉環
測溫的目的在于排查疫情,但如果僅有測溫數據,不將測溫數據與防疫的具體工作相結合,“測溫一張網”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云天勵飛為深圳打造的疫情防控平臺,不僅首次織成了全市“測溫一張網”,更重要的是,這張網幾乎“網”住了幾乎所有防疫所需要進行的業務流,打通了近20多部門的平臺和系統,并實現了數據的流轉閉環 。
為充分發揮零售藥店在疫情防控中的“哨點”監測作用,省藥品監管局制定了《需實名登記報告的退熱類藥品目錄》,今年5月省藥品監管局又繼續優化了該目錄,制定了《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
過去,藥店工作人員主要采用傳統的方式記錄和匯聚信息。比如,通過測溫槍測量溫度,再用電子表格等方式記錄和匯總信息。這樣傳統的方式無法滿足疫情防控需要快速響應的需求,出現疫情時也無法實現快速追溯。
但現在,在藥店部署的智能測溫面板機不僅能夠自動將測溫數據上傳至防疫平臺,而且還能夠將購藥者的相關資料、購藥記錄等信息一并上傳,如果出現購買發燒藥品的人員存在體溫異常的情況,相關防疫“三人小組”能夠迅速收到消息,并開展工作。
可以說,疫情防控平臺將原本需要3-4天的信息傳遞工作,縮短到了幾秒鐘 ,極大地提升了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測溫數據、購藥記錄等數據還能夠通過平臺與疫苗接種記錄、核酸檢測記錄、發熱門診記錄等相結合,為實現疫情的態勢分析、趨勢預判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云天勵飛為深圳市打造的疫情防控平臺,構建了“微觀-中觀-宏觀”的疫情防控全流程閉環 。
在微觀 防控層面,智能測溫面板機能夠初步篩查出體溫異常人員,并進行預警,及時發現潛在的感染者;在中觀防 控層面,一旦發現確診病例,平臺能夠快速協助完成流調工作,挖掘密切接觸人員;在宏觀 防控層面,平臺能夠綜合多維度的防疫大數據對疫情進行研判和預測,做到提早介入,做到早發現、快響應、能預警、可回溯、能閉環 。
“1+1+N”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迷你樣板”
2020年底,云天勵飛在高交會期間正式發布“1+1+N”自進化城市智能體 ,即1張智能化、泛在化、標準化的感知網絡,1個分布式、集約化、自適應、自學習、自進化的城市超腦,N個AI賦能的智慧應用。
疫情防控平臺正是“1+1+N”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一個重要“迷你樣板” :通過智能測溫面板機構建一張標準的測溫感知網絡;通過打造統一平臺,匯聚多維度防疫數據,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分析數據、調配資源;通過構建疫情宏觀趨勢分析、個體體溫預警監測、經營狀態監測等模型,打造智慧化應用,為各大場景賦能,大幅提升防疫效率。
未來,基于“1+1+N”建設邏輯打造的疫情防控平臺,還有無限的擴展空間。
從深化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的角度來看,測溫感知網絡還能夠覆蓋更多場所,接入更多測溫及業務數據后,平臺能夠更精準地分析和研判疫情態勢,做到防患于未然。
從拓展平臺使用場景 的角度來看,平臺還能夠為市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形成城市健康監測平臺,助力提升全市的醫療衛生水平,也能夠幫助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2021深圳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鵬城自進化智能體” ,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典范。疫情防控平臺不僅是云天勵飛“1+1+N”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樣板”,也是鵬城自進化智能體的重要實踐 。
未來,云天勵飛還將繼續以應用驅動、開放生態為理念,構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讓人工智能為更多行業降本增效,為居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