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監控監控攝像機的分類及工作原理?
來源:太平洋安防網 編輯:QQ123 2021-06-09 10:06:20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防爆攝像機屬于防爆監控類產品,是防爆行業跟監控行業的交叉產物,因為在具有高危可燃性、爆炸性現場不能使用常規的攝像產品,需要具有防爆功能且有國家權威機構辦法相關證書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防爆攝像機。目前市場上防爆攝像機有三種:本安型 ,正壓型 ,隔爆型 。
本安型是從限制電路中的能量入手,攝像機內部通過可靠的控制電路參數將潛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點燃規定的氣體混合物能量以下,導線及元件表面發熱溫度限制在規定的氣體混合物的點燃溫度之下。在攝像機內部的所有電路都是由在標準規定條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規定的故障條件)下,產生的任何電火花或任何熱效應均不能點燃規定的爆炸性氣體環境的本質安全電路,由"本安型"攝像機造價比較昂貴,現市場上很少見到。
正壓型防爆型式,就是在攝像機內保持持續的空氣或充入惰性氣體,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通過外殼進入攝像機內部。
目前市場上防爆攝像機最常見的是一種隔爆型防爆型式,它是把攝像機可能點燃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閉在一個外殼內,其外殼能夠承受通過外殼任何接合面或結構間隙,滲透到外殼內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內部爆炸而不損壞,并且不會引起外部由一種、多種氣體或蒸氣形成的爆炸性環境的點燃。把攝像機可能產生火花、電弧和危險溫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殼內,隔爆外殼使攝像機內部空間與周圍的環境隔開。隔爆外殼存在間隙,因電氣設備呼吸作用和氣體滲透作用,使內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當其發生爆炸時,外殼可以承受產生的爆炸壓力而不損壞,同時外殼結構間隙可冷卻火焰、降低火焰傳播速度或終止加速鏈,使火焰或危險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間隙點燃外部爆炸性環境,從而達到隔爆目的,于是許多以生產這種隔爆外殼為主安防企業,比如深圳市萬誠科技有限公司。
其實產生"爆炸"和產生"燃燒"所需要素差不多,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才可能發生:
第一,必須存在爆炸性物質或可燃性物質;
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質,主要是空氣中的氧氣;
第三,就是還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電弧和危險溫度等),它提供點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存在,才有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就不會產生燃燒和爆炸。而在礦井、化工廠、軍工廠、軍火庫、油田、油庫等危險品生產或儲存地,前兩個條件基本具備,第三個條件,就是來自工程商介紹的攝像機,因為普通攝像機的密封性能不可能阻止可燃氣體進入機體,而普通攝像機的電子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時,都有可能產生火花、電弧和危險溫度,于是遇到進入機殼的可燃氣體,這樣安裝的攝像機不但起不到安全的初衷,倒成為了一個"定時炸彈"。而真正的防爆攝像機的制造原理,也無非是為了讓以上三個條件不同時具備,才真正起防爆的作用。
隨著人們的安全意識遂漸提高,理論上防防爆攝像機應用的場應當會越來越廣,但事實上,防爆攝像機的用量并不是很大,為什么呢?
1、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一臺防爆攝像機的價格,要比同參數的普通攝像機高出一大截。國內的工程商和用戶對這些高價位產品還沒有一個較高的接受度,還是需要時間去培養和轉變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意識,這也大大制約了防爆攝像機的普及。
2、第二個原因就是大家對"防爆"必要性的認知度不夠。
3、第三個原因便是周邊配套設施不夠"防爆"。一臺再好的防爆攝像機,如果不配備防爆的后端設備或者專業的施工,那也發揮不出防爆的效果,例如采用的不是防爆云臺,又或者傳輸線材外露等都會存在安全隱患。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