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站在風口,多個城市已“起飛”
來源:物聯傳媒 編輯:QQ123 2021-06-09 08:30:05 加入收藏
各國都在推進智慧交通項目,但在全球智慧交通系統的推廣應用上,美、歐、日已經先行一步,正處于產業化基本形成和大規模應用階段。智慧交通該如何智慧化?它要如何實施?現今我國智慧交通發展成果如何?
何為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不同于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的技術和范圍革新。
智能交通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提出的理念,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的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
2009年被IBM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它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融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高新IT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信息服務。大量使用了數據模型、數據挖掘等數據處理技術,實現了智慧交通的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
智慧交通是需要人、車、路三位協同,人與車、車與路的信息交互共享,打破藩籬,實現交通一體化。發展智慧交通而不是智能交通,是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高效協同,從科技感提升到科技體驗的層面。
新基建是智慧交通的建設基礎,但在此基礎上需要數字政府作為推手去推動項目實施。智慧交通建設需要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運作,數據處理尤為重要,以城市交通為例:
1、數據采集
這需要在城市道路范圍布局的所有傳感設備采集的大數據都可被利用,結合衛星定位、智慧燈桿等將城市道路情況、車輛行駛情況繁雜的大數據進行精細采集,同時,對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產生的各類移動數據流做到實時采集上傳。
2、大數據處理
交通數據的一個特點就是數據量大且異構源多,城市建設中的許多設備每天產生的大量原始數據,需要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精準高效的處理和分析,并且能及時反饋到用戶終端。
3、數據處理中心規劃
數據處理中心像是一個匯總站,通過專網通信連接采集設備和服務器 ,對各種被采集的數據進行匯集、存儲、處理和分析,然后轉化為相應的交通信息反饋給各大平臺應用,實現數據信息具象化。
4、公共網絡發布
城市中布局的各種設備使用的通信網絡是不一致的,在經過數據中心處理之后的信息通過GIS和GPS 技術將城市路況和路線指引規劃反饋到用戶終端。
在道上的智慧交通建設
相比于日、美、歐,我國的智慧交通建設確實是起步晚了。但在快馬加鞭地追趕下,我國城市智慧交通逐漸上道。
一四五規劃的出臺,明確我國要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我國是當今世界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又是交通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因此交通建設亟需跟上時代發展。
我國各大城市積極助力推動智慧交通建設項目,據數據顯示,2019年完成公路建設投資21895億元,2020年上半年千萬項目規模達到103億元,各大城市分別在城市停車管理、高通ETC收費管理、公共交通、紅路燈管理等領域都進行了智能部署。
昆明市政府攜手阿里云打造智慧交通體系,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務,實現無人值守、先享后付、預約停車、停車導航等智慧應用,大大緩解目前昆明的交通擁堵狀況。
上海公安部門全面推進上海城運系統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統(IDPS系統)建設,用“城市大腦”實時感知和綜合測算人、車、路等交通要素,動態分配路權,智能誘導交通。
河北保定采用百度ACE智慧交管解決方案,通過車道級交通流感知、海量數據全域優化、綠波速度實時推薦等技術,有效減少某一方向已無車通行,但綠燈信號卻仍在持續放行的問題。
河南全省高速實景路況全面開放,市民可在微信“云視頻”直觀掌握全省 6000 余路高速公路、收費廣場、服務區等區域的實時路況。
在全國擁堵城市排行位列第三的長春應用眾多先進技術,量身訂制了長春市交通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交通態勢感知,提升交通擁堵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率先實現5G SA獨立組網全覆蓋的深圳也在智慧交通領域取得優秀的成果。5G+AI構建“感知-認知-診斷-優化-評價”的全閉環,打造智能管控“一張網”,提升交通運行管控能力,提高了市民整體出行效率。
城市交通與新技術的結合愈加緊密,產生了豐富的具有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產品,獲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
總結
始于出行,融于生活。智慧交通現在是各大城市都在響應政策和時代號召積極推進的項目,已然集體上路,隨著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成熟應用,各大城市聯手打造“全國一盤棋”未來可期,智慧交通行業融資規模及數量將迎來一個高速增長期。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