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銘測評】相比TVS-1000A和1200A虛擬演播系統與TVS-2000A有何不同?
來源:洋銘 編輯:lsy631994092 2020-03-03 09:39:51 加入收藏
隨著國家有關新媒體發展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信息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裝備廠商開始逐步打開家門,探求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教育、自媒體等行業的契合點。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各大媒體裝備廠商為用戶帶來了大量功能更加豐富、性能更加強大、操作更加便捷的新媒體制作工具,其中上海洋銘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銘)旗下的TVS-2000A虛擬演播系統作為一顆閃亮的新星,憑借著超高的性價比和強大的虛擬制作功能,得到了來自多個行業用戶的密切關注。在本文中筆者將以用戶的身份和角度,結合個人在測試TVS-2000A過程中得到的經驗體會,圍繞著各行業用戶對此系統最為關心的5個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解和說明。
問題1:相比TVS-1000A/1200A虛擬演播系統,TVS-2000A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利用虛擬演播系統來進行節目制作的這種手段早在20世紀70、80年代就已普及,但當時市面上的虛擬演播系統通常價格非常昂貴,動輒超過百萬元的建設成本往往令預算不足的用戶望而卻步。而洋銘的TVS-1000A虛擬演播系統自2014年上市以來,憑借著較高的產品性價比、出色的節目產出能力和優質的售后支持服務,不僅對傳統媒體裝備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同時也一舉俘獲了電視臺、中小型企業和各大高校網院的青睞,成為了虛擬演播領域的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系統解決方案。2016年洋銘趁熱打鐵地推出了次世代產品TVS-1200A,該系統在TVS-1000A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功能配置、優化用戶體驗、解決系統漏洞,作為一款更為成熟的產品,TVS-1200A很快在媒體裝備領域掀起一場訂購熱潮。盡管當前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是硬件裝備領域的發展瞬息萬變,但時至今日TVS-1200A依然可以作為中小規模虛擬演播室建設的首選系統解決方案。
TVS-1000A
TVS-1200A
當然,TVS-1000A和TVS-1200A也并非可以永立潮頭,如果說這兩個產品代表了上一世代虛擬演播系統的成熟,那么在2017年誕生的TVS-2000A三維跟蹤虛擬演播系統則代表了未來虛擬演播系統發展的趨勢。一言以蔽之,TVS-1000A和TVS-1200A是基于二維觀念打造的,而TVS-2000A則是基于三維的觀念,這正是TVS-2000A與前代產品最大的不同之處。熟悉TVS-1000A和TVS-1200A的用戶都知道,這兩臺設備本質上是通過拼疊圖層的方式來實現虛擬拍攝和包裝的,即最終畫面由“前景層(帶Alpha通道和RGB顏色的圖像)+人物層(通過摳像解算得成的動態視頻)+AUX層(外界圖像信號)+背景層(圖片或基于三維虛擬場景渲染得出的圖像)”拼疊而成。雖然可以在背景層中使用三維軟件渲染圖像,整體畫面能夠呈現出類三維空間,但畢竟背景所使用的仍然是平面圖片,因此這種制作形式仍是基于二維的設計理念,其優勢在于能夠方便絕大多數用戶快速理解和上手,但劣勢同樣明顯——畫面中的元素缺少真實的透視關系和空間反饋。
專業的說,是畫面當中的每一個獨立元素,在畫面運動時只能保持絕對的視覺距離,且對于整個內部空間的光照、反射條件缺少反饋。粗淺的說,就是不符合人眼的視覺識別習慣,使用TVS-1000A/1200A制作節目時,如不經過細致的構圖和光線調整,成片產出后會給受眾很虛假的觀感,這種情況在基于二維的運動鏡頭拍攝時更加明顯,特別是在推鏡頭的時候,由于背景層和人物層之間不能產生相對的透視關系,反而呈現出等比例的縮放,加上位圖放大失真的因素,會瞬間讓觀眾產生一種在“看照片”的感覺。這一問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也許無傷大雅,但這卻成為限制TVS-1000A和TVS-1200進入專業級演播系統行列的主要門檻。為什么呢?因為人對于物理空間的認知是以三個維度為基礎的,同時,基于虛擬技術來無限地還原現實物理環境是所有相關虛擬制作類產品的終極發展目標——這也就是TVS-2000A的設計原點。
識別圖中二維碼,查看產品詳情
TVS-2000A作為入門專業級虛擬演播系統,與往期設備存在質的不同。它是基于三維PBR(Physically-Based Rendering)技術的跟蹤虛擬演播系統,在這個概念當中,有三個關鍵詞——三維、PBR和跟蹤,這三點同樣也構成了TVS-2000A的核心價值,在接下來的版塊中,筆者將通過后續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說明。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