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聚焦:TCL更名的背后
來源:投影時代 編輯:lsy631994092 2020-01-17 10:24:45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海信電器改名海信視像、創維數碼改名創維集團、青島海爾改名海爾智家……這股從蘇寧電器改名蘇寧云商開始的“起名潮”終于落在了TCL頭上!
但是,比較上文列舉的五個改名案例,不難看出,TCL從集團到科技的變化,是“范圍變小”,而其它四家都是在“范圍”變大。這種截然不同的思路背后,到底有多少“內涵”變革呢?
你不了解的TCL集團
說起TCL集團,消費者最熟悉的可能是彩電產品——2018年全球出貨三甲之一,預期2019年大概率蟬聯第三。同時,TCL對阿爾凱特的收購、對湯姆遜的收購,在本世紀初也名噪一時。
但是,除此之外,TCL集團的業務涉獵相當廣泛:比如,地產和產業園開發、電商業務、對外投資,甚至小額消費貸款……不僅僅是全套的家電產品,更涉及上下中游和產業服務業的眾多環節,這是TCL直接叫自己“集團”的原因。
而現在,1月13日早間,TCL集團(000100,SZ)公告稱,為準確反映公司的業務范圍和經營情況,清晰闡述公司致力于全球領先科技企業的戰略定位,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為“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集團還是集團,但是中間加了科技兩個字——尤其是簡稱,從TCL集團直接變成了TCL科技:至少從字面看,TCL的戰略將“更加聚焦于科技創新和制造”產業:需要更加聚焦“主業”垂直鏈條這恐怕是,TCL此次改名傳遞給行業、市場,尤其是內部的最大意義!
改名操作“久”已
按照業內普遍的說法,2017年,甚至更早TCL集團就在規劃“業務板塊”的重新理順。即A股上市主體TCL集團變更為半導體顯示為核心的“上游板塊”載體,其他終端家電和消費電子產品業務,打包到香港上市公司——主業一分為二!
2017年,最初的業務重組版本是“TCL集團”剝離非半導體顯示業務,并更名為“華星光電”。但是,由于需要剝離的業務規模占據“營收絕大部分”,且當時華星光電在建項目規模超過投產規模,未來經營不確定性很大,這一重組規劃沒有被批準。
2018年,隨著華星光電第二條8.5代線全面投產,第一條11代線投產在即,TCL集團業務重組的條件更加成熟:2018年12月底,TCL集團拋出了一份重磅重組方案,擬合計以47.6億元向TCL控股出售8家公司的股權。2019年4月,TCL集團完成重組并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自此TCL集團由多元化經營轉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并發展產業金融和投資業務以支持和賦能主業發展。
2020年1月份,剝離傳統終端業務之后的TCL集團也正是更名為“TCL科技集團”,簡稱TCL科技。這一過程可以看到,TCL改名有一個重大的產業前提,那就是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規模做大做強:數據顯示,剔除重組業務數據影響(即備考口徑下),TCL科技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411.56億元,同比增長19.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77億元,同比增長19.28%。
目前,華星光電有6條面板產線,分別為2條8.5代線生產TV面板(單條產能位列世界前位,且隨著LG和三星韓國LCD產線減產,單條線規模渴望成為業內最大)、1條6代線生產LTPS手機面板、1條6代線生產AMOLED手機面板和2條11代線生產TV面板(一條投產并在擴產中,一條即將建設完成),這些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此外,TCL還擁有一條4.5代新技術驗證試驗線。這些產能分布,決定了TCL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中小尺寸面板(例如手機)已經完成技術布局,將進入產能提升規劃期(是否有新線布局,2020年將見分曉)。
所以,這些前后的信息和產業變化可以看到,TCL有一條在半導體顯示上持續投資和擴張的清晰戰略。而半導體制造業投資巨大,這決定了未來很長時期半導體顯示版圖,就是TCL整個集團最強的核心業務板塊和資產集中業務:TCL集團更名TCL科技,實至名歸。
聚焦“屏上平臺”的嶄新TCL科技
經過2018-2019年的重組調整之后,新TCL科技的業務聚焦半導體顯示和關聯的產業金融與投資業務。那么這一業務到底是什么呢?
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是TFT基板為關鍵的制造與創新工藝,并結合“上層”光閥或者發光材料產品。具體講涉及非晶硅TFT、低溫多晶硅TFT、金屬氧化物TFT、LCD液晶成膜、OLED材料成膜(蒸鍍工藝和印刷工藝)、QLED材料成膜(印刷工藝)、LED晶體顆粒TFT上巨量轉移(Mini LED on TFT產品)等具體核心工藝與產能,以及中游的顯示模組項目。在此基礎上,可以拓展傳統顯示、柔性顯示、VR/AR顯示、車載顯示、電容觸控屏幕、屏上IC等應用產品。
同時,這種半導體顯示產業,對上下游基本有1:2的產業帶動作用。即圍繞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6條生產線,至少是一個近5000億元的上下游產業鏈版圖——如此巨大的產業鏈規模,足以成就一家大型上市公司。
此外,新TCL科技還圍繞半導體顯示,以及智慧化、AIOT產業鏈展開產業金融和投資業務。例如,2018年上半年,TCL成立了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的投資產業基金。當時,TCL李東生指出,“我們投資的主要是芯片設計項目,目前已有兩個項目成功了,其中一個芯片公司已經上市,未來還將有其它企業陸續上市。”——2019年,TCL早期投資的“晶晨半導體”也已經成功在科創板實現IPO。2019年11月20日,TCL集團宣布與融創嶺岳合作設立30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此前,公司還參與設立了23.1億元的重慶中新融鑫基金。
半導體IC開發方面的投資,與顯示產業和顯示終端產品可以形成“產業鏈”協同,有助于加強TCL半導體顯示產品的“體驗”和終端應用方案技術的升級,形成良好的橫向產業互動效益。
另一方面,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基礎技術,并非僅僅適用于“傳統顯示”應用。以TFT基板和板上成膜工藝為基礎,利用材料創新,可以發展出更多先進應用產品,例如電子皮膚——可以成為很多面傳感器的重要技術載體,并提供大面積傳感器的技術工藝方案。或者說,TFT及其之上的材料成膜、成盒工藝,是一種共性的基礎電子技術:區別于單體獨立電子器件,這是一種“面性”電子產品工藝,在未來應用中有著眾多想象力。
“一種屏上平臺,多種應用價值。”這是TCL半導體顯示工藝技術的未來。在這一產業路線下,TCL科技可以做的文章很多,未來的發展壯大充滿想象力。
TCL科技——中國制造的升級范例
2019年,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國內企業,包括華星光電、京東方、惠科等等都在“擴大產能”;而全球其它半導體顯示產業企業卻基本都在收縮產能。
例如,三星顯示SDC在3Q19將L8-1-1產線關閉80K的月產能,將L8-2-1產線關閉35K的月產能;華映CPT將L2產線的105K產能全部關閉;樂金顯示LGD在4Q19將P7產線關閉50K的月產能,將P8產線關閉140K的月產能……這些產能關閉量,幾乎相當于消失了一家世界級的面板巨頭。LG更是在2020年初表示,韓國LCD面板將全面停產。
“一方面的增加、另一方面的減少”,全球顯示產業中心向中國大陸轉移,并借由OLED、10.5/11代線、柔性和未來印刷顯示占據“全球”高地,已經成為事實:“在資本、技術和產能”三密集型上游產業,本土軍團實現“數量和質量”雙輪快速躍升,這代表“我們制造業升級”的新成績,行業專家指出,這個大背景是認知TCL改名事件,必須清楚了解的基礎。
某種意義上,顯示面板,就是TCL彩電的“產業升級”;TCL科技,就是TCL此前終端產業和流通價值的“高質量發展”。
通過更新名字,TCL向內外表明,一個嶄新內涵的TCL時代正在到來:這就是上游的、核心的、高質量的技術創新和工藝制造的領先——TCL科技,更為聚焦主業、更為聚焦尖端、更為聚焦全球制造業的高地。“新產品、新技術、新產能、新思路”,李東生的TCL正在勾畫新藍圖。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