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屢獲佳績 安防做出哪些貢獻?
來源:安防展覽網 編輯:lsy631994092 2019-12-16 11:42:43 加入收藏
我們確實在地震預警方面取得了進展。2019年12月9日,四川省綿陽市發生里氏4.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地震預警系統發出了預警;12月5日,河北唐山市豐南區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居民均收到預警;6月17日,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預警。
即便預警并非預測,但提前發出預警,就意味著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將被拯救。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傷亡14%,時間為10秒時,減少傷亡39%,時間為20秒時,減少63%。
那么,在AI大熱今天,安防及人工智能在地震預測、救援方面又有哪些進展呢?
助力地震預警 提高人們警惕
聯網地震預警技術是一個全自動 物聯網,可實現秒級響應。這一功能的實現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當地居民發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民眾在聽到警報時即可及時避險、減少傷亡,重要工程可以進行緊急處置,減少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
其中,報警產品的應用有利于及時監測新震情。報警產品主要是報警 傳感器的應用,如震動感應器、溫度感應器、煙霧感應器等等。當建筑發生輕微晃動或者局部位置引發明火煙霧時,傳感器可將信號傳遞給報警主機。報警主機聯動到整個安防系統,觸發整個系統中的報警裝置,警示人員逃離。此外,用地震 報警器監測到新震情也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分析在視頻安防行業應用已久,應用較多的智能分析規則主要有快速移動、人員聚集、徘徊、跨界等等。根據地震前的一些預兆性知識,如震前動物會有反常性的行為動作,將這些動作設置到智能分析規則,作為一個反常現象的參考,提醒相關人員的注意。
總而言之,地震發生時,時間短、強度高,安防產品可以作為個人或者企業單位的預警機制產品來應用。提高人們在地震前的警覺,以便在地震發生時及時撤出受災區。
參與震后救援 守護公眾生命安全
當前技術畢竟只能實現預警,而非預測,這也導致只能減少傷亡,而非避免傷亡。因此,震后應急救援仍舊非常重要。
在搜尋幸存者時,生命探測儀和熱成像攝像機能夠幫助救援人員在難以接近和難以預測的自然環境下探測是否存在生命跡象并更快的了解傷員情況;災后地形復雜,找到傷者后,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遠程醫療救援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遠程醫療運用計算機、通信、醫療技術與設備,通過數據、文字、語音和圖像資料的遠距離傳送,實現專家與病人、專家與醫務人員之間異地“面對面”的會診。
此外,地震后交通癱瘓,智能交通產品可以幫忙指揮部門實時監控各個路口的車輛信息,及時安排相應的車輛控制工作,讓救援人員及時到達現場,實施救援。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