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推進VR/AR/全息技術與影視媒體/文化演藝的深度融合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鐘詩倩 2017-06-26 14:04:48 加入收藏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明確“十三五”時期現代服務業領域科技創新的目標、任務和方向,科技部印發了《“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該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研究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融合技術,開發實時表演捕捉、虛擬攝影、可視化預演、立體3D等實時交互虛擬化電影制作技術與系統,研制全景電影、虛擬現實電影、增強現實電影實驗裝置,促進虛擬現實與影視科技協同發展,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
《“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部分原文如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增強文化軟實力要求現代服務業必須加速文化與科技融合,著力驅動文化創新。“十三五”期間,科技將為文化發展植入更多的創新基因,將加速文化生產方式及發展模式的變革,將帶來文化傳播傳承方式新革命和文化消費方式的新變革。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一大批新興文化業態必將應運而生,將全面助推文化服務運營和文化產業鏈整合的大繁榮。必須在文化管理、文化創意、文化生產、文化展示、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加快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斷解放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提高服務數據和內容的展示、分析和管理水平。研究服務數據的存儲、分析、挖掘和可視化技術,利用數據倉庫等數據服務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在虛擬現實、全息成像等方向提出原創性理論和方法,研發技術實現系統和裝備。在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數字版權追蹤等領域取得突破,形成服務交易管理的技術體系。面向服務資源智能化、精細化、知識化帶來的碎片性管理需求,重點研究多模態服務資源的語義標簽體系和知識標引規范、多源異構服務資源關聯和融合關鍵技術、跨媒體資源編目和內容分析等,為服務資源共享和專業知識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
深入實施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強化文化科技資源整合和統籌規劃,提升文化產業技術、創意和設計水平及文化內涵,提高文化產業整體實力。
(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服務
開展中華民族民間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藝術資源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示范。研究中華民族民間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藝術資源數字化關鍵技術,匯聚各類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數字化資源,建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資源池,研究開發民族民間傳統藝術資源標識規范與標識管理服務系統,開發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數字化文化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創新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數字文化資源公益服務與商業運營并行互惠的服務模式,為民族民間藝術劇目創作和工藝產品制作提供精準元素內容服務、精準素材內容服務、精準作品內容服務、內容聚類服務、藝術形態聚類服務、內容源流地位置服務等社會化服務。
(二)文化藝術展演服務
推進文化藝術展演技術集成系統裝備的研發與應用。聚焦演藝創編、交互體驗、智能演藝裝備等方向,突破虛實互動協同展演設計與布景呈現、三維成像與智能交互、聲光電一體控制與多維綜合展演等技術,研發展演時空變換、虛實與視聽呈現、實時監測與智能調度、虛擬現實互動引擎、跨平臺高清顯示與控制等系統與裝備,顯著提高文化藝術展演技術支撐能力。針對文化互動實景展演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文化互動實景展演系統、建筑文化藝術設計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的研發,推動民族文化藝術與現代展示技術的有機結合。
(三)內容知識服務
加快專業內容知識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模式創新。集成跨媒體內容知識標識與內容關聯相關技術,研制數字內容關聯標識注冊管理與解析服務系統平臺,實現跨媒體內容知識資源的統一標識、數據交換、虛擬調度、透明訪問和跨平臺協同管理。構建開放式專業內容資源知識服務眾智平臺,提供專業知識制作、知識管理和服務等功能,促進數字內容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四)影視媒體服務
促進影視媒體融合服務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融合技術,開發實時表演捕捉、虛擬攝影、可視化預演、立體3D等實時交互虛擬化電影制作技術與系統,研制全景電影、虛擬現實電影、增強現實電影實驗裝置,促進虛擬現實與影視科技協同發展。開發基于統一認證的電影發行放映網絡服務平臺,提升電影發行放映技術服務、市場運營和管理監督水平。研發業務認證與授權、視聽內容聚合與版權管理的媒體融合制播與集成播控云平臺,開發適應多形態要求的融合媒體終端、家庭多功能交互與娛樂智能終端。建設影視傳媒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專業影視制作效率和質量。
(五)文化旅游服務
利用新技術加快文化旅游服務數字化發展。研究旅游文化和生態環保綜合評價技術,構建集文化資源虛實展示、地理信息服務、文化旅游大數據商業智能分析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服務云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數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示范,提供文化遺產資源虛實互動、旅游地理信息導引、旅游產品營銷、線上線下演出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綜合服務。研究博物館與古遺址智能展示、文物保護和智慧管理技術體系,設計開發智慧博物館、古遺址智慧博物館、古遺址百科知識庫、文化藝術產品的綜合展示和服務平臺。
(六)文化創意設計服務
促進文化創意產品創作設計的民族特色化、網絡化發展。將傳統文化資源引入文化產品生產創作領域,開發傳統和民族文化素材知識庫,提高文化產品創作和制作的效率及水平。研發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采集、抽取、特征分析工具,構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符號數據服務平臺,分析傳統文化元素符號的時代情感特征,提供文化元素符號的藝術創作工具,推動傳統文化元素符號在現代創意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文化素材交互式重構技術,推動基于人機互動的文化產品設計技術應用,為文化內容創作和文化產品創意設計提供重要技術支撐。面向“互聯網+”時代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需求,建設文化產品柔性設計與智能制造眾包服務支撐平臺,提供個性化創意創作、智能化設計制造等服務。針對日益增長的大眾文化藝術品消費需求,開展文化產品網絡協同設計制作眾包服務平臺的應用示范,培育文化產品網絡化服務制造新業態。結合“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構建文化創意設計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支撐跨境文化電子商貿服務業務的開展。
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交融是發展的必然趨勢,VR、AR、全息等技術的介入也將助力文化科技協同發展,此番規劃的印發更是對優秀VR內容生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