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巨頭大華股份要造車?首款產品或18年量產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鐘詩倩 2017-03-21 10:03:01 加入收藏
這是一家什么背景的企業?為什么要造車?資金從哪兒來?有資質嗎?何時能量產?近日,帶著一連串的問題,筆者來到了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后簡稱零跑科技)坐落在杭州的研發中心;隔天,又參加了其在金華舉辦的品牌發布會。下面是筆者在發布會現場隨手拍的幾個片段——一家新興車企,就這么正式亮相了。
準備就緒
在零跑科技的研發中心,筆者看到了兩輛mule car(試驗用車),其中一輛貌似是用本田的車身,搭載零跑科技自主研發的動力總成。同一房間內,5名工人正手工將一節節鋰電池做絕緣處理。“我們的電池包能量密度可達130Wh/kg”,零跑汽車的工程師介紹,整車的三電技術將完全由他們自主研發。
在產品規劃上,零跑汽車現有兩個整車項目,目前共投入了1.5個億的研發成本。第一款車或將是一款A0級純電動轎跑車型,內部代號S01,續航里程360km,初步定價12-15萬,目前已完成樣車試制,預計明年在北京車展亮相;第二款車是一款續航里程150km的小型電動車,目前已完成概念造型設計和平臺基礎定義,計劃于2019年上半年量產。
“零跑的首款車上,會加入我們最新研發的鎂鋁合金輕量化固件”。品牌發布會現場,重慶延峰安道拓總經理冷嚴作為供應商代表為其站臺。除此之外,松下電池、江森自控、英飛凌等都在其供應商列表內。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當天,零跑汽車的制造基地也正式揭曉。新工廠位于金華市新能源汽車小鎮,占地550畝,一期規劃產能5萬輛/年。
幾乎沒有宣傳,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就默默地把前期工作準備就緒了。這背后,離不開另一家公司的戰略性支持。
跨界造車
“零跑汽車是大華公司的第二次創業”。朱江明是零跑科技的董事長,同時也是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后簡稱大華股份)的聯合創始人。創業對他來講并不陌生。
零跑科技董事長 朱江明
主營“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大華股份,是朱江明的第一次創業:“1992年,我們從五千塊起家,經過25年的努力,如今大華已經成為百億市值的科技公司。”據悉,2016年大華股份銷售額達到133億元,同比增長32.3%,利潤總額達到20.1億元,同比增長19.23%。
與一些“PPT造車”的案例相比,大華的造車故事,低調得多。
早在2015年3月,大華就內部啟動了造車計劃。2015年9月,大華股份發布公告:擬與控股股東傅利泉、董事朱江明及非關聯人共同出資1億人民幣設立浙江卓行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3,3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3%;傅利泉出資3,200萬元人民幣,持股32%,朱江明出資2,000萬元,持股20%。這個暫定為“卓行科技”的公司,便是今天的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有意思的是,筆者在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網上看到,2016年12月,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對其“一般經營項目”進行了一次變更,除了包含原有的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配件的開發、設計,汽車、汽車配件銷售等項目外,又新增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一項。這或許意味著,經過一年的摸索,零跑汽車在“申請資質自己生產”和“找傳統車企代工生產”兩種造車途徑中,選擇了前者。
然而,截止到目前,零跑科技并未拿到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目前正在爭取資質的審核,我們努力做我們能做的事情,希望能得到政府的認同。”關于造車資質的問題,朱江明還是比較樂觀。
技術拐點
在“安防行業”位居全球第二的大華股份,為何也要跨界造車,趕這波熱潮?在朱江明看來,是技術的轉折點到了。
“進入新的行業,要抓住技術的轉折點。2000年,大華抓住了視頻監控從錄像帶到硬盤的數字化技術拐點,利用這個契機,大華從零開始進入了安防行業。”朱江明認為,汽車行業的技術轉折點也將到來,“電動化、智能化是汽車行業的技術轉折點,我堅信這個轉折點一定會來。隨著技術、用戶認可度、充電設施的逐步提高和完善,現在進入,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
正如不少傳統車企將“智能汽車”作為企業升級轉型的戰略一樣,跨界造車的“大華們”,也是看中了未來汽車潛在的能量。麥肯錫在《2030汽車革命的八大趨勢》報告中指出:“受共享出行、互聯服務和性能升級的推動,汽車行業的收入將因新的商業模式提高30%,即增加1.5萬億美元”。
技術迭代給了“外來者”機會。“大華公司在2015年就實現了銷售額百億的目標,企業更高的目標是從百億到千億。”朱江明說,“全球安防市場整體蛋糕是1000個億,大華要實現千億目標,只依托原來的安防產業是不夠的。”顯然,大華把野心拓展到了時下熱門的造車行業。
然而,哪些“外來者”能抓住機會,分得一塊“蛋糕”?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劉宗巍認為:“新興造車企業首先得心存敬畏、扎扎實實地做事情,然后用創新來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那么問題來了:零跑汽車的差異化競爭力在哪里?
依托大華股份的背景,零跑汽車在電子技術和供應鏈體系上,或許有些優勢。但目前依托自有資金進行研發和生產,成本控制或是零跑汽車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除此之外,汽車領域與大華股份現有的主營業務關聯度低,存才經營風險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大華股份能給零跑多久的時間?——“8年吧”,朱江明思考了一下,給出了這個答案。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