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巨龍:未來智慧課堂路在何方?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鐘詩倩 2016-09-23 09:40:09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在國家信息化政策和財政投入的推動下,隨著“三通兩平臺”建設的逐步推進,很多傳統教室連上了網絡,用上了信息化教學設備,并且能夠接入國家、省和區域的各類教育資源,教育教學方式也不斷發生著各種變化,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習慣、熟練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授課,學生也逐漸喜歡上這種現代化的授課方式,“智慧課堂”彷佛也離我們越來越近……
對“智慧課堂”的迷茫
縱觀如今教育行業的相關媒體報道,各地教育局、學校在采購了新的教學設備、引進了新的教學方式時便高呼 “智慧課堂”已搭建完成!這其中有引入電子白板而稱“智慧課堂”的,有引入平板電腦實現教學互動而稱之為“智慧課堂”的,也有引入教學資源而稱“智慧課堂”的,也有引入錄播系統而稱“智慧課堂”的——各個地區的信息化建設環境不一樣,引入的教學設備和解決方案也大不相同,故而對“智慧課堂”的理解也千姿百態,其實質是各地區、學校由于企業產品方案的開發定位不同而呈現出出的多樣化解讀。
對“智慧課堂”概念的眾說紛紜并不是信息化建設中的“百家爭鳴”,缺少標準規范和核心價值的指引只會增加信息化建設的復雜程度,并造成大量資源和財政資金的浪費。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指引和財政的支持,也更依賴于市場中一大批教育科技企業對教育產業的有力推動。然而,企業作為盈利性組織,在市場發展中必將緊緊擁抱其商業發展的本質,他們的戰略重心決定著公關宣傳的方向,他們的產品與技術形態決定了“智慧課堂”如何來定義。于是,“智慧課堂”彷佛被蒙上了層層面紗,我們彷佛觸手可及,又彷佛遙不可及。如何去偽存真、撥亂反正,達成共識、建立統一標準,是目前學術界和企業界應當首要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當然,有些企業在教育信息化行業深耕多年,也意識到如上的問題,我們在觀察中發現,其中深圳巨龍提出的“融合、應用、創新”就是一個不錯的研究視角。
事實上,學術界對智慧課堂的理解也各不相同。IBM最早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隨后出現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課堂等概念。學術界對智慧課堂的理解總體上有兩類,一類是從教育視角提出的,強調師生情智交流,關注學生智慧發展;另一類是從信息化視角提出的,認為智慧課堂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課堂。不僅兩類視角的理解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種視角下,多數的觀點也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進行的學術探索,理解各不相同,不僅沒能充分結合中國教育實踐和信息化發展的真實情況,也缺少教育教學的實際論證。
在發展中理解和把握“智慧課堂”
我們不得不再回顧一下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采用多種電子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綜合運用與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技術稱之為電化教學。進入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多媒體計算機逐步取代以往的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使用地位,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成為一項新的教學方式。后來,隨著深圳巨龍于2001年推出中國第一塊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教學步入了“數字時代”。交互式電子白板除了延續傳統黑板書寫功能外,重要的是具有傳統黑板無法比擬的互動演示、編輯、識別、畫圖、文檔格式兼容等強大功能,提供常用的標注模板,學科符號輸入、繪圖工具等強大的輔助工具,隨時翻頁、創建新頁、書寫過程回放、毛筆字、探照燈、遠程數據共享等強大的特殊功能。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研發和使用,是中國多媒體教學發展史上一項里程碑式的重大變革。到了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全國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浪潮,電子白板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載體,呈現出極快的增長勢頭。隨后擁有更好交互式體驗的觸摸式液晶一體機、智能錄播系統、各種教育資源云平臺出現井噴式增長,直至2016年,以“三通兩平臺”為主要標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我們教育機構、學校和一些企業目前對“智慧課堂”的理解,便是基于2010年-2016年期間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進展,對多媒體教學設備采購和教學應用的一種“代入式”解讀。事實上,很多學校采購了最新的教學設備,引入了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但在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整體情況并不佳,面臨各種問題的困擾,如孤立分散的教學資源信息壁壘高、不成體系,信息化教學活動形式單一、教學模式不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流于形式、未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教學常態,教學行為數據粗放式管理、教育管理與決策缺少有效支撐等問題。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下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反而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認知路徑。規劃中全篇未提及一個“智慧課堂”的概念,但卻對教育信息化的未來五年發展做出了詳細的部署和規劃,也為未來“智慧課堂”的概念落地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到了“十三五”期間的工作原則:“堅持融合創新。要通過融合創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堅持深化應用,要通過深化應用釋放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作用”。在“實現公共服務平臺協同發展”方面,更是提出“‘十三五’末,要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布、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撐教育教學的水平”。
基于“智慧課堂引擎”構建“未來智慧課堂”
可見,對“智慧課堂”的正確理解,既要從各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實踐出發,符合學術性的理論研究邏輯,又要基于國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對未來中國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和指引;既要解決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又要站在行業的高度上提出具有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一向走在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前沿,在中國智慧教育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深圳巨龍,提出了“基于‘智慧課堂引擎’快速打造未來智慧課堂”解決方案,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見解。該方案從五個維度提出了對“智慧課堂”的構建。一,構造 “云-管-端”教育信息化閉環生態圈,實現各級教育資源云平臺的落地,促進教育資源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二,實現各類教育信息化設備高度融合,擁有引擎動力保障,享受信息化課堂教學快速流暢體驗,推動信息化教學的應用普及;三,深化教學應用,推動信息化與教學各個環節的融合,提供云端支持、動態更新的小組合作學習、混合式學習、泛在學習等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智交流;四,基于云計算技術,通過教學大數據的采集、分析,提升課堂教學及教育管理水平,實現大數據的可視化運用和教育教學決策支持;五,形成課堂資源再生體系,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為學生課后學習提供支持。
對此,我們不難看出,“智慧課堂”的智慧性不僅體現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智能化上,更強調設備與設備之間、教室設備與備課、學習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運行和集中管控;不僅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教育云資源供給上,更強調多級分布的各種資源統一管理、快速調用,全新教學資源的生成與分享應用;不僅體現在信息技術與教學各環節的融合上,更強調創新教學模式,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體現在課堂的教學探索上,更強調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提升課堂教學及教育管理水平;不僅體現在教務管理上,更強調構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態環境,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再結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具體舉措,一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便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教育信息化已開始向智慧課堂全面升級,未來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將始終離不開“智慧課堂”這個主題,可以這樣說,智慧課堂是信息化教學的全新時代!如何讓智慧課堂落地到具體教學實踐中,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企業界、學術界的重要課題。
其實,早在第79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上,深圳巨龍董事長兼CEO諸健在接受專訪時便提出了“云化產品使智慧課堂解決方案更落地”的觀點。智慧課堂引擎正是其在探索過程中推出的一款實現“智慧課堂”落地的“云化”創新產品,它上承接“云”、下連接“端”,構建一個基于人、設備、資源和應用的智能化生態體系,其目的在于實現交流互動立體化、評價反饋即時化、資源推送智能化、教學決策數據化,全面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構建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成長,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
對“智慧課堂”的爭議或許還會存在,但其建設和發展方向會越加明朗,有些具有行業發展眼光的企業已經推出了對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接下來需要的是更加務實的實踐和完善!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