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上海道路擁堵 充分利用現代化智能交通技術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航行150 2016-04-20 17:26:0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每個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會覺得上下班高峰是個災難。詩在遠方等著,我卻茍且地堵在路上。在上海,由于大家的上班時間都差不多,所以一到高峰就擁擠不堪。統計顯示,早高峰時,上海8條軌交線路高峰斷面滿載率超過100%,人民廣場、世紀大道等多線換成的樞紐站高峰客流密度2.5人/平米,基本上就是人貼著人。而且堵的不只是市中心,2015年,上海市快速路常發性擁堵區段達到9個,中心城地面道路常發性擁堵區域14個,而且,常發性擁堵區域呈現出以中心區商業辦公為主的區域,逐漸向內中環區域擴展。
為何會這么堵?可謂地不利,也有人不和。先說地不利,首先是地鐵的長度和密度還不夠。在上海市中心城及重點開發區域,無論是地鐵的網絡密度還是站點密度都還比較低,仍有部分區域沒有被軌道交通覆蓋。而在軌道沒有覆蓋的區域,公交線網的布局調整相對緩慢,骨干線、區域線、駁運線三級線網層次不夠清晰。
而且,現在上海汽車數量增加太快,但是道路增加沒那么快。《2015年上海城市交通運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已注冊的小客車達247萬輛,同比增長13%。隨著小客車擁有量的增加,上海快速路早高峰時段車速由初期的提升2-3公里\小時,逐步下降到了只提升0-1公里;晚高峰時段車速由初期提升4-5公里\小時逐漸下降至提升0-3公里。此外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又給交通雪上天霜。比如交叉口的SCATC系統、道路交通指路系統、動態信息誘導系統等,都和實際需求存在差距。
再就是人不和了。其實,很多擁堵都是不必要的,比如因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機動車爭道搶道、超速、占用公交專用道現象普遍。而且,現在交通違法成本很低,交警部門也因為人力有限,導致綜合執法嚴。
如何破解上海交通擁堵,疏通城市交通運輸管道,借鑒國外城市交通規劃管理經驗,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衛星導航技術、電子及傳感器 技術等,建立智能交通 系統,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通暢的道路服務。
一、建立智能交通管理指揮系統。
上海可以采用國際先進的信號控制技術,結合本市特點,構建完善的信號控制解決方案。例如,構建全新的交通指揮中心,實現遠程實時監控路口信號機狀態和車輛通行情況,通過智能計算生成多路口協調工作的配時方案,從而對路口組成進行控制,確保交通流量的最大化。特別是遇到重大交通事件時,能夠及時反應、科學指揮,確保城市的整體暢通有序。
此外,可以創建新型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自動調整區域信號控制時間,從而改變當前交通燈變化時間固定設置的弊端。
二、建立智能出行管理預報系統。
現在,各種手機地圖都有“實時路況”功能。然而,由于信息滯后,許多情況下當駕駛員發現堵車時,已經深陷滾滾車流之中,來不及改道。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舊金山開始試行一個新的智能出行需求管理系統。這個名叫“智慧出行”的系統中有一個堵車預警系統,通過收集每輛汽車的GPS信息及路面的車輛感應數據,來預測哪些路段可能會造成車流劇增。一般情況下,駕駛員可以提前半小時以上就獲悉交通路況預報。
三、建立智能公共交通運營系統。
公交優先是大城市解決交通擁堵的措施之一,但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公交車行駛時間長、時效難以精準確保,從而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為此,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公交車優化智能信號通過系統。如美國洛杉磯的公共汽車信號優先技術系統,就應用了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技術來提高公共汽車運行速度。主要的方法是,對交叉口的晚點公共汽車提前給予綠燈。
此外,還可更多地建立智能公交車到達時間預測系統。歐洲許多車站都有提示到達時間的設備,這給那些沒有智能手機的人提供了方便。同時,其背后的精神可能比設備和技術本身更值得學習,那就是要為所有人著想。
四、建立智能商用車輛運營系統。
在發達國家,商用車輛營運系統是智能運輸系統發展的重要領域。一個有效的商用車輛運營系統,應該包括各種出租車、網絡預約車、電話預約車、專車等從事人員營運的車輛,還包括從事物流的車輛。
近些年,出租車市場得到很大的發展。然而,出租車運營仍然存在空載時間長、上下班高峰供不應求、打車費用上漲、出租車管理和服務有待加強等問題。從英國、荷蘭、愛爾蘭等國家的經驗來看,開展出租車“合乘”試點,對于解決打車難、提高道路使用率和司機的經濟效益都有好處。而一個有效的城市商用車輛管理系統,可以有效促進市場良性發展。政府有必要在政策、法規等方面,進行適當的扶持。
對網絡預約車、電話約車進行同一平臺管理,也是提高車輛、路面使用率的重要組成。應強化細分市場管理,在網絡約車的資質、安全、服務、保險等方面進一步做好管理與服務,確保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在物流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背景下,貨物運輸的速度和效率正越來越重要。應實時監測車輛、貨物和駕駛員的情況。可與營運車隊管理系統和路側設備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集成,主要應用技術包括無線通訊、車輛自動定位和車輛自動監控技術等。
五、建立智能停車管理系統。
解決停車難是交通綜合治理補短板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于許多路段的堵塞都是因違法停車造成的,因此有必要采取疏堵結合的辦法。
一方面,加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步伐。根據上海城市特點和布局,建議在大型商場、醫院、學校附近建設立體停車場,白天供醫院等用,晚上供附近居民使用。為此,應建立停車場基礎數據庫,加快建設公共停車信息系統建設,并通過多種方式提供空車位引導 信息、停車場出入口交通信息等。
另一方面,合理規劃和使用支馬路兩邊的停車位置。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大城市的非主干道都設有自動繳費的咪表系統,而且對時段和區域有嚴格規定。
(作者為上海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大都市治理中心特聘研究員)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