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顯示:投影的未來在于細分市場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luomeifeng 2015-05-13 09:45:5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在教育顯示市場,投影機還有多少未來、多大的市場呢?這是堵在所有投影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因為,智能交互白板的崛起,正在快速改變這個行業的基本格局。
割肉刀,由鈍到快
教育顯示,投影和液晶電視的逆轉主要出現在2014年第二季度。這一季度,國內最大的交電子白板產品供應商,鴻合加大了對液晶交互平板的支持。鴻合最高曾經占據全國交互電子白板市場四成多的份額,目前也依然以領先第二名一倍多的銷量占據絕對老大的地位。
而在此之前,液晶與投影的“共生關系”發展的還不錯:2010-2012年,液晶和投影交互白板都保持了高速增長;2013年,液晶的增速甚至落后于投影產品。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投影系統自身的低成本優勢,以及液晶產品尚處于市場“認知”階段。
然而,初生牛犢終會長大:液晶交互平板技術不斷進步、大尺寸化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市場認知日益普及,加之投影產品沒有進一步壓低價格的空間、以及新技術產品,如激光等的成本上漲,投影和液晶在教育市場的攻守形式終于在2014年中發生逆轉——雖然2014年一季度投影的成長性依然領先,但是全年的成績則是投影負成長8個百分點,液晶交互平板大舉增長超過6成。
另據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液晶產品的市場占比將首次超過50%的關鍵分水嶺,同時,教育投影產品市場萎縮也會加速。對于這一市場變化的應對,將是投影產業2015年最核心的任務。例如,國內教育投影份額冠軍日立,在2015年初結束了與鴻合十余年的親密合作,重新布局自己的渠道體系。
躺慣了,功勞簿就會變成裹尸布
投影在與液晶的教育市場之爭中的失利,固然與液晶的強勢突圍有關系,但是更與投影產品的長期不思進取關系密切:
例如,在低端產品分辨路上,投影機從800*600到1024*768的升級,居然走了10年還沒有完成。而同期,液晶則實現了1366*768到4K的高速演化;在激光技術上,05年德儀就推出了背投樣機,08年中視中科的產品完成了奧運會應用任務,但是直到目前,這一技術也未能實現全面普及;從屏幕角度看,10年前高對比度屏幕就已經被攻克所有技術難關,而今日高對比度屏幕的市場占比依然少的可憐,尤其是電子白板產品幾乎還未有應用相應技術……
在沒有競爭性技術的背景下,拉長新技術的市場化周期,固然有利于整個產業長期維持低成本高利潤的產業結構,尤其是有利于投影廠商在價格戰背景下,大幅壓縮風險領域的資金投入。但是,進步緩慢的投影,卻在液晶發起有力攻擊的時候,發現自己毫無準備。
甚至,在2010-2013年,交互平板已經崛起的背景下,很多投影人還在為“國家普教市場大力推行電子白板普及到班級”的政策“沾沾自喜”,而忘記了正是這個突如其來的增量市場,給予了液晶交互平板做大的“第一桶金”。
因此,一定意義上,2014年三季度以來液晶交互平板成長勢如破竹,并非僅僅因為液晶這把刀已經異常鋒利,更是因為投影這面長城自己早已千瘡百孔:這些千瘡百孔即是客戶對投影的不滿意。
客戶不滿意,優勢就是零
客戶如何看待投影顯示產品呢?價格低廉、顯示畫面大,這是非常大的優點。但是,投影的缺點也不少!
首先是畫面對比度問題。或者說是光照條件下、顯示效果不佳的問題。對此,過去10年投影產業毫無解決方案。因為整個產業篤定了,沒有人能搶走投影的飯碗。而實際上,高對比度屏幕既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神藥。
其次,維護問題,尤其是燈泡的更換問題和亮度衰減問題。如果激光光源更早的被普及,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怎奈整個產業,在很長時間內,對此并沒有表現出巨大的渴望。
投影的缺點,另一個問題是人物阻礙投影畫面的問題,以及投影鏡頭直射教師眼睛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短焦投影技術。今天的投影市場這類產品已經比較多,但是依然被作為高科技、前言創新吹捧。事實上,超短焦不是新技術:早期的背投電視,全球幾百萬臺每年的銷量,不個個都是“短焦光機”嗎?為何如此早、如此大規模成熟的技術,卻這么晚被移植到正投影上呢?
以上這些投影的缺點,用戶最是明白:但是用戶不會明白這些問題早已經有了成熟的解決答案。投影產業沒有及時提供這些答案,所以,用戶選擇用訂單投了液晶的票。
液晶交互平板的優勢是什么呢?首先就是光照下畫質更好、第二是產品一體化應用,部署方便、第三是沒有明確的耗材成本、第四是智能應用模式甚至可以省下一臺教學電腦的錢、第五是產品的“形象”比較好,比較具有科技感和先進感。
而說到液晶的缺點,無外乎是成本和畫面尺寸兩個。但是,如果考慮到具體的應用環境,這個缺點還有新的解釋:第一,如果是小班教學,如幼兒園、小學,80寸的投影白板固然有優勢,但是65或者70英寸的液晶也足夠使用;第二,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綜合應用效果和一線教師的反饋意見,要比簡單的價格優勢更為重要,而且投影+傳統白板+PC的系統成本,亦未必比65寸智能交互液晶平板便宜多少。
因此,液晶交互平板不僅在新增的市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在投影的存量市場正在扮演替代者角色。
投影涅槃,技術創新是先決條件
上文的第二、第三部分的內容,已經對投影產業“創新不積極”提出了重大批評。而加速創新體系和產品的研發,也是投影能夠在交互平板洪流中實現涅槃重生的先決條件。
投影產品急需的創新包括:短焦必須盡快普及、加速激光光源的普及、實現投影幕與白板產品高對比度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投影產品的智能化和互聯網+特征應用、加強創意性應用的方案研發。
這些技術和產品創新,幾乎沒有完全從零開始的技術,甚至大多數都處于技術成熟卻未能高度產業化的“滯漲期”。推動這些研發和創新的產業化,固然需要投影廠商短期內,如三年內支出一筆不小的研發與市場推廣費用,但是卻也是奠定投影廠商未來市場生存基礎的關鍵。這些創新不僅事關教育市場成敗,亦關乎商用、工程、家用整個投影行業的成敗。
如果從投影廠商的陣營劃分看:本土新興品牌、互聯網品牌對以上提到的創新熱衷程度已經非常之高。雖然這些品牌在主流市場,例如教育與商用領域還不成氣候,但卻也已經形成一股不同于傳統投影廠商“熱衷躺在功勞簿”上的革新風氣。這些品牌正應該是投影行業明日輝煌的基石。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些傳統的、份額擁有優勢的品牌,則恰恰在創新上瞻前顧后、左顧右看——長此以往,其先手優勢必不能長久,甚至遭遇生存危機。在激烈的競爭下,投影行業創新乏力的巨頭,再來幾個“東芝退市”的樣本,也并非妄測。
或者說,創新既是投影行業很多細分市場、很多品牌,生存與死亡的未來分界線。
細分市場大有機會,要學會主動出擊
面對液晶交互平板的競爭,投影復蘇的根基是創新,但是更有針對性的市場策略卻是“投影復興的基本面”。
何為細分市場的針對性呢?即,不應籠統的看待整個教育教學市場需求,而應該按照不同需求主體、不同需求特征進行細化分類。
例如,拿15人班的幼兒園教育來看。主要應用是動畫演示,畫面尺寸在65英寸上下亦已經足夠,產品維護要求必須具有更好的耐用性,最好能夠靈活移動,同時不需要PC等為主要計算工具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這樣的市場,投影的優勢,如主機廉價、畫面大等難以發揮。甚至投影+白板+PC的組合比中等尺寸的智能交互平板成本還要高一些。因此,這一細分市場,投影沒有強大的需求支撐。
但是,另外一個例子,在大學、中職的合成大班教學中,投影產品的大畫面優勢卻是必須的。而且這些教學涉及到“具體業務技術”的部分,亦需要高檔PC機的計算能力,對應的是智能交互平板的智能計算應用不被認可。在這樣的細分市場,通過突出投影的優勢,必然能夠持續贏得客戶訂單。
再例如,投影可以在純顯示,而非交互顯示領域發揮特長。比如,可以利用變形鏡頭實現覆蓋整個黑板面積的超寬畫面顯示,可以在特種屏幕上實現顯示畫面,亦可以通過與手勢技術結合,實現空中控制。這些應用均可以在實驗性和實踐性教學領域取得難以替代的市場優勢。
此外,即便是傳統的投影白板市場,也還擁有堡壘型的細分空間可以拓展。例如,在特定應用中,如大型教室、中型會議室,需要交互白板功能,但是顯示尺寸又需要90-120英寸,甚至更大一些。這個尺寸超出了液晶顯示行業能經濟提供解決方案的范疇。同時,客戶由于經濟原因或者空間原因,不可能布置兩套顯示系統(投影+交互平板組合),這樣的領域就成了超大投影電子白板的獨占市場。
總之,與交互平板比較,投影應用的靈活度更強:液晶顯示產品,更像標準化的大路貨,投影則可以容許做出更多的細分需求上的創意工程設計。后者具有單一工程的高附加值特征。前者的大路貨則具有搶占海量市場能力強的特征。這種反差決定了,投影在教育市場對液晶的反擊不應該是正面沖突,而應該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自發揮優勢和特長。投影陣營的最終目標,亦不應該是規模有多大,而應該是自身擁有多少特殊價值。——這是一種精致主義的市場精神。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