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成當務之急 云電視能否借到東風
來源:慧聰廣電網 編輯:windy 2012-02-07 15:12:1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云計算”、“云時代”等用詞在IT界叫響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被廣泛視為信息技術第三次革命的云計算,跨入家電領域的過程中,彩電成為了第一個也是最佳的一個應用對象。TCL標榜的云生活是以互聯網、廣電網、通訊網為云通路,以云計算、云存儲、超級智能為核心技術,以豐富的云軟件、Android+云平臺、超級智能云電視為驅動,提供七大超級智能云服務,并無限擴展,將為消費者帶來海量、共享、便捷、立體的精彩云生活;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學斌對云電視進行了形象的比喻,“普通電視和云電視的區別就好比家庭水井和自來水,家庭水井屬于一個家庭單位使用,難以大面積共享,而自來水由水廠供應,資源豐富,多方共享,按需使用。”創維李海鷹表示:“用戶使用時只需要從云端調用所需資源,而不需要通過電視機本身升級和安裝程序。換句話說,云電視的技術重點從目前的硬件轉向后臺和內容服務”。康佳林洪藩也頗自信的說,康佳的云電視在硬件和內容服務上都做了提升,有著Android平臺和OMI3.0平臺相結合的雙系統,8000系列云電視主打新社交方式,是行業唯一擁有電視版微博的云電視。不過,無論各廠商宣傳的云電視功能有多么的強大,描述的未來“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在華麗的辭藻和美好的“云未來”背后,“云電視”的本質還是智能電視,是實現電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之一。在全球彩電市場集體疲軟的狀態下,云電視是否值得彩電廠家集體“押寶”?筆者認為,云電視確實是發展趨勢,但在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彩電廠商不約而同地在短時間內奔赴云戰場,現在向消費者推廣還為時過早,當下彩電業仍以智能電視為未來發展主流。
標準出臺云電視能否借風前行
據了解,TCL、鳳凰網、第一財經日報等20家機構和媒體聯合推出的《云電視行業推薦標準》,對云電視從系統、平臺、硬件、軟件、應用、交互、服務、產業鏈等角度做了全面界定。《標準》認為云電視應具有針對電視定制的開放性操作系統,如Android+、windows等操作系統。而調研結果也顯示,基于電視定制的Android+操作系統最受網民青睞,看好率高達37%。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云電視與傳統電視相比,最大的優勢便是擁有海量云端資源和強大的云功能。此次提出的標準也對此提出了要求:云電視應具有專業的云平臺,以實現海量資源和應用軟件的共享;具有強大的云應用和云功能,帶來完全以用戶為中心的完美交互和體驗。但面對著消費者的傳統電視消費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各類概念性電視還處于試驗手段,市場沖擊力有限、云后臺技術、安全性及應用研發等領域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云電視預借此次推出的行業性標準順風前進,尚有一定難度。
和介入云服務的IT企業一樣,打造云電視的彩電廠商也必須有強大的云平臺支撐,對于以硬件生產為主的國產彩電企業來講,云電視的推出將考驗到其后臺研發能力。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