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披露中國3D電視頻道準備及關鍵技術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1-11-10 16:38:36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11年11月9日,由中國立體視像(3D)產業聯盟、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中數新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中電會展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3D立體視像論壇暨展覽會(China International 3D World Forum & Exhibition,以下簡稱C3D World)在上海盛大召開。
在本屆論壇上,中央電視臺技術管理辦公室——梅劍平博士就中國3D電視頻道的準備工作及關鍵技術做了精彩且詳盡的演講。
中國3D電視頻道準備工作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布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國將在“十二五”期間開播10個3D電視頻道。發展目標包括:一是制定中國的3D電視標準;二是整體性提高全國3D電視制播能力,使3D影視存儲量和播發能力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對面臨轉型時期的廣電行業,3D電視是拓展發展空間、豐富節目形態、吸引觀眾關注、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據梅博士介紹,全球正陸續上線3D電視頻道。經統計,目前國際上共有15個國家開播了總計25個3D電視頻道,其中衛星電視運營商是12家,有線電視運營商是3家,公共電視服務商是3家,電信運營商是3家,IPTV、衛星電視綜合運營商是1家,IPTV、衛星、有線電視綜合運營商是1家,以及節目提供商是2家。
在這種國際大形勢下,2011年10月,廣電總局正式決定于2012年元旦開播中國第一個3D電視試驗頻道。頻道中的3D節目制作集合了國內最有實力的各大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天津電視臺、江蘇電視總臺和深圳電視臺,各電視臺的3D節目傳送到中央電視臺,統一進行節目編排,由中央電視臺負責頻道播出。開播初期每天首播節目量為5小時,重播3次。3D節目制作分別分配給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天津電視臺、深圳電視臺、江蘇總臺以及重慶電視臺。
電影《阿凡達》點燃了全球3D影視的激情,具統計我國目前3D電影屏幕已超過了4000塊,但是電視與電影有所不同,電視無法像電影那樣可以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精心制作少量精品,同時電視必須傳送到千家萬戶觀看,3D電視的攝、制、播、收尚有一系列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
為保證我國3D電視順利發展,國家廣電總局于2011年組織了《立體電視關鍵技術》和《立體電視主觀評價和客觀測試方法研究》兩項研究目標:對3D電視制、播中的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同時制定3D電視質量檢測方法,為3D頻道打下技術基礎,項目由中央電視臺牽頭,廣播電視規劃院、廣播科學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共同參與。
梅博士講到,3D頻道左、右兩路視頻均為全高清電視視頻,分辨率為1920X1080 50i,幅寬比16:9。根據《廣電總局關于電視臺高標清同播節目制作、播出技術要求的若干意見》,3D頻道的高清節目采集、制作也采用4:2:2采樣方式,演播室3D電視節目信號記錄、傳輸采用HD-SDI雙方鏈接。考慮到各地有線電視網數字整體轉換的情況,為促進3D頻道的普及和推廣,需盡可能利用各地已有的數字電視傳輸系統和接收終端,3D頻道播出時,將左、右兩路立體高清圖像通過抽取1/2象素,再將畫面拼合成一路高清電視圖像。目前國際上生成幀兼容3D電視信號的拼接方式主要有三種:SbS(Side by Side )、OaU(Over and Under)、TaB(Top and Bottom)以及IS(Interleaved sample )。我國3D試驗頻道將采用Side by Side 的拼接方式。
side by side等雙拼幀兼容方式雖可直接利用高清電視編碼技術,但卻是以犧牲一半圖像分辨率為代價的,是一種過渡解決方案。目前國際上MPEG組織已H.264/AVC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 )Profile,其它2D+Depth/2D+Delta的編碼方式在研究中,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3D壓縮編碼標準也在研究中。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