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互聯網電視的定位之年
來源:慧聰廣電網 作者:wind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1-02-22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互聯網電視必然是本年度產業熱門關鍵詞之一,2010年的互聯網電視雖然看似在政策、市場上獲得了較大的突破,但互聯網電視在表面繁華背后的其實籠罩著未來走向的迷茫.2011年互聯網電視必然再受關注。 |
互聯網電視必然是本年度產業熱門關鍵詞之一,無論是從2009年被廣電總局下文禁止,到2010年,出臺規范,放開牌照的峰回路轉;還是從國內家電廠家各類新品面市到國外GOOGLETV的舶來品的觀念沖擊,都使得互聯網電視在2010年倍受關注。
2010年的互聯網電視雖然看似在政策、市場上獲得了較大的突破,但在表面繁華背后的其實籠罩著未來走向的迷茫,雖然,依托互聯網進行視頻內容的傳播是產業的必然趨勢,但對于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產業來說,無論是產業鏈、還是商業模式,都面臨著中國環境下的重新定義,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產業缺失。2011年,對于互聯網電視產業來說,將是定位之年,如不能對自身形成明確的定位,則互聯網電視依舊將深陷泥沼,叫好不叫座。
一、政策雙刃劍,弊大于利
在中國,凡是涉及到視頻內容的新興產業,政策始終是個難過的檻,其中不僅是國家對于意識形態的管理,更有廣電體系從行使自身權益以及防止對現有業務形成沖擊的考慮。因此,IPTV如此,互聯網電視亦是如此。
但與IPTV不同的是,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產業的推動者是以家電廠家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依托彩電行業在國內電子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利用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計劃的東風,以彩電行業轉型升級為突破點,即使在廣電總局2009年8月發出《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徹查互聯網電視產品后,家電廠家依舊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申訴。最終終于在2010年獲得了政策上的關鍵性的進展。
2010年3、4月間,廣電總局先后給中央電視臺、浙江及杭州廣播電視臺、上海廣播電視臺下發《廣電總局關于同意***籌備開展互聯網電視服務相關業務的批復》。
2010年4月28日,廣電總局在中國網絡電視臺有關互聯網電視的座談會上,從批復中整理出來兩份文字稿件,分別是《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管理規范》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管理規范》,發給與會的國產電視機生產企業代表,低調宣布廣電總局將對互聯網電視采取“集成服務+內容服務”的牌照管理制度,對產業進行規范化管理。
由此,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產業算是真正獲得了合法的地位。
但合法發展不代表可以是符合家電廠家理想化的發展。譬如平臺主導權,譬如內容來源的多元化等等,均和原本的設想相差甚遠。牌照監管制的出臺,只是把行業監管更加具體化,細則化,對于家電廠家而言,在規范產業的同時,擦邊球的空間也在無形減少,雖然有助于借助互聯網電視概念來推進電視機產品的銷售,但如果想借助互聯網電視真的實現家電廠家的服務轉型,那么此路會越走越窄。于是在2010年下半年,有越來越多的家電廠家在GOOGLETV的借鑒下,開始推動智能電視的概念,目的還是構建屬于家電廠家自己的開放式平臺,掌控產業話語權,時隔一年,思路再度從起點回到了起點。至于政策,或許除了其所代表的產業取得合法地位外,其他都處于再度謀變之中。
在總局發布的互聯網電視規范中,其中明確規定:
“每臺電視機中只能植入一個互聯網電視機客戶端,一個互聯網電視機客戶端中只能嵌入(包括技術支持)一個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的地址。
評論comment